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珍
云南省玉溪市兒童醫院消化科感染科,云南玉溪653100
恙蟲病也叫做叢林斑疹傷寒,其病因為帶有恙蟲病東方體的恙蟲幼蟲叮咬,可引起叮咬位置皮膚焦痂、發熱、淋巴結腫大、皮疹、血液白細胞水平降低等癥狀,嚴重時引起多個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全身性感染疾病[1]。阿奇霉素與氯霉素是治療該病的常用藥,均具有較好的抗感染作用,但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2]。有研究認為阿奇霉素藥物安全性更好,而氯霉素則在2017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納入到了致癌物清單當中[3]。為更好地治療該病,應尋求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案?;诖耍撗芯勘容^阿奇霉素與氯霉素治療恙蟲病的臨床效果,并對該院2018年11月—2020年5月收治的68例恙蟲病患者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對該院收治的68例恙蟲病患者進行分析,按照患者意愿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氯霉素與阿奇霉素進行治療,每組34例患者。觀察組年齡32~66歲,平均(49.2±1.7)歲;男18例,女16例;病程4~16 d,平均(10.2±1.1)d;輕癥患者19例,重癥患者15例。對照組年齡30~68歲,平均(49.1±1.8)歲;男17例,女17例;病程3~17 d,平均(10.3±1.5)d;輕癥患者20例,重癥患者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有野外作業史或是到過恙蟲病流行區,外斐試驗提示OXk陽性,患者體溫升高,淋巴結腫大,皮膚出現特異焦痂,部分伴隨皮膚潰爛,經臨床檢查確診為恙蟲??;患者自愿選擇藥物治療方案;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研究。排除標準:藥物過敏患者;精神或是意識障礙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缺陷患者。
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51466)靜滴治療,10 mg/(kg·d)混合濃度5%的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患者體溫恢復后改為口服用藥。阿奇霉素片(國藥準字H10960167)0.5 g/d,1次/d,持續治療1周,若病情未愈,則持續3 d口服阿奇霉素片治療,用法用量同上。對照組使用氯霉素(國藥準字H41023478)治療,25~50 mg/(kg·d)混合濃度5%的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患者體溫恢復后用量減半持續靜滴,用藥1周。治療期間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皮損位置定時清潔消毒,涂抹止癢類藥物或是凡士林,減輕感染癥狀。
參照以下標準評估患者療效:發熱等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為顯效;發熱等癥狀緩解,部分實驗室指標恢復或改善為有效;和以上標準不符合為無效,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34×100.00%。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PaO2和PaCO2;對比患者發熱、乏力、畏寒消失時間和器官功能恢復時間。統計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i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觀察組發熱、畏寒、乏力消失時間和器官功能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對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對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
觀察組治療后PaO2、PaCO2與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對比[(±s),mmHg]Table 3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two groups of patients[(±s),mmHg]

表3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對比[(±s),mmHg]Table 3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two groups of patients[(±s),mmHg]
?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恙蟲病潛伏期較長,一般在5~20 d,患者一般有野外作業史,可引起皮膚焦痂、皮疹、體溫驟然升高以及淋巴結腫大疼痛等癥狀。恙蟲病東方體為雙球狀或是短桿狀,抗原性與毒力具有一定的地區差異和株間差異,患者發病程度和病死率也存在一定差異[4-7]。嚴重情況下,會引起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全身性的感染癥狀,發病后需盡快治療。
恙蟲病東方體死亡后會在人體內釋放毒素從而引起疾病,這些毒素會引起臟器變性或是炎性反應,具體表現為毒血癥狀、小血管炎、細胞變性或實質性器官充血、水腫,威脅著患者生命安全[8]??股厥桥R床治療該病的主要用藥,其脂溶性較高,經宿主細胞膜進入細胞質,殺滅恙蟲病東方體,抑制其作用。阿奇霉素和氯霉素使用比較廣泛。其中氯霉素早期應用比較普遍,是一種抑菌性廣譜抗生素,常被用于治療敏感菌株導致的傷寒、副傷寒,對斑疹傷寒等立克次體感染疾病也有效,治療恙蟲病效果較好,但該藥會損害造血系統,引起不良反應,甚至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貧血,嬰兒用藥會引起灰嬰綜合征,應謹慎用藥[9-10]。
阿奇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作用機制與紅霉素相似,但又進行了結構修飾,普遍用于敏感菌導致的呼吸道或是皮膚感染的治療,該藥可以和敏感微生物50 S核糖體亞單位結合,阻止蛋白質合成,抑制細胞穿透性,提高細胞內濃度,清除細胞內的病原菌[11]。并且該藥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少,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感,停藥后可以自行消失。研究結果指出:觀察組發熱、畏寒、乏力消失時間和器官功能恢復時間分別是 (3.42±1.28)、(3.01±1.08)、(3.15±0.52)、(5.17±0.37)d,數據低于對照組 (P<0.05)。但兩者療效相當。阿奇霉素與氯霉素均能夠發揮較好的滅菌作用,但前者作用機制先進,用藥后起效迅速,能夠更快緩解病情,減少患者痛苦。張偲等[12]在其研究中指出:阿奇霉素治療恙蟲病,患者發熱、畏寒、乏力消失時間和器官功能恢復時間分別是(3.26±1.16)、(3.14±1.36)、(3.07±0.22)、(5.42±0.51)d,數據低于氯霉素(P<0.05)。其研究與該研究均認為阿奇霉素對病癥的緩解效果更好,但有一定數據差異,可能與病例數差異相關。
從安全性方面考慮,阿奇霉素不良反應也更少,減輕了患者的軀體負擔,對于提高用藥依從性也具有積極作用。受客觀條件限制,該研究未進行跟蹤隨訪,故未能對疾病預后進行分析討論,對兩種藥物的遠期療效和安全性,還需進步研究討論。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與氯霉素治療恙蟲病效果較好,但阿奇霉素在見效速度和安全性方面更具優勢,建議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