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然

摘 要:藝術歌曲是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旋律的婉轉性、情感的真摯性以及音樂形象的獨特塑造等風格特點的一類歌曲?!稓q月悠悠》是一首典型的藝術歌曲,所以學生在演唱歌曲前要對作品的寫作背景、歌曲的創作時代、作曲家的寫作風格等方面有足夠的了解和學習,充分了解歌曲風格特點,再在演唱者演唱能力基礎上做出自己的二次創作,以求呈現演唱最佳效果。
關鍵詞:藝術歌曲;處理;演唱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接觸大量歌曲作品后,我們會發現每首作品的處理方式不是完全相同的,每首作品都要盡可能符合作品風格和藝術特點的去完成、演唱給觀眾。演唱藝術歌曲也是對演唱者綜合能力的全面檢驗,在演唱者有正確的演唱基礎和演唱技巧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有對作品的敬畏之心,如本文中的《歲月悠悠》這首作品,作品篇幅不大,但內涵深刻,有很多隱喻、暗喻,作品寄托了作者許多真情實感,音樂的風格和音樂旋律的走向都是一個合格的演唱者所必須了熟于心的基本知識。再運用自己所學演唱技巧、演唱能力進行符合作品的藝術化的處理,力求達到原作者想要表達的藝術效果,將無聲的樂譜以有聲的藝術形式展現。為此,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前進行大量的工作,不僅僅是指演唱的基本功,更是要求演唱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等綜合能力。
一、了解作品
(一)作品的時代背景
《歲月悠悠》是由我國近代音樂史上杰出的音樂家和教育家江定仙老師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此作品為江定仙老師1936年創作,是他當年從陜西教育廳回到上海后創作的。江定仙,湖北武漢人,1930年入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學習,隨黃自先生系統學習理論作曲,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上頗有造詣,最為經典且流傳至今仍廣為傳唱的即是《歲月悠悠》。這首作品是江先生畢業初期的作品,音樂結構十分規整,寫作手法中結合了西方音樂的和聲調式特點,也運用了中國五聲調式的特色,被一致評為中西完美融合的一首經典作品。作品雖然短小,歌曲旋律起伏也沒有很夸張,但飽含深情、情緒飽滿,加上黃嘉謨老師的具有十足文學色彩的填詞,讓整個歌曲有著那個特定年代和那一時代人用音樂、文學作品表達情緒的獨有的表達特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要求學生首先注意嚴格按照曲本演唱,盡可能展現作曲家原本歌曲風格及特色,之后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可做小的情感處理和技術處理。
(二)作品的創作背景
《歲月悠悠》這首作品是江定仙先生于1936年創作,創作時間是他從陜西教育廳回到上海后,黃嘉謨先生作詞。這首音樂原是為一部電影所寫的插曲。如今,電影早已被人們遺忘,而這首藝術歌曲卻成為很有生命力的音樂會獨唱曲目,并于1993年入選了“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曲目[1]。
根據江定仙先生的自傳可知,江定仙先生從小喜愛音樂,于1928年正式到上海學習音樂。先在上海藝大音樂系,后轉入上海美專音樂系系統學習音樂。1930年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隨黃自學習理論作曲,隨呂維鈿、查哈羅夫學習鋼琴,直到1934年。由于幾位鋼琴老師大多為俄羅斯學派和德國學派,所以江定仙在鋼琴學習方面受到了很多俄羅斯學派和德國學派鋼琴演奏技巧的影響,也對他之后的創作打下了一定的西方樂曲創作的基礎,江定仙先生1934年從國立上海音專畢業,而這首《歲月悠悠》寫成于1936年,所以在《歲月悠悠》這首作品中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德國藝術歌曲和俄羅斯藝術歌曲的演唱含蓄、內向、詩意,聲音演繹盡可能要求圓潤、情緒變化幅度小,情感更加流暢細膩等特點。
