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傳統手工藝源遠流長,發展歷史悠久。對我國傳統經濟和傳統文化均具有深遠的影響。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傳統手工藝產業曾受到沖擊,并在廣大勞動者的智慧和辛勤努力下探索出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再次煥發出蓬勃生機。本文主要從生產的角度討論傳統手工藝的產業化發展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結合案例,通過對規模報酬形態的分析,論述了傳統手工藝產業化發展下產量的和生產成本的變化情況,從而論證了傳統手工藝的產業化發展具有規模經濟效益,并說明了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產業化;規模報酬;規模效益
一、傳統手工藝的概念、分類及其規模經濟效益的差異
傳統手工藝是指通過悠久的歷史傳承下來的、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主要使用手工勞動的制作工藝及相關產品。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傳統手工藝產業曾受到沖擊,并在廣大勞動者的智慧和辛勤努力下探索出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再次煥發出蓬勃生機。
規模經濟效益是指適度的規模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規模經濟是在一定產量范圍內,由于生產規模擴大而導致的長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現象。
對于傳統手工藝產業而言,其長期平均成本的下降主要在于擴大生產規模而實現專業化分工、引入先進生產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帶來產量的提升,收益的增加,同時由于提高了產品附加值而彌補了從業人數增加等帶來的成本提升,在長期而言平均成本降低。
本文根據產品特性及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規模經濟效益程度的不同,將傳統工藝分為三個基本大類:第一類是屬于中國古代技術史范疇的傳統手工技藝,如生產工具、運輸工具、陶瓷器具等生產生活用品的加工制造工藝;第二類是涉及文化與審美的藝術創作工藝,如刺繡技藝、藤編工藝、年畫創作等;第三類是帶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手工業,如具有民族特色的紡織印染。
上述三類傳統手工藝中,規模經濟效益明顯的主要是第一類和第三類。第二類傳統手工藝由于具有獨創性以及較高的文化藝術附加值,不宜進行機械化、規?;纳a,也不會因為從業人數的增多而使生產成本有明顯的降低。該類傳統手工藝主要通過發揮創作性、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定和保護、提高產品附加值并與現代產業聯動等方式來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二、傳統手工藝的規模經濟效益分析——以景德鎮陶瓷為例
陶瓷產業歷史悠久,千百年來一直是江西省景德鎮市的支柱產業。瓷器在作為裝飾物及擺件的同時,很大一部分也作為日常生活用品而存在,如碗碟、杯盞等日常用器具。陶瓷制造業屬于本文分類中的第一類傳統手工藝。過去,景德鎮的陶瓷生產主要以家庭作坊為主,生產規模小,生產地點分散。隨著現代制造技術的發展,傳統生產方式的低效等弊端逐漸顯現,同時瓷土資源短缺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景德鎮于2007年成功申報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政策試點。通過引入一系列現代生產技術和資源節約手段,制瓷業通過現代化的集約、規模生產來實現產業化,充分利用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的進步,跟上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步伐,并引入器械化高效率生產。
規?;纳a大幅度提高了產值,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粗放的生產形式,2007年至2017年,景德鎮的陶瓷制造工業總產值提高了8倍,到了2019年,甚至達到423億元。相對于產值的巨大提升,陶瓷制造業增加的生產成本主要是現代化生產基地建設所產生的固定成本。隨著生產期限的延續和產量的增長,這一部分固定成本對應的單位制造成本將逐漸降低。而陶瓷制造業長期而言作為養活一座城市的傳統產業,從業人員數量一直較多,并未因為生產形式的規?;图s化而顯著提高人工等方面的成本。目前,各購物平臺上物美價廉的陶瓷日常用品和工藝品,大部分都來自于景德鎮。綜合上述分析,以景德鎮的陶瓷制造業為代表的這一類傳統手工藝的產業化發展,具有較為明顯的規模經濟效益。
除了以陶瓷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一類傳統手工藝以外,第二類手工藝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藝術價值和獨創性,規?;纳a有可能降低其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對于這類手工藝來說,所謂的“產業化發展”應致力于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認定與保護方面,并與旅游、文創等現代產業聯動來實現。例如,通過發展第三產業的“體驗經濟”“綠色經濟”等。第三類傳統手工藝介于兩者之間,可進行一定的區域特色產業化探索但不宜進行大規模的同質化生產,如苗繡,扎染等,因與地域文化緊密聯結,產品價值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織物和服飾本身的價格,形成了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但若一位進行產量方面的擴張,使產品過度同質化,便會失去了吸引力和自身特有的競爭優勢。而其產品本身已經不在生活必須品的市場之中,無法利用生活必須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來進行市場競爭,這是其與第一類傳統手工藝的區別所在。
三、分工對傳統手工藝產業規模報酬的影響
