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劍,陳 潔
(甘肅省山丹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山丹734100)
糧飼兼用玉米生育后期持綠性好,活稈成熟高,在采收完籽實后,仍可青貯飼用,且營養價值高。2019 年在山丹縣清泉鎮北灣村開展了13 個糧飼兼用玉米不同品種篩選試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試驗設在山丹縣清泉鎮北灣村三社進行,該地區海拔1 718 m,年均氣溫在6℃左右,年降雨量190 mm 左右,無霜期125 d,土壤質地為壤土,地塊平整,水肥條件較好,前茬作物為馬鈴薯。播前耕層(0~20 cm)土樣養分如表1 所示。

表1 供試土壤理化性狀(0~20 cm)
1.2.1 供試品種 供試玉米品種共有13 個,分別是金穗715 號、京九青貯16 號、大京九166 號、墾玉90 號、墾玉 1608 號、甘玉 23 號、隆豐 211 號、五谷568 號、五谷 318 號、西蒙 5 號、金凱 3 號、金凱 8號、豫玉 22 號(CK)。
1.2.2 供試肥料 復合肥150 kg/hm(2N-P2O5-K2O:16-8-18),磷酸二胺225 kg/hm(2N-P2O5:18-46),硫酸鉀 150 kg/hm2(K2SO4K-S:50-18)作底肥;尿素300 kg/hm(2N:46)作追肥。
1.2.3 供試地膜 寬1.5 m、厚0.01 mm 的白色地膜,由山丹昊信塑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試驗設1 個品種為1 個處理,每個品種種植面積為2.9 m×10 m=29 m2,每小區種6 行,不設重復,共13 個處理。小區四周設保護行,中間設人行走道。
試驗采取機械施肥、覆膜、人工點種的方式種植,每幅膜種植3 行;全生育期灌水5 次,每次水量為60 m3;分別于拔節期、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20 kg/hm2、180 kg/hm2;化學除草2 次,人工除草1次。生長期觀察各品種出苗、拔節、抽雄、成熟等生育時期,成熟后每個品種隨機抽取1 行,取兩邊都不缺苗的10 株進行考種。記錄收獲后的穗長、禿尖、穗粗、出籽率等特征,并進行產量測定。
從表2 可以看出,各參試玉米新品種生育期122~145 d,其中生育期較長的品種是墾玉1608號、金凱 3 號、西蒙 5 號、甘玉 23 號、墾玉 90 號,分別為 145 d、143 d、142 d、141 d、140 d,較豫玉 22 號(CK)延長 15 d、13 d、12 d、11 d、10 d;京九青貯 16號、大京九166 號、五谷318 號生育期均短于豫玉22 號(CK),分別是 122 d、127 d、128 d;其他品種生育期為130~138 d。

表2 不同品種玉米生育期記載
從表3 可以看出,各參試玉米品種的株高最高金穗 715 號,為 336.4 cm,比豫玉 22 號(CK)的株高312 cm 高 24.4 cm;最矮金凱 3 號,為 265.4 cm,比豫玉22 號(CK)矮46.6 cm;其他品種的株高介于266.4~332.6 cm。穗位最高是大京九166 號,為121.5 cm,比豫玉 22 號(CK)高 2.7 cm;最矮是金凱 3號,為 92.6 cm,比豫玉 22 號(CK)矮 26.2 cm;其他品種高介于99.5~120.3 cm。穗長最長是西蒙5 號,為 24.3 cm,比豫玉 22 號(CK)長 2.9 cm;最短是金凱 8 號,為 15.9 cm,比豫玉 22 號(CK)短 5.5 cm;其他品種介于19.9~23.1 cm。禿尖長最長是金凱3號,為1.6 cm,比豫玉 22 號(CK)的禿尖長長 0.6 cm;最短是五谷568 號和西蒙5 號,均為0.9 cm,比豫玉22號(CK)短0.1 cm;其他品種介于1.0~1.5 cm。行粒數以豫玉 22 號(CK)最多,為 34.2 粒;隆豐 211 行粒數最少,為 27.4 粒,比豫玉 22 號(CK)少 6.8 粒;其余品種的行粒數介于27.6~33.8 粒。穗行數甘玉23 號最多,為 18.3 行,比豫玉 22 號(CK)多 1.5 行;京九青貯 16號最少,為 14.9 行,比豫玉 22 號(CK)少 1.9 行;其余品種介于15.8~17.9 行。墾玉1608 號百粒重最重,為36.5 g,比豫玉 22 號(CK)百粒重重 0.1 g;京九青貯 16號最輕,為 31.9 g,比豫玉 22 號(CK)輕 4.5 g;其他品種百粒重介于32.0~36.4 g。空桿率最高是隆豐211,為1.1%;空桿率為0 的品種有九青貯16 號、墾玉90 號、甘玉 23 號、五谷 568 號、五谷 318 號、金凱 3號、豫玉22 號(CK)7 個品種;其余品種空桿率介于0.3%~0.8%。雙穗率京九青貯16 號最高,為1.9%,比豫玉22 號(CK)1.1%高0.8 個百分點;其次是墾玉1608 號和金凱 3 號,均為 1.8%,比豫玉 22 號(CK)提高0.7 個百分點;雙穗率為0 是隆豐211;其余的品種雙穗率介與1.1%~1.7%。

表3 不同品種玉米主要經濟性狀的記載
從表4 可以看出,京九青貯16 號的出籽率最高,為90.6%,比豫玉22 號(CK)出籽率85.2%高5.4個百分點;甘玉23 號和金凱8 號最低,均為82.4%,比豫玉22 號(CK)低2.8 個百分點;其余品種出粒率介于82.7%~90.5%。墾玉1608 號產量最高,折合產量為 14 631.0 kg/hm2,比豫玉 22 號(CK)增產39 kg/hm2,增產率為 0.3%;豫玉 22 號(CK)次之,折合產量為14 592.0 kg/hm2;墾玉90 號位列第三位,折合平均產量為14 388.0 kg/hm2,比豫玉22 號(CK)低204 kg/hm2;隆豐211 號的產量最低,折合產量為10 722.0 kg/hm2,比豫玉 22 號(CK)低 3 870 kg/hm2;金凱8 號次之,折合產量為10 815.0 kg/hm2,比豫玉22 號(CK)低3 777 kg/hm2。其他品種產量介與11 455.5~14 113.5 kg/hm2。

表4 不同品種玉米產量記載
試驗結果表明:在山丹縣半膜覆蓋栽培條下,各參試糧飼兼用玉米新品種生育期相對較長,只能在海拔較低的區域種植,若遇早霜難以成熟。通過不同品種對比分析,品種間具有差異性,墾玉1608 號籽粒產量高、綜合經濟性狀好且雙穗率高,作為糧用品種或青貯飼料型品種進行推廣。豫玉22 號(CK)籽粒產量位居第二位,穗大、桿高,經濟性狀良好,建議作為糧用品種推廣。隆豐211 號產量最低,不建議推廣種植。參試糧飼兼用玉米新品種試驗僅為1 年的試驗數據結果,建議進一步做品種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宜山丹縣種植的糧飼兼用玉米作物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