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松
摘 要:在近些年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推動下,建設工程行業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期,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但隨著市場整體下行壓力的傳導,政府對施工企業合法合規經營要求不斷提升,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工程回款難度相對較高,部分企業內部控制力度不足,進而出現民事糾紛的情況,嚴重受違法犯罪行為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針對工程領域刑事犯罪現狀開展分析,并闡述了問題的應防控對策。
關鍵詞:刑事犯罪;工程領域;防控;內部控制
在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背景下,國家拉動內需政策已經貫徹落實,工程建設作為內需重要手段,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多種類型工程項目拔地而起,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但由于工程建設領域包含經濟活動較多,如土地規劃、質量監控、招投標等各項工作,每一環節都涉及到資金,繼而導致在實際開展工作過的過程中出現受賄、挪用資金及偽造印章等情況,產生較為嚴重的刑事犯罪情況,影響工程的順利建設。
一、工程領域刑事犯罪主要類型和人員
由于所處市場環境和經營模式具備高度的相似性,在遇到刑事案件及民事案件的過程中類型基本相同,大量建設工程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違規情況,而針對不夠重視自身責任,過于注重經濟效益提升的情況,通常會將違規犯罪行為作為手段,產生的影響較為嚴重,需要加強重視。
首先,對于案件的主要類型,通過不完全統計,其中挪用資金罪和行賄罪約占比60%左右,偽造印章罪約15%左右,這三種罪行在工程領域刑事犯罪中高達75%,屬于多發刑事案件,而且職務侵占罪、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等案件也都會出現,所以相關企業應加強對防范的認識,并制定針對性工作模式,規避犯罪情況。
其次,針對刑事犯罪的主要行為人,通過不完全統計,比較常見的刑事犯罪行為人主要就是項目負責人,已經成為刑事犯罪的主要人員,而且其他崗位人員犯罪也時有發生,但主要出現犯罪,與項目負責人都會有一定的聯系,進而嚴重影響工程的順利建設,帶來一定的損失[1]。
二、打擊工程領域刑事犯罪存在的問題
(一)偽造印證行為多,管轄難度高
工程領域偽造印章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相關利益,有些涉嫌犯罪的項目經理在經濟合同、收貨及計算憑證中運用偽造印章,通常屬于建設工程企業貸款、勞務費及借款糾紛等民事安全中發現有這種情況,而且在實際進行鑒定的過程中,可以確認相關負責人存在的印章偽造行為。所以說,偽造印章的行為是刑事案件中的一種,為實現獲取非法利益,偽造印章通常與合同欺詐及訴訟欺詐等行為銜接,同時經濟活動有普遍性特點,需要加強認識,并合理的對各項工作進行優化與落實。對于偽造印章行為,其在刑事偵查與民事審判程序當中,具有普遍性特點,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但由于該罪行管轄問題無法明確,在司法實踐中,通常需要行為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若項目負責人不主動供述偽造行為,則刑事案件無法證明,進而導致案件陷入進退兩難的情況。再加上關于偽造建設工程企業項目印章的行為是否符合印章罪條件,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偽造項目部行為在工程行業較為普遍,對社會的危害性顯而易見,進而涉及到失信違約賠償損失。公司財產被侵占等較為嚴重的后果,這種新聞給符合印章行為認定犯罪條件,但是在實際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公安備案,這樣才可以符合偽造公司印章罪的條件,并通過行政主觀要求進行規劃,實現維護社會而秩序,統一法律的使用標準[2]。
(二)負責人職務犯罪主體及客體認定標準實踐仍不統一
司法機關在連偵查的過程中,對犯罪主體要求較高,不僅需要為員工提供靠東合同,同時應繳納社保、工資發放憑證,但針對當前工程承包實踐來講,項目經理通常不只在一家工程企業承接業務,而且針對當前的設備保障,一人擁有一個社交賬號,必然會出現不能繳納社保的情況。對于工資發放的問題,在內部承包責任制度的末實現,公司提供管理、資金和技術支撐,項目經理自負盈虧,發放公司的實際意義無法充分體現,所以針對這種因素限制,經常會出現但最主體認定不準確的情況,受到的限制較為嚴重。
在項目負責人挪用資金的過程中,通常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項目負責人建設工程企業辦理借款,建設工程企業在進行工程款的收集時,不會構成犯罪的實施,原則上不能認定為職務犯罪。而且針對施工企業和項目經理向建設工程企業借款出于兩個獨立的關系,可以通過結算支付和歸還借款的形式進行,進而實現對借款額度范圍的拓展,在環節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對無審批權限人的簽訂情況進行分析,并給予辦理借款人員也會存在職務侵占罪及挪用公款的罪行。
在工程項目開展環節,所涉及的工作較多,為了實現對各項工作進行優化與落實,僅靠簡單的認定未結算或墊資工程項目不夠規范,而且一旦在此環節出現問題,不會成為犯罪的客體。有觀點認為,未經結算項目是盈利還是虧損不夠明確,若項目盈利,則盈利部分扣除施工企業管理就屬于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墊資本身就是自掏腰包,所以認定未結算和墊資部分資金不能成為職務犯罪合客體。這種觀點的提出導致工程領域刑事犯罪客體需要進行全面分析,應對個角度所產生的影響有著充分的了解,并針對工程企業所持有全和項目負責人擁有債券,根據民法處分原則,若位于建設方竣工結算,建設企業與項目負責人之間進行內部決算前,建設單位提供資金、材料等工程資金歸公司所有,不得出現非法挪用及占用的情況。所以,針對項目負責人客體犯罪的認定,應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并通過項目結算情況,對負責人債權了解充分,通過合法權益進行判定。
