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內容摘要: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指出大學語文教學中如課程定位、教學合作、教學水平的評價、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分析了這些問題之后,從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的發展戰略等方面著手,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語文 廣州工商學院 考評 考核
廣州工商學院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民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創建于1995年,2004年獨立設置為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5月升格本科并更名為廣州工商學院。2018年通過學士學位評估,獲批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25118人,其中本科生23350人。設有16個教學單位、25個本科專業,涵蓋管理學、經濟學、工學、文學、藝術學5大學科門類,其中國際貿易學、物流管理為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會計、市場營銷為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目標,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和諧辦學、科學發展”的辦學方針;堅持“以質立校、以生為本、突出特色、崇尚創新”的辦學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產學研綜合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致力于培養德學兼備、基礎扎實、技能嫻熟、具有創新創業精神、適應地方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學校結合區域經濟優勢以及自身特點,制訂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本科教學工作提供人力、財力與物力保障,全面、有序地推進本科教學質量建設。[1]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引導下,廣州工商學院逐步形成了以下幾個特征:一是服務于區域經濟,二是人才培養依據市場需求而定位,職業針對性強,三是教育教學管理“以學生滿意為本”,無論是管理制度還是教師的管理觀念,都將學生的在校體驗和對校滿意度納入其中,以生為本,四是引進了企業與學校合作機制,學校制定了相關的制度激勵師生加強與企業的互動,努力創造學習和工作對接的教學環境。
大學語文課程是廣州工商學院的一門基礎公共通識教育必修課,開設始于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經過6年多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產生了許多問題。
一.存在問題
1.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問題
廣州工商學院的大學語文課程分為大學語文I(應用文寫作部分)、大學語文II(文學閱讀和欣賞),在大學一年級新生中開設兩個學期,大學語文I的課程定位是:《大學語文Ⅰ》主要學習內容為教材《實用大學語文》中編《應用文寫作》。應用文寫作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為普通高校學生而設的公共基礎課,是面向全校非中文專業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通識基礎課。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常用應用文的寫作格式和方法,促進其各類專業課程的學習,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寫作基礎,使其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得到可持續性發展,并滿足社會對應用文寫作日益迫切的需求。
大學語文II的課程定位是:《大學語文Ⅱ》主要學習內容為教材《實用大學語文》上編《閱讀與鑒賞》,是面向全校非中文本科專業開設的一門通識教育必修課,是一門為培養和檢測大學生語言文學知識、閱讀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而設置的綜合性文化基礎課程。本課程旨在以優秀文學作品所蘊涵的高尚情操和民族精神熏陶學生,提高和強化學生對母語的理解能力和運用水平,幫助學生夯實語文根基,以適應各類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并為學生將來的繼續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以上的課程定位可以看出,課程定位較為籠統,泛化,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作為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課程定位沒有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來設計。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功能上來說,大學語文課程應該具有增強專業基礎知識、提升人文素養,培育正確的人生觀,提高審美能力等針對學生現狀的特質。《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問題研究》論文將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定位為:是一門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融語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為一體的,培養高職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和能力的公共基礎課程,應為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必修課程[2]。語文能力具體體現就是聽、說、讀、寫都達標。
2.教師合作互助機制不健全,教學缺乏有水平的反饋方式
學校人事處下發了相關文件,要求每位老教授指導一至兩位年輕教師,并核算相應的工作量。但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實際操作。教研室很少開展集體活動,教師們基本上都是各上各的課,即使按照學校要求組織聽課了,也很少開會討論聽課中的問題,基本上就是以完成聽課任務了事。教研室也很少就針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過研討會。新進教師和老教師之間也缺乏溝通互動機制,沒有得到相應的教學反饋。對于教學效果,基本上只有學校在網上組織的網絡評教。但這種評教的真實性卻是值得懷疑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負效果,老師為了獲得學生的好評,往往取悅于學生,不在專業上用心,卻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上大談特談,或者對學生管理過于放縱,以盡可能取得學生的喜歡。本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向上,現實卻可能是學生迫使老師向下屈服。長此以往,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學生和老師都互相敷衍,教學變成一場作秀。
目前評價教師,存在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過度強調教師的職稱學歷和科研能力,課堂教學幾乎得不到什么關注。學校的督導雖然聽課,但幾乎沒有正面的反饋,對教學能力的提升沒有什么幫助。
3.教學內容安排單一,缺乏專業針對性,不能因材施教
