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陳洪菊 羅勇 董永 雷天會


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莖。麻黃制絨首見于《普濟方》:“去節,微搗。”現代炮制方法:取麻黃段,碾絨,篩去粉末即成[1]。但不同制絨方法實驗的成本效益研究卻未見報道。基于此,本實驗用麻黃在干法和潤法條件下,分別使用機械粉碎和人工搗碾的方法制絨,并對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為麻黃制絨篩選出科學的炮制方法。
1 實驗器材
1.1 ?設施設備
電動粉碎機(自貢市瑞安機械有限公司生產,型號9FC-21,功率3.5HP即2.625kw,價格300元),電子稱(廈門佰倫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型號BPS-30),對窩,80目篩。
1.2 ?原生藥材
麻黃由重慶泰爾森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0201-17)與重慶上藥慧遠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10401)提供,經主任中藥師羅勇鑒定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
2 實驗內容
2.1 ?實驗方法
2.1.1 ?干法制絨:將干燥的麻黃,利用人工或機械粉碎的方法,將麻黃研至纖維疏松成絨狀,并低溫干燥至恒重。
2.1.2 ?濕法制絨:用搶水法將麻黃濕潤,再利用人工或機械粉碎的方法,將麻黃研至纖維疏松成絨狀,并低溫干燥至恒重。
2.1.3 ?粉碎制絨:在干法或濕法條件下,利用粉碎機,將麻黃研至纖維疏松成絨狀,并低溫干燥至恒重。
2.1.4 ?人工制絨:在干法或濕法條件下,利用人工搗碾(使用對窩或碾槽),將麻黃研至纖維疏松成絨狀,并低溫干燥至恒重。
2.2 ?實驗步驟
2.2.1 ?潤法條件下制絨炮制工藝
2.2.1.1 ?粉碎制絨炮制工藝
取恒重麻黃原藥材 置于清水中迅速取出(搶水法) 悶潤15分鐘 放入去篩的粉碎機中粉碎至纖維疏松成絨狀 取出粉碎后的麻黃 用80目篩篩去粉末后低溫干燥至恒重即得麻黃絨。
2.2.1.2 ?搗碾制絨炮制工藝
取恒重麻黃原藥材 置于清水中迅速取出(搶水法) 悶潤15分鐘 放入對窩中搗碾至纖維疏松成絨狀 取出搗碾碎后的麻黃 用80目篩篩去粉末后低溫干燥至恒重即得麻黃絨。
2.2.2 ?干法條件下制絨炮制工藝
2.2.2.1 ?粉碎制絨炮制工藝
取恒重麻黃原藥材 放入去篩的粉碎機中粉碎至纖維疏松成絨狀 取出粉碎后的麻黃 用80目篩篩去粉末低溫干燥至恒重即得麻黃絨。
2.2.2.2 ?搗碾制絨炮制工藝
取恒重麻黃原藥材 放入對窩中搗碾至纖維疏松成絨狀 取出搗碾碎后的麻黃 用80目篩篩去粉末低溫干燥至恒重即得麻黃絨。
3 實驗結果
4 結果分析
4.1 ?從表1可以看出,干法機械粉碎時間4分鐘最短,依次是濕法機械粉碎時間7分鐘,干法人工搗碾時間300分鐘,濕法人工搗碾時間400分鐘。
4.2 ?從表2可以看出,干法粉碎成本合計為188.487元為最低,依次為濕法粉碎為190.352元,干法人工搗碾為361元,濕法人工搗碾為419.33元。
4.3 ?從表3可以看出,藥材損耗率最高的是干法粉碎為19.35%,依次為干法人工搗碾為18%,濕法粉碎為16.9%,濕法搗碾為13.9%。從麻黃制絨后零售價可以看出,粉碎制絨與生麻黃零售價差別不大,人工搗碾制絨與生麻黃相比零售價均達1倍以上。
5 實驗結論及體會
從結果分析可以看出,除藥材損耗因素外,干法粉碎和濕法粉碎為麻黃制絨最佳炮制方法。在具體實驗中,干法粉碎制絨成絨性好,易操作;濕法粉碎制絨因為藥材吸水變軟,容易卡機,下料出料慢,機器磨損大,成絨性不穩定;麻黃藥用部位是草質莖,具纖維性,人工制絨成絨性差,特別是濕法條件下。綜合成本效益分析,干法條件下機械粉碎制絨具有以下優點:一是縮短了炮制時間;二是降低了炮制成本;三是加工出的麻黃絨質量穩定易控制,四是麻黃制絨后零售價與生麻黃零售價非常接近,幾乎不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經篩選,本實驗結論:干法條件下機械粉碎制絨是麻黃制絨的最佳炮制方法。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具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生品發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用于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制絨后與生品功能相同,但較生麻黃揮發油降低了20.6%,生物堿損失60.2%,因而作用緩和[2],適于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隨著我國人口逐漸步入老年化和二胎三胎政策的實施,老人和幼兒人口勢將逐漸增多,由于老人和幼兒患病率明顯高于中青年,因而麻黃絨用量必將增加。干法條件下機械粉碎制絨縮短了炮制時間、節省人力成本、降低藥品價格、減輕患者負擔,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葉定江等.中藥炮制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99.
[2]楊培民,譚曉慧,劉詠梅.麻黃絨炮制研究[J].中藥材,1998,21(11):564-565.
通訊作者:姓名:陳洪菊、性別:女、出生日期:1990.02、職稱:主管中藥師 ?學歷:碩士、民族:漢、籍貫:重慶渝北、科室:藥學部、單位級別:三甲甲等中醫院 ?研究方向:中藥炮制與中藥鑒定、工作單位:重慶市銅梁區中醫院
作者介紹:楊波,副主任中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炮制、鑒定。 通訊作者:陳洪菊,主管中藥師
基金項目:銅梁區科技計劃項目(銅科局[2020]6號);2019年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項目(編號T201948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