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強(山東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青島266000)
近年來,金融、房地產等上市公司高管天價年薪的現象并不少見,高管薪酬差距懸殊,嚴重影響了社會公平,造成了管理者心態的失衡,破壞了管理者之間的合作關系,損害了公司的價值,為此,政府也采取了多種措施來緩解這種不平衡,如我國《公司法》對高管薪酬作出了相關解釋,2009年的“限薪令”和多項薪酬控制策略的出臺,就是旨在優化企業薪酬結構。高管的薪酬激勵與其財務欺詐行為密切相關,從而影響企業的盈余管理[1](張娟等,2014),而且與審計費用正相關[2](Peter Wysocki等,2010)。此外,短期薪酬激勵也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后果,高管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暗中操縱盈余,以達到有效的盈余管理的目的,從而增加了審計人員的審計風險,以至于不得不增加審計費用以降低風險[3](Sehrish Rustam等,2013)。
在上市公司中,各企業的審計費用差距甚大,以2017年為例,A股上市公司中審計費用最高的前1%企業貢獻了整個市場超過四分之一的審計費用[4],對于上市公司審計費用的影響因素,有關文獻從會計師事務所層面和企業層面進行了研究。近年來,對高管特征對審計費用影響因素的研究日益增多,如校友關系、審計背景等,但這類文獻僅從單一維度考察高管特征與審計費用的關系,忽略了高管薪酬結構可能會影響審計費用,尤其是在薪酬差距較大的公司,審計人員以怎樣的方式感知企業的薪酬差距以及如何將潛在審計風險納入審計費用,目前此類研究尚少。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以創新為導向,推動創業創新,提升動能成長,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研發已經成為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有文獻大多分析了高層管理團隊薪酬差距所產生的經濟后果,但很少有研究探討在研發投入強度為調節變量時薪酬差距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研發支出的情況下,高管薪酬差距如何影響會計師事務所收取的審計費用,相比單一特征的研究,本文從研發支出視角檢驗了高管薪酬差距對審計費用的影響,豐富了高管薪酬差距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的相關研究,既符合實際管理情境,又具有推廣性,為深入研究高管特征與審計費用的關系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一)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在審計過程中,審計師必須根據審計準則改變用于應對審計風險的實質性程序,以避免由于未發現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欺詐而引起的法律責任。而這必然會增加相關的成本,如果這種成本無法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補償,那么所導致的效應就是審計費用的增加。
關于高管薪酬差距,存在兩種相互矛盾的觀點。一個是錦標賽理論,該理論認為,員工的升職,會使他們的薪酬水平大幅提升,使得高管薪酬差距成為一個普遍的、正常的現象。CEO和其他高管之間的薪酬差距可以吸引非常有才華的高管參加比賽,并激勵他們付出額外的努力,以增加晉升CEO的機會,從而提高公司價值[5](Jayant R.Kale等,2010)。另一種是管理層權力理論,該理論認為代理人在工作上的努力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優先考慮委托人的利益,最后使股東的利益遭到侵害,從而使本來應該是解決代理問題的方法,變成了代理問題的一部分。過大的薪酬差距會導致高管心態不平衡,破壞高管間的合作,從而影響到公司價值[6](Lucian Arye Bebchuk等,2003)。并且誘使高管進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行為,不利于公司價值的提升[7](楊志強,2014),使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呈正相關,這與管理層權力理論一致[8](Bryan等,2017)。
綜上,錦標賽理論和管理層權力理論持相反的觀點:前者認為,如果高管薪酬差距是一種普遍的、正常的現象,并且會激勵其他高管努力工作,提升企業價值,那么高管薪酬差距的增大應該會降低審計風險,從而使審計費用同步減少;根據管理層權力理論,巨大薪酬差距反映出CEO的重要性和他們能夠賺取高額薪酬的能力,但很可能會導致惡性競爭,產生代理問題,從而產生審計風險,造成審計費用的增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a:基于錦標賽理論,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之間呈負相關關系。
H1b:基于管理層權力理論,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二)研發支出與審計費用。研發支出可以成為企業高層管理利潤的手段,在期末,通過有選擇性的資本化來調整利潤,從而增加了注冊會計師的風險。研發支出對審計費用的影響屬于被審計單位的風險中的一種,一是企業有一定的研發投入時,被審計單位發生重大差錯的風險增加,注冊會計師必須增加項目檢查、風險評估等審查程序。二是審計意見可以增加會計的信息價值,這可以提高公司股價的穩定性,并減輕研發項目融資等問題。但是,加大對研發項目的投資將增加企業的運營和財務風險,而且這類風險還會增加審計失敗的可能性,致使注冊會計師在未來會面臨法律訴訟的風險。為了彌補這部分風險,注冊會計師會向客戶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三是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管理層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因此,研發支出可以成為管理層盈余管理的工具,期末通過操縱資本化金額調整利潤,由此增加了注冊會計師的風險。
