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劉雪飛
在小學足球傳統教學模式下,通常采取教師先為學生做講解、示范,之后學生被動傾聽和模仿的方式,這樣的教學往往難以取得明顯成效。而任務驅動法的實施能夠有效轉變和調整小學足球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將自身已有的經驗與知識同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新內容充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知識框架體系的構建,更好地扮演“學習主體”的角色,從而強化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培養與提升。
小學足球傳統教學下,過于關注和重視足球的傳球、運球等技能,著眼于學生技能的掌握,教師往往反復進行講解和示范,學生則是跟隨教師開展機械化的訓練,教師對學生的動作和技能進行校正、規范、提升,直到小學生動作達到要求為止。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講究一切圍繞學生轉,無論是任務的安排、布置還是任務的操作、完成過程都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和感知知識,在基于相關動作技術學習中鼓勵學生將自身的創意與理解加入其中,強化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一般來講,小學足球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導和主體地位的都是教師,學生的學習是機械的、被動的、難以實現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基于這一問題實施突破與解決,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和倡導要將核心充分聚焦到學生上,讓學生扮演好知識技能學習、任務完成的主人翁角色,教師在其中重點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指導者、服務者、輔助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興趣就能夠獲得發展和提高。
小學足球教學中任務驅動法應用的基礎和前提就是學生有著較強的興趣度與參與度。任務驅動法最關鍵、最本質的思維理念在于借助具體任務的設置和部署,幫助和引導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全方位、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充分結合自身以往經驗與知識去實踐和探索新的知識內容,基于此,在小學足球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基礎性知識、內容、技能的講解基礎上,要強化任務的精心化、精細化、具體化設置,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完成任務,以此強化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比如,在小學足球射門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對基本射門動作進行講解,將其中的要領和技巧以及需要注意問題、相關規則展示給學生,不進行具體射門動作的分解、講解與示范;通過進行一系列任務的設置,讓學生開展自主性訓練,對射門的技巧進行自我摸索和探究,讓學生在“不斷犯錯→不斷糾正→領會總結→反思感悟”中實現射門技巧的領會與掌握,幫助和引導學生在自由狀態之下開展探索與創新,將適應自身的學習和訓練方法找出來,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與評價。這個過程中不僅實現了學生參與度的提升,而且強化了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素養的培養,提升了射門技術動作教學的成效。
在小學足球教學中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應用中,需要教師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學習和自主發揮空間,教師要注重對基礎性知識的輔導與講解,在夯實根基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自我創新與探索,這是這一方法應用的核心與關鍵。基于此,教師要充分轉變自身的課堂角色和定位,變“主體”為“主導”,以輔導和引導支撐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之初,教師應當提前設置和安排教學任務,重點在基礎知識教學與引導上下功夫,特別是要注重將一些基礎性足球規則向學生講清楚、說明白,有效防止和避免學生在探索中出現低級錯誤。
比如,足球比賽規則中指出,比賽過程中如果沒有犯規問題的發生,只要整個球全部越過球門線,一些守門員在球門線處接到皮球之后,通常會習慣性后退一步,有的守門員則是直接從球門線中繞過,這樣的做法按照規則就會判定對方射門有效、進球有效。為此,教師要對這一類基礎性知識進行重點講解、闡釋,防止低級錯誤的出現。教師應在讓學生充分認知和理解基礎性技能知識基礎上,組織學生按照事先設置的任務進行組隊訓練和比賽,從而強化足球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由于小學生在接受足球知識的能力、自身身體素質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以學生的實際身體條件和認知思維能力為基礎進行有層次的劃分,對不同條件的學生進行不同教學任務的設置,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學生也更加容易接受新知,激發其足球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
比如,在小學足球顛球訓練中,基于那些知識接受快、身體協調性好的學生教師可設置“較重”的任務,要求其顛球次數完成多一些、用時少一些,而對那些身體協調性不強、知識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可以不做具體任務要求,而是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時間進行學習和練習,對顛球技巧進行掌握。同時,著眼于小學生足球學習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圍繞足球進行“木頭人”等相關游戲的設置,強化學生興趣度和參與度,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在游戲中強化小學生身體協調能力、控球能力。
總之,在小學足球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在實際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注重任務驅動中基礎性知識的輔導,關注任務驅動中針對性計劃的制訂,從而助力足球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小學生足球技能素養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