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西門小學 高臨靜
在以往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即部分教師占據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此模式下,學生的思路通常都是在教師的帶領下活動的,一旦失去了教師的引導,他們就會顧此失彼、窮于應付。可以說,這樣的灌輸式教學會極大程度上阻礙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喪失對科學這門課程的興趣,最終不愿意再參與進來。在此情形下,培養學生深度學習就顯得尤為關鍵了。那么,在實際的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夠將深度學習落到實處呢?具體如下。
“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一旦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不必教師督促,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科學學習中,轉變以往被動學習的尷尬局面。另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際上也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而興趣在這項工作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結合具體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構建具有趣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科學這門課程的樂趣與魅力所在,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全身心融入科學課堂。那么,如何構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呢?生活情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深度學習,實際上是對科學展開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尋找科學知識的根源。而生活正是科學的“源頭”,為學生構建生活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聲音”中的“聲音的傳播”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并未直接引申出本節課的內容,而是給學生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手機、座機,讓學生進行觀察。接著,讓學生說說上述物件的功能、用途等。當學生闡述完畢后,教師繼續引導:“你正要打電話,但是電話沒電了(外出,且沒有充電器),這時你該怎么辦?”可以發現的是,大多數學生面露難色,教室鴉雀無聲。為了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惑,教師告知學生,有一種神奇的電話,不用充電就可以完成工作。對于這種說法,學生半信半疑。此時,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土電話”呈現出來,并且進行簡單的介紹。最后,再引申出本節課的內容:“同學們,實際上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就和這個‘土電話’有關,只要大家認真學習,也能夠做出‘土電話’!”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被點燃,這就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科學是一門以探究為主的課程,良好的教學資源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決心,促使學生以高昂的情緒投入科學學習、探究中,從而更加順利地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深度學習,要求教師在依照新課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調整、增設有實用價值的教學資源、素材,由此為深度教學的開展助力,讓學生從中獲得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學“我們周圍的材料”中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提前對教學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具體來說,除了基礎知識的講授以外,教師還增設了深入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相關的內容。在教學器材的選擇上,教師不僅保留了教材中提到的材料,還選擇了橡皮泥、玻璃瓶等相同體積的材料。對于拓展教學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了一些沉浮原理在現實中的運用實例。又如:在教學“磁鐵”中的“磁鐵有磁性”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如若教師給學生展示磁鐵,并讓學生把玩,很難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對此,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具有引導性的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觀察磁鐵,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彌補學生基礎知識的不足,還有利于學生清晰思路的形成。以上調整、優化,彰顯了科學課程的核心,為學生深度學習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注意到一點,即應當盡可能地運用語言藝術,有層次、有規律地進行科學知識的呈現,縮減廢話,避免學生受到影響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對于改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深度學習極為關鍵。例如:在教學“光”中的“光是怎樣傳播的”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一邊進行案例的展示,一邊進行光折射原理的講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把握,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光現象的了解。當然,在上述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增加具有啟發意味的語言,引領學生展開深度學習、探究,感知科學知識的內涵。除此以外,在自主探究環節,教師不能完全不顧學生,而是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向,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予以引導、幫助,確保學生順利完成知識探究,并間接促使學生反思自我,加以改正,進而不斷完善自我,促進自我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深度學習,是推動科學教學事業進程的有力舉措,更是強化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必由之舉,值得受到充分重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學工作者,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并且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其真正落到實處,以此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高效的科學課堂。具體來說,可以從構建趣味情境,激發探究欲望;整合教學資源,增強學習決心;巧用語言藝術,間接促使反思三個方面入手,帶領學生展開深度學習,收獲更加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