(三)作品的創作風格
江定仙老師作曲風格早期主要師承于黃自先生,并且在他的個人自傳、回憶錄等文字記錄中也談到過他跟隨黃自先生學習了和聲學、高級和聲、和聲分析、鍵盤和聲、單對位法、復對位法、賦格、曲體學、曲體分析、樂器法、配器法等課程?!八S自)當時年輕,有才華,有理想。他講的音樂史、音樂欣賞這兩門課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他把在美國所學到的一套正規音樂知識,生動地、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同學們都很尊重他。黃自的聲樂作品《九·一八》、《花非花》、《抗敵歌》、《旗正飄飄》等,我在做學生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它們曲調簡明,意味深厚。這種深入淺出的風格,是藝術成熟的表現,很值得我們學習?!彼浴稓q月悠悠》這首作品有著我國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黃自先生為代表的藝術歌曲的風格內向、典雅、小巧精制、文人氣比較濃的風格特點。不似我們近些年較為盛行的意大利的藝術歌曲演唱風格,那么傾向于熱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張。在演唱意大利風格的藝術歌曲演唱我們就要求更多的熱情浪漫,聲音的變化和幅度可以強烈些,而這首作品我更傾向讓學生做到“中規中矩”地演唱。
二、分析作品
藝術歌曲的演唱不僅僅要求演唱者的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更要求演唱者對作品有很高的精神層面的理解和感受,演唱者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先獨自認真品味一個藝術作品的過程,才能將一頁頁工整躺在紙上的音符,真的流動起來,形成一個有思想、有意境的完整的藝術品。
(一)歌詞分析
《歲月悠悠》這首作品是作者江定仙先生作品早期作品,雖傳唱度很高,但詳細的創作背景及創作緣由等記載十分稀少。從歌詞內容來看,我們可以看出歌曲表達的是對分手的情人的思念,歌詞內容開口直接點題由“歲月悠悠”四字開始,“舊情付水流”直接敘述自己的情感,也就從歌曲的第一句就讓觀眾一下字就能了解到歌曲要表達的大概是什么樣一個事情以及情緒。緊接著敘述故事情境:“憶去年今日送你上歸舟”,讓聽者立刻知道歌曲的主要情緒是離別思念之情,第三和四句“江風拂楊柳,一日不見如三秋”,借江邊景色最終抒發自己的極度思念之情。引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典故,可見詞作者的文學功底深厚。第二段樂曲重復同樣的旋律,歌詞仍以“歲月悠悠”四字開頭以似感嘆,然后四句“舊情不可留,臨江空惆悵,勝地憶舊游,江風逐水流”又將故事原委道來,讓人明白此曲是作者為自己無法挽留的“舊情”而作,最后一句“舊情不堪重回首”表明作者雖然十分憂傷但也無可奈何的極度深沉悲傷之情。歌詞押韻上口,字數規整對稱,兩段簡短的歌詞,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簡短的詩歌一樣的歌詞讓人聽了產生巨大的感官上的藝術享受,我想這也是這首作如此經久流傳的原因之一。
(二)音樂走向及曲式結構分析
整首作品以2/4、3/4變換拍子進行,全曲54小節前奏較長,前奏11小節,前奏較長,音樂主要以2/4拍子為主要節拍,穿插3/4拍子將音樂節奏拉長,讓整個節奏更加舒緩,二拍子的均勻和三拍子的浪漫將樂曲引入明顯的我國早期受國外作品影響的作曲的風格。音樂為兩個樂段,中間兩小節間奏,第一樂段共18小節,間奏兩小節,接第二樂段19小節,從音樂動機上形成了A與A’樂段變化重復的效果,結合歌詞更能看出兩段音樂、節奏均相似,形成了兩端對仗工整的兩段音樂。第一樂段由三個大樂句組成,節奏舒緩、自由卻又十分嚴謹,第二樂段前兩小節稍有變化,其余音樂與第一樂段基本一致,所以無論使個唱歌者演唱過程中還是聽眾聽的過程中,都能強烈感覺到作品的工整的感覺。
