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也越發的重視會計專業的教學。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的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大智移云時代的影響,高職院校因為大智移云還要對現用的教學體制進行創新改革。當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還存在著各種問題,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下文中,將主要針對大智移云時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來保證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大智移云時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前言:在大智移云的時代中,工人崗位在逐漸地發生轉變,其中包括會計行業,會計行業中的簡單財務工作開始被人工智能代替,長此以往,財務工作會越發的自動化,會計工作崗位對財務人員也有了一個新的要求。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想要跟上時代的變化,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就要及時的轉變教育模式,提高整體的教育水平。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職會計教育的現狀
(一)畢業生所掌握的技術與崗位要求不匹配
財務會計行業對工作人員的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有些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未來走入崗位后無法更好的適應。因為教育環境,學生只是簡單的掌握一些相關的財務知識,對財務工作的整體不夠了解。被大智移云時代所影響,財務管理工作開始被智能化技術代替,給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二)缺少實踐環節
財務會計行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工作量多,工作強度比較大,因為財務會計工作的特殊性,沒有給員工充足的時間進行適應,對工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時,無法完全按照企業標準的工作模式開展,學生在進入企業后心理上會產生落差,影響工作效率。教師要充分的利用校企聯合活動,組織學生到企業了解自己的工作崗位,近距離接觸會計工作內容,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崗位,體驗真實的業務處理方法,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還能在企業中獲得專業的有效指導。
(三)課程內容與實際需求不對接
一些高職院校在安排會計課程時依然將數據核實與監督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與大智移云時代的內容結合力度不夠。大智移云背景下,屬于核算監督通過計算機就可以完成,企業需要的專業能力較強,可以進行數據分析的人才,現階段,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人才無法滿足該需求,人才與市場不相符。會計課程設計跟不上時代變化,忽略了校企聯合,限制了教育的發展。
(四)教學手段落后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先進教學設備也在高校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依然有很多的高職院校在教學中采用板書方式。財務會計的學生,要掌握現代化的操作技術,才能在工作中進行操作,操作理論僅靠課堂上教師的板書無法呈現,必然利用相關的設備直觀的展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五)實踐內容不合理
財務實踐教學中過于重視核算忽略了管理,管理理論知識的課程比較多,因為這些課程與學生的考試有較大的關聯,教師便將其劃分為教學重點,反復講解,管理類的實踐課程力度明顯不夠。很多實踐課程都是以演示為主,學生缺少實踐的機會,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無法更好的結合。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信息技術逐漸融入會計行業,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講解填寫憑證,達到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改革路徑
(一)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想要實現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活動的改革,教師就要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時的轉變教學模式,充分的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結合在一起。財務會計的課程內容較為枯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生是會計工作中的主體,教師要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等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還要深入的去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點,利用學生的喜好在會計專業教學中采用游戲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會計教學課堂。教師要積極的在課堂上使用新型教學手段,加強校企聯合,給予學生實踐的平臺,做好產教融合。具有一定經濟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為學生建立相應的會計仿真模擬實訓室,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加操作經驗。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快速完成會計教學活動的改革。
(二)優化課程設置
有部分高職院校過于重視會計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在專業課堂上占用了較多的時間進行專業知識的灌輸,教學時間遭到了壓縮。專業課程的內容交叉重復多,很多重要的課程沒有加入教學,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的幫助。想要使教學體系更具有科學化,就必須掌握當前會計行業的變化規律,更新教學內容。首先,應當壓縮專業課程,彈性教學,明確專業課程之間的地位。另外,還要了解當前社會對會計專業的人才需求,增設一些相關的課程。將多元化當成人才培養的目標,通過課程之間的結合,增加禮儀課程、計算機課程等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優化課程還包括安排課程,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避免出現內容重復的現象,保證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相關知識。
(三)改變原有觀念,實現人才對接
想要跟上大智移云的發展速度,高職院校就需要轉變觀念,在之前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課堂活動一般都是由教師組織,學生在講臺下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過分強調教師的地位,導致學生能動性無法得到發揮。在大智移云時代下,教師要積極的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方式,滿足財務會計工作的要求,利用先進的設備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加強自己的終身學習能力,我國社會環境在不斷的變化,想要適應大智移云時代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掌握會計工作中的必備技能。財務會計行業變化比較大,從事該行業的學生一定要不斷學習,適應財務崗位。高職院校要特別注意人才輸出與企業的對接工作,在對接中發揮人才的作用,可以保證教學質量提高企業利益,實現雙贏。
(四)理論加實踐的教學方法
我國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學生實踐能力不足,高職院校在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時應該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互結合,正確看待企業的發展現狀,引用與企業相符的系統。學校是學生學習技能的重要場地,通過學校對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可以有效的增加操作經驗,二者結合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建立校企實踐基地,高職學生在實踐基地可以更好的完成訓練任務,還能受到專業的指導。
(五)整合原有的教材內容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但是高職會計專業的教材類型比較多,高職院校一定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保證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確定培養目標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進行實際操作能力培訓。學生在學習會計的過程中,有屬于自己的特點,有部分學生基礎差,接受能力比較弱,教師要重視這項問題。在課堂上不能僅依靠一本教材,要對各個教材進行整合,收集真實的企業案例,對學生開展相關教學。
(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開設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過于強調專業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后都會直接的進入社會參與工作,在進行崗位之前,學生要在在校期間學習的專業知識進行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ERP企業經營管理沙盤課程就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也是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就應當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崗位有個深入的了解,對其各個流程有深刻認識,尤其是虛擬環境,可以在未來縮短學生對崗位的適應時間。
結語
根據上文可以得知,大智移云時代為財務會計行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挑戰,高職院校要做好應對工作。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過程中結合社會的發展趨勢,做到與時俱進,更好的適應未來的會計崗位,高職院校要清楚的認識到財務會計工作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措施,調整教育方式,完善教學內容,才能為企業輸送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蔣葵,葉雷. 基于“大智移云”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9(05)
[2] 武靜. ?“大智移云”形勢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8(21)
[3] 趙穎.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研究[J].納稅. 2019(31)
[4] 劉麗娟. “大智移云”形勢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J]. 商訊. 2020(30)
[5] 查慧園,蔡航軍,羅怡寧.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能力本位培養模式探究[J]. 金融教育研究. 2020(04)
[6] 于靜霞,苑曉波. ?“大智移云”環境下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0(21)
[7] 李鈺,黃俊建. ?“大智移云”時代下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危機及其變革方向的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 2019(09)
[8] 東光明. ?基于“大智移云”的會計人才培養研究[J].新會計. 2020(01)
作者簡介:
孫淑燕(1992.10—),女,漢族,籍貫:甘肅白銀人,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碩士學位,助教,專業:會計,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2020年甘肅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大智移云”背景下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及探索研究”(項目號2020gszyjy-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