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提要:實現共同富裕的措施將循序漸進,并將重點放在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方面,而非重大收入再分配。
“共同富裕”已成為近期社會各界的熱門話題。
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較早提出
共同富裕意味著什么?是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還是劫富濟貧?
其實“,共同富裕”并非官方的最新提法。
早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中國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改革藍圖明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
“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在‘十四五規劃出臺之后明顯提升。”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后到2050年要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長遠發展規劃。在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2050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這意味著隨著國家越發富強,要求社會更加平等、社會福利更為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1月的講話中指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
當然,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不是“殺富濟貧”,而是一個循序漸進、分階段實現的目標,并且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
在浙江省委十四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袁家軍提出:“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更不是均貧富、殺富濟貧......是效率與公平、發展與共享的辯證統一。”
政策指向
現在強調的共同富裕,其內涵有些什么變化?
汪濤認為,關于共同富裕,政府始終貫徹的整體要求和政策方向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包括通過資本市場投資;?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包括稅收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發揮“三次分配”作用,即慈善和捐贈。
“十四五”規劃中新的提法是,要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保障中的“主體地位”,而此前的“十三五”規劃則表示“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辦”。
不過,政府依然支持私人部門擴大在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普惠性”服務供給。近期教育(主要是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等公共服務領域的監管也已有所調整,呼應了上述要求。
此外“,十四五”規劃指出要遏制以“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獲取收入,比“十三五”規劃所要求的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所涉及的范圍更大,這也與最近互聯網平臺公司的監管收緊相呼應。
事實上,對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與上述思路也非常接近。
循序漸進
要實現共同富裕,未來政策在哪些方面將有所調整和突破?
按照政府的長期規劃,瑞銀預計未來的改革舉措和政策調整可能包括:支持居民收入增長,增加醫療和教育等領域公共服務供給,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和其他社會福利的覆蓋面,并通過稅收改革和監管調整來優化收入分配,鼓勵企業在推進共同富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等。
汪濤預計這些措施將循序漸進,并將重點放在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方面,而非重大收入再分配。
具體來看,在居民收入方面,支持就業增長仍將是重中之重,這意味著政府應會繼續支持提供大部分就業的私人部門、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這也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關鍵。此外,政府應會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
同時,政府還應會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并逐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和三權分置改革,進一步發展資本市場。政府還表示要以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型勞動者、農民工等為重點,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
在稅制改革方面,大幅加稅的個稅改革應會很難推進,個稅改革的步伐應會循序漸進。未來個稅改革的方向可能包括將更多類型的收入歸入應納稅收入(例如,目前對資本利得和股息并不征稅),并增加更多抵扣項(例如育兒相關的稅收抵免),但推進步伐可能較為緩慢。
對消費稅而言,煙、成品油、汽車、酒和部分奢侈品構成消費稅收入主要來源。在未來幾年,更多高檔產品及高污染產品可能被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但對總體稅收收入的影響應較為有限。
在房地產稅方面,相關房地產稅的立法進程可能會有所加快。但即便如此,從法律條文起草到人大完成三次審議后最終通過也還需要一定時間。
在公共服務方面,為了讓更多人能更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務,政府計劃增加由國家提供的公共服務,包括基礎教育(擴建或新建幼兒園、中小學和職業高中)、托育和養老、基本醫療保健、體育和文化和其他社區服務。部分此類建設可能歸入城市發展或基建項目。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被視為實現共同富裕的核心要務之一。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以及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
此外,政府還將進一步完善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制度,力爭到2025年基本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使其更加便捷地跨省轉移接續。政府還將鼓勵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提高商業保險保障能力。
瑞銀還認為,政府更有可能通過提倡引導和稅收激勵等方式鼓勵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但不會像印度在2013年那樣出臺強制性要求。另外,雖然政府表示將“考慮研究征收遺產稅”,但在未來幾年內快速落地的可能性不大。
影響經濟
長期來看,共同富裕相關政策可能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包括,促進經濟向消費再平衡。支持就業和勞動報酬增長的相關政策應有利于提振消費,完善社會保障也有助于降低預防性儲蓄。增加公共服務,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應能直接拉動更多服務消費,而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也有助于降低整體居民儲蓄率。
另一方面,實際繳稅提高以及加強服務領域監管可能會抑制部分投資。對增長的凈影響難以衡量,這取決于各項政策的實際執行情況。
國泰君安表示,對于共同富裕政策的推進,市場并無明確的答案。目前最為具體的標準源自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
綜合浙江方案的亮點和對目標實現難易程度的判斷,國泰君安認為,未來方案核心要求的方向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增速要明顯高于GDP增速,重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的比重,為此要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提高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和高技能勞動力占比;大幅增加文體基礎設施投資,帶動文化體育產業發展;同時促進能源消費結構轉型,增加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投資。
雖然浙江的共同富裕方案標準更高,但其中一些政策指向對全國仍具有借鑒意義:?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激發市場活力的政策交匯點,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現鄉村振興需要通過完善城鄉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培育現代鄉村產業相結合,可借鑒浙江“山海協作”建立“產業飛地”的城鄉融合經驗;?從浙江財政支出結構來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需要加大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文化體育傳媒領域的支出力度,盡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