作品為降b羽調式,節奏中又透露出三拍子的浪漫和兩拍子的工整,伴奏音調有明顯的“五聲”調式走向,但演奏技法上多采用雙音、柱式和弦伴奏,更加增強了作品的工整、傳統、干凈的感覺,所以本曲一直被評價為近代藝術歌曲中實現中西音樂完美融合的典范。音樂一起立刻將聽者引入悠靜、微風的江邊,又柱式和弦描繪了江水的大氣,緩慢輕柔的節奏和力度又讓人感受到江水的平靜與環境氣氛的憂傷,整部作品充滿惆悵、感傷的情緒,整體速度較慢,演唱者演唱情緒要十分飽滿。
三、演繹作品
要演唱好藝術歌曲,需通過長期不斷的打磨過程,找到最佳的藝術感覺。
(一)聲音訓練
歲月悠悠這首歌曲屬于典型的藝術歌曲,音域在小字二組降e到小字三組的降a,音域適中,結構較緊湊,情感要求表現細膩,很適合演唱者培養和加深有控制的“自然狀態”,并形成一種“有控制”的演唱意識。我們學習聲樂技巧也要學習聲樂理論,美聲的定義簡而言之就是“美化了的聲音”,在學習美聲的第一課大多數老師都會告訴學生美聲的審美要求是圓潤、洪亮、流暢、自如等等類似形容詞,本首作品也需要同樣的要求的聲音來演唱,流暢圓潤、強弱自如是本首作品所需具備的演唱能力,要達到有控制的情感自然流露的狀態。聲音上的技術要慢慢練習,不能急躁,的真正突破上,這樣才能真正取得進步。
因為本首作品歌詞大多歸韻在“o”這個音節上,所以我們可以先以“o”元音練習發聲,短音階、長音階降聲音練習圓潤,上下位置統一,注意音高變化位置不掉。然后嘗試用“o”元音演唱歌旋律,主要關注位置統一和對音色的厚度、亮度的控制,一切準備就緒,就可加入歌詞,帶入歌曲情景,投入歌曲所要表達情緒,最終將歌曲完整演繹,多次完整練習后,要注意情感的把控和強弱處理,讓作品完整,情感飽滿。
(二)氣息訓練
這首歌曲大多數歌者選擇較美聲唱法來演唱。歌曲的旋律悠揚、意境比較哀傷,采用偏美聲的音色演唱也更能符合歌曲意境,渲染歌曲要抒發的情感。歌曲節奏較慢,所以對演唱者的氣息要求較高,歌曲的起音為小字二組的f,起音不算低,所有對于使用美聲唱法演唱,演唱者需要有很好的演唱功底,位置要集中但又不能音量過大,對音量、演唱情感要有很好的控制,將感情控制在一種低聲的嘆息的狀態中,詮釋一種無奈與哀嘆。
歌曲第一句旋律為下行,第一個音是全句最高音,隨后不斷向下進行,詞、曲作者非常形象的用旋律和歌詞完美結合出了全曲的情緒基調,讓聽者剛一聽第一句,就已經大概清楚歌曲想要表達什么樣的一個情緒了。歌曲的進行基本是較長的語句,而且歌曲節奏按作者的創作要求也是較慢的,所以要求演唱者要練好較長的氣息,很好的將歌曲控制在情緒內,自如地、如說話般地演唱出來,演唱者可以在演唱前多練習長音聯系,鍛煉氣息的穩定和充足。
(三)咬字訓練
歌曲第一個字起音較高,“歲月悠悠”四個字節奏拉的比較開,后面“舊情赴水流”,“水流”兩個字音節就相對前面幾個字多了很多音節,顯得節奏緊湊了一些,“憶去年今日,送你上歸舟”這一整句歌詞也是同上一句一樣的手法,“憶去年今日”相對音節少節奏拉的較開,“送你上歸舟”一句音節較多,節奏也更緊湊,一字多音。所以許多專家講到這首作品都會將這首作品要有一定的緊拉慢唱的感覺去演唱,再結合上伴奏多是雙音,均勻的十六分音符節奏型,整首歌曲給人感覺藝術感十足。
由于字的音節長短不同,旋律快慢不同,所以在咬字上演唱者要注意咬字長短,字頭字腹字尾的長短,一字多音的咬字要注意換音時不要太過卡頓、要考慮歌曲內涵、歌曲的藝術性,盡量流暢,線條感強烈一些,要將歌曲強弱對比做到位,沉浸在歌曲意境中曲演唱。
四、總結
演唱藝術歌曲要求演唱者要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如對歌詞的理解,歌曲詞、曲作者的了解,歌曲寫作的背景,對歌曲意境的感知,自我情緒的表達的能力,都需要歌唱者反復磨練,深度體會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由此加上自己的理解將歌曲盡可能完美的演繹出來,給聽眾以藝術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隆強,《藝術歌曲<歲月悠悠>賞析》,[J],《大舞臺》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