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桂蘭 余金花 劉金秀 陳娟娟 劉 芳 周小青
1.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江西贛州 341000;2.江西省信豐縣人民醫院外科,江西信豐 341000
高危妊娠是指合并妊娠并發癥或患各類急慢性病可能威脅產婦及胎兒健康的具高危妊娠風險的孕婦,可能導致難產或危及母嬰健康[1]。超過35 歲為高齡產婦[2],第一胎分娩時為剖宮產、孕期有出血情況、前置胎盤或患心臟病孕婦等均為高危妊娠群體。此類孕婦或擔心妊娠結局、擔心胎兒健康等常伴不同程度負面心理,必須重視其心理干預。敘事心理療法屬新型心理護理手段,鼓勵產婦說出心理想法,減少負面情緒,以建立樂觀的心態。有數據顯示良好心理狀態有助于降低分娩風險[3]。本研究采用敘事心理療法干預高危妊娠產婦,目的是通過敘事心理療法干預方式觀察對產婦心理狀態、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影響,為高危妊娠產婦護理提供指導。
選取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2020年5—12月收治的80 例高危妊娠產婦,按照隨機拋硬幣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 例。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診為高危妊娠產婦[4];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本研究;③能夠獨立或幫助下完成問卷調查;④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者;③溝通障礙者;④新冠疫情期間收治高危妊娠孕婦。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35.68±6.75)歲;高危因素:雙胎5 例,妊娠糖尿病4 例,妊娠期高血壓5 例,妊娠合并甲亢2 例,胎位異常8 例,中重度貧血5 例,瘢痕子宮11 例;流產史22 例,無流產史18 例;初產婦19 例,經產婦21 例;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19 例,初中及以下21 例。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35.95±4.21)歲;高危因素:雙胎4 例,妊娠糖尿病4例,中重度貧血5 例,妊娠期高血壓4 例,胎位異常8 例,羊水過少5 例,瘢痕子宮10 例;流產史24例,無流產史16 例;初產婦16 例,經產婦24 例;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17 例,初中及以下23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高危妊娠常規基礎護理,指導患者規律用藥,均衡飲食,保持充足的睡眠,監測產婦生命體征及胎心音等。觀察產婦有無發生陰道出血或胎兒窘迫等情況。觀察時間為8 周。觀察組在基礎治療同時接受敘事心理療法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為患者及家屬介紹高危妊娠相關知識:如高危妊娠危險因素、病情治療方法、日常護理內容、增強產婦自我保護意識,給予產婦健康指導,告知產前檢查重要性。指導產婦學會自我監測胎動和識別胎動異常的方法。②采用敘事療法干預:采用一對一的形式,在安靜的空間進行,積極與產婦溝通交流,及時了解產婦心理狀態,鼓勵產婦說出心理想法,耐心傾聽并為其解答,為產婦減輕負面情緒、建立樂觀心態。與患者及家屬建立合作信任關系,產婦每周最少進行3 次干預,每次干預時間45 min,每次干預后溝通者進行記錄整理。③密切觀察產婦有無不適:監測生命體征,血糖、血壓,檢查產婦有無陰道出血、胎盤前置等癥狀,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醫生處理。④指導產婦加強營養:為產婦制定飲食計劃及運動指導,提供舒適安靜的休息環境。
比較干預前及干預后8 周兩組的心理狀態、分娩方式與結局、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評分。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5],SAS 包括20 個題目,標準分界值為50 分。50 分以下為正常狀態;重度焦慮為70 分以上,中度焦慮為60~69 分,輕度焦慮為50~59 分。SDS 包括20 個題目,抑郁總分低于50 分者為正常;50~60 分者為輕度抑郁,61~70 分者為中度抑郁,70 分以上者為重度抑郁。②對兩組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結局進行統計。③采用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表評分[6]評估兩組母乳喂養效能,量表有20 項問題,包括母乳喂養相關知識了解、信心狀況等維度。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代表母乳喂養效能越好。