廣州工商學院的大學語文教學在全校大一新生開設,新學期安排學習大學語文I(應用文寫作課程),第二學期安排學習大學語文II(文學閱讀與鑒賞)。根據6年多教學實踐總結,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對于如藝術專業,偏重于說、唱、跳等方面的學生,應用文寫作課程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鑒于他們的文化課基礎較為薄弱,應用文寫作課程較為專業,對他們形成較大的壓力;二是對于如商務英語專業,這樣跟文學緊密度較深的學科的學生,大學語文I、II的學習難度不夠,可以適當考慮加入寫作課,深入地培養其與專業相關的寫作思維能力;三是對于工商管理、會計、國際貿易等其他專業,應用文寫作課程應該加深難度,為以后的專業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對于目前的“一刀切”做法,缺乏專業針對性,不能因材施教。
4.教考分離,學生學習成果反饋方式單一
傳統的大學語文教育,學生的學習成果反饋方式一般是分數,分數由三部分組成,平時考勤占比20%,期中考試(考查)占比20%,期末考試(考查)占比60%,這樣的方式是全校統一通行的,非常單一,不能很好很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大學語文教學大多處于靜態、應試考評。期中期末考試考查的出題只注重書本知識、題型單一、很多場景題的理解、分析,都有參考答案,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由于是大班上課,平時考勤往往限于學生的到課情況,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個體學習情況。學生有層次,但考核方式沒有體現層次區分,方式簡單粗暴。
二.解決措施
1.依據人才培養發展戰略制定課程定位
廣州工商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討論稿)中指出:人才培養發展戰略——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全方位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以創新創業教育,產教融合教育為出發點,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做好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積極拓展碩士研究生教育?!o扣區域經濟發展,探索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探索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也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等學校要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鑒于此,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應圍繞立德樹人、區域發展、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等幾個維度來制定。
2.加強師師合作,提高同行教學反饋水平
以教研室為單位,定期不定期舉行典型教學經驗交流、現場教學觀摩、教師教學培訓、集體備課聽課、研討等活動,加強教研室的工作聯系機制,老教授指導青年教師日?;?,具體化。要促使年輕教師的教學進步,就必須有同行的專家學者來指導??梢钥紤]每學期選擇一至兩位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來進行分析研討,同行專家學者聽取各方意見,最后挖掘問題所在,使全體教師都能有所收獲,從而避免出現一些教學問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國外很多專家都認為,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是由學生評教來體現的,而是只有取得同行的認可,才能稱為真正的高水平教師。學生的知識能力、人生閱歷、經驗積累都不足,不能對教師作出恰當的認識,學生的評教只能作為參考。
通過以評促教,激勵教師在教學中要進一步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堅持以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把教學質量作為教師最為重要的要求。
3.優化教學內容,進行分班分專業差異化教學
廣州工商學院目前的大學語文教學內容較為單一,主要是應用文寫作和文學閱讀與鑒賞兩塊,對于書法寫作、演講與口才、經典傳統文化等內容,涉及較少,不能很好地涵蓋所有學生的自身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
大學語文教學主要是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與書面寫作能力,所以可以考慮分班分專業來區別教學,如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側重口語表達這一方面的學習,開設演講與口才課程,如會計、工商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側重應用文書的寫作,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如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側重應用文寫作的同時,還可以加入文學寫作課的學習。應用文寫作和文學寫作課實行小班上課制,以增強學習的實效性。文學閱讀與鑒賞課程可以大班上課,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主要目的。不同的專業設置不同的大學語文課,以學生為服務對象進行區別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流行音樂、網絡文學、視頻、博客等資源整合進語文教學中,提升語文的趣味性、吸引力。簡單來說,就是要為學生量身定制大學語文課程的內容。
4.創新考核方式,由應試靜態單一考核向應用動態多元化考核轉變
目前大部分大學語文教學的學生考核方式都偏向應試考核,應付考試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這是極不符合大學教育的宗旨的。期中期末考核往往采取考試考查的方式,注重的是對書本知識的記憶能力,缺乏實際操作意義??此坪侠淼慕y一的考核方式,實際上抹殺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分度不足,弱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語文技能趨向一致,顯然,長此以往,大學語文教育偏離了課程定位和培養目標,將導致學生將來無法滿足工作動態化的要求。
大學語文教學應該豐富考評主體,注重動態考評,考評內容要多樣化。如若是學生被評為全校的演講能手,書法大賽的獲得者,小小說比賽的獲得者,可以考慮考評直接定位優等。大學語文的考評可以分為口語和書面語兩方面,由學生選擇其一,若是表現突出,都可直接評為優秀。在實行差異化教學的同時,考評方式也要做相應的調整。注重動態化過程,收集外界對學生個體的評價,綜合判斷,任課教師具有一定的權限給出合理的考評結果。
總之,要樹立以學生為服務對象的意識,作出有針對性的考核方式,豐富考核手段,更客觀地量化學生的語文能力。
廣州工商學院是一所民辦本科院校,近些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學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基礎的公共必修課,近幾年加大了師資力量的投入,引進了不少高學歷高職稱的專家教授,在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優秀資源上,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作為一所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筆者認為始終圍繞培養人才的戰略發展目標來調整大學語文教育很有必要。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尋求最適合各自的教育教學方式,實現良好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https://www.gzgs.edu.cn/xxgk/xxjj.htm
[2]楊定明.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問題研究[D].2006(3):40.
(2018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應用型本科《大學語文》“互聯網+”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