企業的規模報酬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內部各種生產要素因按相同比例變化而帶來的產量變化??梢詫⑵髽I的規模報酬變化分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規模報酬遞增的情形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傳統手工藝產品從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產逐漸轉化為規模化、產業化的生產,這一過程中的主要變化在于勞動的專業化分工。過去,一位工匠大多數情況下需要負責產品生產的全部工序,一位師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帶出一位同樣能完成產品生產全部工序的徒弟。而由于個體的差異性,這些工序不可能每一道都是該師傅或徒弟所擅長完成的,總會有其中一兩道工序時間延長,并且或多或少地影響生產質量。而在規模化生產中,通過不同工種的有效分工,讓每個工人操作自己熟練的、擅長的工序和工種,避免了傳統生產方式中因個體差異在特定工序上的低效率生產。
另一方面,有些先進的工藝和技術,如智能化管理、流水作業等,只能在產量達到一定水平時才能采用。這是因為引入高效率的生產技術需要耗費一定的資金成本,甚至需要引入財務杠桿。如果生產規模小,未來產量增加帶來的收益無法彌補這部分成本,決策者就不會有動力去引入先進技術來改進生產,金融市場也不會以適宜的成本提供給該企業所需要的資金。融資困難,資金短缺,加上未來現金流量收益相對于成本彌補的不足,是統手工藝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只有通過產業化的發展,擴大生產規模,實現專業化的分工,引入現代化的高效生產技術,才能實現規模報酬的遞增。也就是說,高效率的生產方式和規?;呐可a通常是不可分割的。
四、傳統手工藝產業化發展的規模經濟效益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傳統手工藝是帶有濃厚的地域風情的特色工藝,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不僅遠銷全國甚至世界,對于發展區域旅游產業、形成區域性的制造業集群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景德鎮的陶瓷制造工藝、湖南一帶的編藤工藝等。從發展歷史上來說,傳統手工業往往在地域較封閉、被工業化浪潮沖擊較小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鄉鎮地區具有更完整的傳承和更濃厚的氛圍,而推動這些區域經濟的發展正是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的重點。當手工藝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被予以保護與傳承時,也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經濟資源。
而在本文重點論述的生產視角下,由于手工藝品相比機械化批量生產,具有生產效率低、產出少、很難統一進行質量控制等缺陷,這使得傳統手工業在工業革命后一度發展停滯,甚至出現部分手藝的失傳。然而手工藝品一旦形成深入人心的品牌,便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影響力。眾多的國際知名產品都是由傳統手工藝發展而來的,并以其悠久的文化底蘊作為高附加價值的長期賣點,如瑞士的鐘表制造工藝、意大利的皮具制造工藝等。我國的工匠精神傳承歷史悠久,手工制造業的發展長期造福與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產品的質量和美學價值均不遜色于昂貴的知名品牌,傳統手工藝作品在市場價格和品牌競爭力方面尚有廣闊的提升空間。民間手藝人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具備豐富的精神底蘊,這也可以轉化為打造品牌形象的特定優勢。
此外,傳統手工藝一旦形成產業化、規?;陌l展,其在市場經濟中的整體信用和利率方面的議價能力都將提升,生產所需的資金融通將會更加簡單,將獲得更優質的生產技術和更充足的資金保障,進而可以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通過引入智能工廠等現代化的生產技術,為“慢工出細活”的手工藝產品生產提供質檢、品控及部分工序生產速度的提升等方面的幫助,讓手工藝生產者更專注于產品的構思和創意、創作,進一步提高手工藝產品的附加價值,產出優質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五、結語
傳統手工藝的產業化發展,帶動了城鄉、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對于經濟結構簡單,具有一定資源依賴性的區域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產的視角下,產業化帶來分工的專業化和資源的集約化,有利于引入高效率的生產技術和低成本的資金,增加產量,降低成本,實現規模報酬遞增。同時,提高了所產出產品的質量,將傳統工匠精神和先進生產技術結合到最終產品之中,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小雪,陳萬明.規模報酬遞增、要素供給結構與經濟增長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 ,2010,29(1):115-121.
[2]湖南日報.【決策研究】創新“非遺+文創”模式 振興非遺手工藝產業[EB/OL].http://zx.zxy.hunanzx.gov.cn/szxapp/1/193/content_738290.html.2020.07.28.
[3]賈小琳.傳統手工藝產業化發展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18,(8):16-17.
[4]王瀟.傳統手工藝的再生產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6,(4).
[5]周民良.建設制造強國應重視弘揚工匠精神[J].經濟縱橫,2017,(1):62-67.
[6]陳景昭.經濟增長的人力資本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視角[J].財經理論研究,2019,(4):41-47.
[7]魯知先.我國傳統手工藝的發展現狀與提升路徑[J].浙江大學學報,2018,(2):60-65.
[8]產業信息網.2019年景德鎮日用陶瓷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日用陶瓷總產值達到423億元[EB/OL].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007/885610.html.
作者簡介:
徐子茵(1993-)女,漢族,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會計學專業,管理學學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