(三)內外勾結現象導致證據收集困難
建設工程企業經常與考務班組、材料供應商及設備租賃部門有民事訴訟,同時合同詐騙及偽造印章等行為的出現,通常都是項目負責人或某一環節負責人與外部串通所導致。如通過合同詐騙非法占有企業財產,通過提供蓄積供貨單占有企業財產等多種犯罪形式,一旦內外串通,則會導致證據收集困難,而且此項違規操作過于隱蔽,涉及項目資金巨大,通過鑒定無法準確反映實際情況,進而為后續的舉證及懲治帶來影響[3]。
三、工程領域刑事犯罪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在立法及司法層面給予規范
工程領域存在刑事犯罪行為主要就是經濟犯罪,為有效維護工程行業市場的發展,則應該通過立法及司法層面對各項工作進行優化,及時對相關司法進行調整,并通過指導案例的提出,實現更加全面的對各項工作進行優化,規范各項交易行為。其中,在犯罪管轄地范圍內,需要明確犯罪結果發生地的司法機關有權管轄,同時針對挪用或侵占犯罪主體認定上的,對項目負責人構成職務犯罪主體應從寬把握,并同構對具體侵占與挪用的情況按照標準進行認定。其中,針對侵占與挪用款項屬于公司財產問題的情況,應明確犯罪構成情況,并通過侵占行為的查證,涉案資金款項在未完成結算前,所有權應屬于公司所有,并非項目負責人。與此同時,針對墊資的情況,應由項目負責人提供資金來源及使用證據等,促使司法機關可以準確的判定其是否構成犯罪的行為。
針對建設工程領域較為常見的犯罪行為,主要就是挪用資金、職務侵占、印造偽證及詐騙等罪行,在實際進行規范與懲治的過程中,應對不同罪行進行準確認定,這樣有助于更加合理的進行規范,從而發揮一定的效果及優勢,杜絕所產生的硬性及限制,進一步細化和明確責任。而且在進行司法解釋和審判時,應從民事角度出發,在實踐中做好更為全面的分析,對民間借貸糾紛、內部承包責任制糾紛等進行分析,確保在解釋與處理的過程中能夠為建設工程領域刑事案件立案、審查起訴及審判等工作提供指導與幫助,減少刑事犯罪情況的出現。
(二)加強內部控制,做好預防管控工作
對于工程領域刑事犯罪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通過立法及司法進行處理,同時可以針對建設工程發展情況,加強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制定針對性工作處理方案,實現更加有效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控制,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價值。其中,針對項目負責人的引進,需要對項目管理有著充足的經營,而且在日常工作中應詳細的記錄各項花費,嚴禁出現違規按照要求展開工作的情況。只有加強對內部控制工作的認識,才有助于實現資金的管控,杜絕挪用資金、侵占等情況的產生。如果把項目風險管控流程和出臺國家立法進行協調,有助于提升管控的效果,確保可以有法可依,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4]。
(三)深化體制改革
工程建設領域違規問題較為嚴重,影響工程的建設,而且濫用職權會導致企業資質審批權等公共權受到侵犯,同時職務犯罪現象會對整個項目造成影響。因此,在實際進行問題處理與防控的過程中,應加強對體制改革的重視,并通過對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健全,集中規劃各項工作,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價值。其中,針對審批環節、土地證讓環節、征地拆遷環節及司法處理環節等,必須要遵循各項原則,加強對指標限制本方案的認識,從制度建設及管理改革角度出發,針對職務犯罪的重點環節嚴格進行審查,從根本上減少對工程領域的限制。
(四)強化輿論監督工作
工程建設領域刑事犯罪、行賄受賄嚴重影響行業的發展,同時會影響利益者的經濟效益,企業和個人把商業匯率及犯罪當作取得工程項目的重要手段,部分國家及地方官員不夠重視自身責任,出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管理現象,這種極不正常的情況需要得到懲治。因此,應加強對監督工作的認識,確保在實際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合理的進行落實,通過反刑事犯罪、貪污受賄行為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在社會進行宣傳教育,促使建設工程領域在實際進行各項工作時都能夠遵循實踐工作原則,通過典型案例進行教育,增強公職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得各項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工程建設領域刑事犯罪主要就是利用職務、受賄及權責等形式做展開,而且犯罪主體多樣化,犯罪手段較為隱蔽,所涉及的涉案金額數目龐大,嚴重受市場環境惡劣的因素限制,同時若存在打擊力度不充足等情況,會導致刑事犯罪行為無法得到制止,甚至犯罪分子會更加猖獗。因此,國家及地方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工程領域刑事犯罪的重視,通過建立多種措施,打擊犯罪行為,做好有法必依,確保犯罪販子得到嚴懲,避免玷污工程領域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迪. 工程領域刑事犯罪現狀及防控建議[J]. 建筑, 2020(06):48-52.
[2] 劉俊俊. 工程建設領域職務犯罪及預防研究[J]. 邊緣法學論壇, 2011.
[3] 傅躍建;胡曉景;. 工程建設領域職務犯罪現狀及制度預防設計——以浙江省義烏市為樣本[C]// 犯罪學論壇. 2015.
[4] 邵俊. 建筑工程領域內職務犯罪預防研究[D]. 湖南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