注冊會計師會對與研發支出相關審計風險的增加和審計努力收取額外費用[9](Zenghui Liu等,2014),對與研發投資相關的信息透明程度不高的公司不僅會收取更高的風險溢價[10](Wenxia Ge等,2020),這還會增加審計投入[11](殷紅等,2019),從而導致公司研發支出與審計費用呈正相關關系[12-13](張俊民等,2019;馬廣奇等,2020)。此外,企業偏好將研發支出資本化用于利潤調節,如果被審計單位的研發支出的資本化程度較高,審計人員會承受較高審計的風險,從而增加審計費用[14](許罡等,2010)。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研發支出與審計費用呈正相關關系。
(三)高管薪酬差距、研發支出與審計費用。在研發支出對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的影響問題上,董事會為了鼓勵CEO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發,CEO也應該因為承擔創新投資相關的風險而獲得更高的薪酬,從而拉大與其他高管的薪酬差距[15](Lex Donaldson等,1997);在研發密集型行業,CEO薪酬和研發支出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16](Fong,2010),并且在研發投入較高的公司,CEO可能會因為承擔高風險的創新活動而獲得更高的薪酬,從而拉大CEO與其他高管的薪酬差距[17](Tsao等,2015)。也就是說CEO和其他高管之間的薪酬差距較大是由于CEO因研發創新而獲得獎勵,那么薪酬差距更有可能被視為一種降低代理成本的治理機制,而不是一種惡性結果,從而使審計風險降低,審計費用降低。也有人認為擴大高管團隊內部薪酬差距可以激勵高管提高邊際績效,以晉升為CEO,這最終將有助于改善公司績效[18-19](胡玲等,2012;李文新等,2016)。在高額薪酬的激勵下,高管人員更愿意進行研發投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設:
H3a: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之間呈正相關關系,但研發支出會減弱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
H3b: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之間呈負相關關系,但研發支出會加強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
(一)樣本選擇。本文以2012—2019年我國滬深A股企業為研究樣本,研究中所需要的上市公司數據均來自于Wind和CSMAR數據庫,并對數據作如下處理:(1)剔除金融、保險、證券等行業上市公司;(2)剔除ST類上市公司;(3)剔除成立時間不足8年的企業;(4)剔除研究中所需數據缺失的樣本。經過篩選后,得到614家公司4 912個樣本觀測值,為控制極端值,對樣本做1%的Winsorize處理,數據處理軟件使用Stata 15.0。
(二)研究方法。參照Wenxia Ge等(2020)[20]的研究,為檢驗假設1,設定模型(1)如下:
為檢驗假設2,設定模型(2)如下:
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上高管薪酬差距與研發支出的交乘項,以此檢驗假設3,設定模型(3)如下:
其中:審計費用(AuditFee)參考馬廣奇等(2020)[13]的研究,選取企業年報公布的境內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參照朱芳芳等(2018)[21]的研究,本文將高管薪酬差距(PayGap)定義為:高管第一名薪酬減其余高管薪酬平均值;研發支出(Rd)采用企業研發支出的自然對數;將取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資產報酬率、經營風險、償債能力、企業的增長能力、事務所規模、審計意見及非審計費用作為控制變量,非審計費用采用非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時間變量與行業變量采用虛擬變量。具體變量設定如下頁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一)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1.描述性統計。由下頁表2可以看出,審計費用(Au?ditfee)的均值為14,最大值18,說明審計費用大,大部分企業的審計費用較低。高管薪酬差距(Paygap)的最小值為0,中位數為13,最大值為17,這體現了高管薪酬差距的分布有所差別,在各個企業中的相差較大。研發支出(Rd)的最小值與最大值相差也比較大,并且前四個變量的平均值與中位數是相同的,這表明樣本的差距較大。資產報酬率(Roa)的最大值為108,最小值為-2.100,平均值為0.0690,說明整體差距不大,出現的最大值僅是個別情況。企業成長性(Growth)的標準差達到了6.900,表明各企業的成長性不同,有的企業已發展成熟,有的企業仍在發展中,甚至有的企業還有倒退的跡象。非審計費用(Nonauditfee)的最小值為0,中位數也為0,表明至少有一半的企業沒有非審計費用的產生,最大值為17,說明有的企業的非審計費用較大。
表2 描述性統計
2.相關性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各個變量的系數最大值為0.758,未超過0.8,初步判斷變量之間共線性的可能性較小,研究模型構建基本合理。正如預期的那樣,高管薪酬差距指標(Paygap)和研發支出(Rd)之間高度相關,且與審計費用(AuditFee)呈顯著正相關。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之間的正相關關系雖然僅暗示了潛在的正向關系,但符合管理權力理論的預測。