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s)表示,非正態分布的計數資料轉化后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SAS、SD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干預后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SAS 評分SDS 評分對照組(n=40)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觀察組(n=40)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52.26±2.98 49.15±3.52 4.264<0.001 55.56±2.95 50.12±3.65 7.331<0.001 t 兩組干預前比較值P 兩組干預前比較值t 兩組干預后比較值P 兩組干預后比較值52.23±3.65 46.23±3.65 7.351<0.001 0.040 0.968 3.641<0.01 55.65±3.52 46.23±2.65 13.208<0.001 0.123 0.901 5.454<0.01
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胎兒窘迫及早產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分娩方式及分娩結局的比較[n(%)]
干預前兩組的哺乳知識掌握程度及母乳喂養信心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哺乳知識掌握程度及母乳喂養信心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干預后的哺乳知識掌握程度及母乳喂養信心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哺乳知識母乳喂養信心對照組(n=40)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觀察組(n=40)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33.56±6.59 40.23±5.62 4.859<0.001 36.02±7.23 40.31±5.88 2.911 0.004 t 兩組干預前比較值P 兩組干預前比較值t 兩組干預后比較值P 兩組干預后比較值34.23±7.56 44.36±6.23 6.540<0.001 0.422 0.673 3.113 0.002 36.02±7.23 44.26±6.56 5.338<0.001 0.063 0.949 2.835 0.005
隨著孕產婦年齡增加、飲食結構改變和二孩政策開放,高危妊娠發病率逐漸增加,對孕產婦及新生兒健康構成了威脅,同時也給家庭及社會形成負擔[7]。敘事療法是新型心理學護理手段[8],其中敘事可以作為心理學研究中獲取深度數據的重要手段,敘事材料作為數據材料的補充,通過對具體案例的深入分析,可揭示一般規律或獨特含義,用于指導心理干預。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敘事心理療法的觀察組干預8 周后的SAS、SDS 評分低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這與宋亞琴等[9]研究所得出結論存在相同點,說明敘事療法對高危妊娠產婦心理狀態有所改善。分析原因為,敘事心理療法中護理人員積極與產婦溝通交流,了解產婦不良情緒,鼓勵產婦說出心理想法,耐心傾聽并為其解答,有助于減少負面情緒、建立樂觀的心態。比較兩組的分娩方式,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這與陳淑梅和桂影等研究結論相符[10-11],提示降低產婦焦慮情緒、緩解緊張,減少心理壓力,為產婦建立信心可降低分娩風險。產婦的年齡、孕齡、身體狀態、胎兒性別、大小等都是影響分娩結局的因素[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胎兒窘迫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敘事心理干預可減少胎兒窘迫發生率,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原因為通過產前對產婦各項檢查護理、保證胎兒的營養,提高產婦免疫力,且配合敘事心理療法干預降低產婦對分娩的恐懼感,從而改善分娩結局。
母乳是媽媽為寶寶提供最有營養的食物[13-14]。母乳中含有豐富蛋白質,滿足新生兒對于營養攝入需求,利于嬰幼兒腦部成長及智商發育。母乳喂養是比較適合新生兒健康成長的喂養方式[15-16]。許多初產婦哺乳經驗不足,導致母乳喂養質量不佳,新生兒不能更好吸收營養,對新生兒的成長及發育也造成影響。因此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非常有必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敘事心理療法干預后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及喂養信心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敘事心理療法對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有益。考慮原因為通過敘事心理療法可提高對哺乳知識的掌握程度。產婦對哺乳知識掌握的越多,哺乳喂養信心也隨之增加。此外敘事心理療法可增強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能提高母乳喂養率,利于新生兒的發育。
綜上所述,心理敘事療法可緩解產婦不良情緒,減少胎兒窘迫發生率,降低分娩風險,提高產婦哺乳喂養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