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晨
摘要:目的:觀察針灸配合康復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方法: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36例周圍性面癱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開展針灸配合康復治療將患者分為對照組(18例:單純行康復治療)與實驗組(18例:針灸配合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周圍性面癱患者針灸配合康復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單純康復治療。
關鍵詞:針灸;康復治療;周圍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又被稱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本病的發生與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大、顏面部受涼等因素有關,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頸乳突孔內面神經發生炎癥改變,致使患者顏面部口角歪斜、流涎、鼻唇溝變淺,該病西醫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抗病毒等藥物保守治療,其治療效果有限,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氣血不足、脈絡空虛、風寒邪氣趁虛入里,致使經脈閉阻,肌肉失養,中醫針灸治療為特色療法[1]。本次研究為論證針灸配合康復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價值,比較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36例單純行康復治療以及針灸配合康復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預后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18例針灸配合康復治療的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男(n=9)、女(n=9),年齡區間為:25歲~68歲、平均(43.42±1.32)歲,病程/平均病程為:1天~6天,(4.02±0.11)天。對照組18例單純行康復治療的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男(n=10)、女(n=8),年齡區間為:27歲~67歲、平均(43.41±1.35)歲,病程/平均病程為:1天~6天,(4.01±0.14)天。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等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本次研究對象一側面肌鼻唇溝、額紋變淺神志消失,鼓腮吹口哨漏氣,結合患者頭部CT以及MRI等影像學檢查均確診周圍性面癱。(2)本次研究對象一側面部表情麻木,且難以完成抬眉、閉眼、鼓腮、擠鼻,符合中醫“口癖”、“面癱”臨床診斷標準。(3)本次研究對象均獲悉本次研究目的且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非首次周圍性面癱發病確診系統治療患者。(2)排除腮腺病變、多發性神經炎以及顱內腫瘤等其他疾病誘發面癱患者。(3)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認知異常以及行為異常患者。(4)排除不耐受針灸治療或合并顏面部皮膚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行康復鍛煉:護理人員囑患者主動抬眉、皺眉、閉眼、聳鼻等運動,同時患者主動閉口吹起,上述動作訓練持續做5次為一組,一共訓練3-5組,每日鍛煉3-5次。
1.3.2實驗組在康復鍛煉的基礎上聯合針灸治療,選取患者患側四白、地倉、頰車、魚腰、攢竹以及雙側風池為針灸穴位,患者取仰臥位,應用一次性針灸針商上述穴位,同時采取平補平瀉的進針手法行針,隔日針灸1次。
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兩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借助Portmann評分評分判斷患者癥狀改善情況,Portmann評分評分結合患者皺眉、閉眼、動鼻翼、吹口哨、微笑、鼓腮等六項運動,每項均采取4級3分評分法,消失為0分,明顯減弱為1分,減弱為2分,正常為3分,此外,加上安靜時映像,共為20分。若Portmann評分總分>16分為治愈,若Portmann評分總分在14-16分為顯效,若Portmann評分總分在9-13分為有效,若Portmann評分評分不足8分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系統處理結果中相關計量數據,(%)方式用以表述的計量數據行χ2統計學檢驗,P值<0.05表示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見表1,實驗組治療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治療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3討論
周圍性面癱患者常見于青中年,常規西藥治療效果有限,面部肌肉群康復鍛煉效果起效緩慢,中醫學將本病命名為“面癱”、“口癖”,針對面部經脈閉阻、患者氣血不足等情況選取患者顏面四白、地倉、頰車、魚腰、攢竹等少陽、太陽、陽明諸脈腧穴,同時考慮到本病的發生是由于風邪入里,針刺雙側風池穴以祛風散寒,針刺四白、地倉、頰車、魚腰、攢竹等穴位可促進患者顏面部血液運行,同時激發顏面諸陽經經脈之氣,通達三焦,緩解患者顏面部不適癥狀[2,3]。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于周圍性面癱患者針灸配合康復治療與單純康復治療相比,更有利于患者面肌正常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周圍性面癱患者針灸配合康復治療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呂雪玲. 針灸加放血療法配合康復技術治療面癱的應用療效分析[J].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0,1(15):46-48.
[2]齊琳婧,李梅娟,李世敬,等. 溫針灸配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及對肌電圖的影響[J]. 貴州醫藥,2019,43(11):1793-1795.
[3]壽崟,徐平,虎力,等. 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樞性面癱的研究進展[J]. 中國康復,2018,33(2):155-158.
[4]蔡昱. 溫針灸配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分析[J]. 系統醫學,2017,2(20):12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