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彬 趙瑩
摘要:在廣告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性觀念指引下,本文研究圍繞課堂教學,創新創業教育、校企聯合、比賽競爭等相互結合和滲透,以廣告專業為例,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價值,依靠廣告專業特點和學科優勢,在進行學科和專業建設的同時,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創新創業培養機制建設,希望以此獲得創新性的研究結論和良好研究成績。
關鍵詞:廣告;創新創業;融合
一、研究背景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不僅僅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會,針對哪些打算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創業群體,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
近年來,為了使大學畢業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與行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要求,緩解就業壓力,各大高校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希望通過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來帶動畢業生就業,從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然而,在近些年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常常因為創新創業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實踐性、綜合性、多樣性等特點,未能協調好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之間的矛盾。因此,在未來的本科教學改革中,如何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便成為值得探討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內容及方法
(1)研究內容。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受制于教師的教育理念,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但更是教師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手段的直觀體現。由于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涉及方方面面,涵蓋的內容有很多,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引導、教材的合理使用、板書設計的合理性、小組合作探究的有效開展、加強教學反思等方面的研究。另外還必須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向學生實踐方向要質量。必須為教師搭建研修平臺,引導教師對自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思考,完善學校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今后的職業生涯做好提前量。
(2)研究方法。
首先,建立“三個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
1.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進一步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完善校企合作方式,改革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與創新創業機會。
2.項目教學,講練融合。
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專業比賽,引進企業實案項目等形式,利用廣告學專業良好的校內工作室教學條件,“教、學、做”一體,培養學生的廣告策劃、創意、設計與制作的能力, 為學生完成創新創業項目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推行導師制,實踐與就業融合。
在團隊管理與個性化輔導的基礎上,推行導師制。通過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與輔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實現實習與就業的良性循環。其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在廣告學專業多年教學經驗與教改研究的基礎上,以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廣告學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為目標,不斷探索與完善教學平臺與教學模塊改革,形成基礎平臺、專業平臺與拓展平臺,真正使創新創業教育從大一至大四貫穿大學專業課教學始終的課程模塊,從而達到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廣告學專業課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的目的。
學校應該針對廣告學專業核心教學需求,按照學生就業實踐能力的要求,開設具有專業特色的專業必修課程, 如廣告創意、創業經營與廣告公司管理、合同法與廣告法規等課程。與此同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日后工作實踐能力打好基礎,提高向各大企業輸送人才的質量,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廣告學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外,還應該學習其他課程知識,從而具備各學科融匯貫通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廣告與實踐能力。比如,廣告專業可以適當地開設旅游課程,讓學生對本地區的旅游產業有初步的認知,從而創作出更符合旅游發展的廣告作品,從而提升廣告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水平與服務地方經濟的綜合能力。
三、研究成果
一年來,課題組努力踐行“課堂教學中教師耐心疏導” 的教學主張,在各學科進行了積極的教學實踐,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課題組成果如下:主編書法集由長江出版傳媒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表 “色彩在廣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于《廣東蠶業》、指導學生廣告策劃作品“暖心公益APP項目”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賽區銅獎、指導學生獲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三等獎等。
(1)在理論層面上。確立了“教師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基石,教師是最需學習的群體”的教師觀,“每個學生都是等待發掘的寶藏,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創造者,每個學生都以錯誤為成長的墊腳石”的學生觀,“把課堂還給學生,引領學生自主發展, 梳理了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教師的教是以學生的學為基礎,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在課堂里,而不是控制在課堂里,必須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合作探究、設計精美合理的板書、科學把握教學時間、點燃學生情智、加強教學反思等教師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有效性。針對我們學校的學情,在課堂中通過“學業、就業、創業”三步走的教學節奏,把課堂還給學生,逐漸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只有教師的教學行為有效了,做到向課堂要質量,學生才會進步,學校才會發展。
(2)在實踐層面上。第一,通過指導學生作品獲獎,提高了學生創新創業自信心與積極性。第二, 幫助學生進步成長。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進行,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轉變,學生的學習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他們的積極性高了,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級各類活動。第三,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以研究促教學,課堂教學水平得到了提升,每位教師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各科教師對本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教學行為加強研究和思考。
四、結束語
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是一種綜合智慧的表現,對于不斷生成的課堂情況,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應對策略。而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素養。如何保證教師課題研究行為的常態化和自覺化,如何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常態教學下的普遍意義和實用價值,這有待進一步研究,其中的策略及方法需要 進一步總結和完善。盡管本課題研究暫告一段落,但思考并未結束,我們一直在思考探索追求的路上。
參考文獻:
[1]黃兆信,劉燕楠.眾創時代高校如何革新創業教育[J]. 教育發展研究,2015(23).
[2]戴丹,徐格.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影響程度分析[J].知識經濟,2016(06).
[3]學生創業教育的實現途徑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