表3 相關性分析
(二)基準回歸。通過對模型(1)和模型(2)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4所示。在式(1)、式(3)和式(5)中,高管薪酬差距(Paygap)的系數依次為0.050、0.058和0.058,都高度顯著,這說明無論是在國有企業還是非國有企業,高管薪酬差距都會使審計人員感受到審計風險,進而提高審計費用,符合管理層權力理論,結論初步支持H1b。在式(2)、式(4)和式(6)中,研發支出(Rd)的系數依次為0.024、0.015和0.036,且高度顯著,表明研發投資的存在,使得企業盈利的不確定性增大,對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使得管理層可能會存在盈余管理行為以及財務舞弊行為,導致審計風險的增大,審計費用的增加,結論初步支持H2。關于控制變量,發現企業規模(Size)、資產報酬率(Roa)越大,其審計費用越高,還發現,聘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Big4)的企業支付更高的審計費用。總體而言,控制變量的大部分結果與以往審計費用研究報告的結果一致。
表4 基準回歸分析結果
(三)研發支出的調節效應。表5為利用OLS在“穩健標準誤差”下對模型(3)的回歸結果。為了進行比較,首先對無交互項的式(1)、式(3)和式(5)進行分析,然后對有交互項的式(2)、式(4)和式(6)進行分析。首先,在表5中,無交互項的高管薪酬差距(Paygap)和研發支出(Rd)的系數與前文的回歸結果幾乎相同,高管薪酬差距(Paygap)的系數在所有模型中均為正,分別為0.049、0.058和0.030,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審計人員對高管薪酬差距過大的企業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結論符合管理層權力理論,支持H1b。研發支出(Rd)的系數在所有模型中均為正,依次為0.020、0.011和0.075,且高度顯著,表明研發支出與審計費用呈正相關關系,支持H2。但式(5)的顯著程度大于式(3),表明在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中,審計人員更傾向于認為非國有企業的研發投資存在風險,進而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其次,在有交互項的式(2)、式(4)和式(6)中,高管薪酬差距(Paygap)與審計費用的系數依次為0.092、0.137、0.034,且高度顯著,再度證明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呈正相關關系,與管理層權力假設一致,支持H1b。研發支出(Rd)的系數在不同水平上顯著,依次為0.058、0.075和0.037,也再度證明研發投資與審計費用呈正相關關系,支持H2。交互項Paygap*Rd的系數依次為-0.003、-0.005和-0.000,前兩項高度負顯著,后一項系數為負,但不顯著,表明研發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的相關性,這也使得研發投資的存在造成高管薪酬差距成為一種降低代理成本的治理機制,而不是一種惡性結果,支持H3a。這些發現表明,審計人員傾向于認為,在擁有高研發水平的客戶公司中,CEO相對于其他高管的更高薪酬是一種獎勵從事有風險的創新活動。因此,審計人員認為高研發企業的高管薪酬差距的相關審計風險要低于低研發企業。
表5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一)內生性檢驗。考慮內生性的影響,本文選用工具變量法(2SLS)進行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高管薪酬差距(Paygap)與審計費用正相關;研發支出(Rd)與審計費用呈正相關關系,在模型(3)中,高管薪酬差距(Paygap)與研發支出(Rd)依然呈正相關關系,而交乘項Paygap*rd與審計費用呈負相關關系,與上述研究結論一致。
表6 內生性檢驗結果
(二)更換變量。對自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經檢驗,VIF均小于5,說明共線性可能很小,證明結論可靠;其次,本文在變量的選擇上可能存在誤差,因此,本文采用王秀芬等(2019)[22]的研究,將高管薪酬差距定義為高管前三名薪酬平均值減其余高管薪酬平均值。經過上述檢驗,檢驗結果與本文分析結果一致,證明檢驗結論可靠,本文的研究結論是穩健的。
本文研究了不同研發支出的企業,高管薪酬差距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發現:(1)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國有企業,高管薪酬差距都與審計費用正相關,說明前者是后者的決定因素,這表明外部審計人員認為高管薪酬差距會加劇股東與高管間的代理沖突,審計風險加大,致使審計費用提升;(2)研發支出越大,審計費用越高,表明因研發投資的存在,使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欺詐風險提高,審計人員為了規避這一風險,采取了提高審計費用的方法,與國有企業相比,研發投資的影響在非國有企業中更加顯著,這可能由于國有企業的行政特殊性造成的,使得高管薪酬差距對審計風險的反應系數較小;(3)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費用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會因更高的研發投入而減弱,這一證據表明審計人員認為高研發水平的公司比低研發水平的公司高管薪酬差距更大,且更可能是合理的。
本文的研究與管理層權力理論相一致,研究結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影響審計風險評估,特別是對于創新能力較弱的公司。此外研究結果對董事會和薪酬委員會也有實際意義,表明有必要警惕薪酬激勵和更高審計費用等成本所帶來的潛在代理問題,這些發現也豐富了對審計人員如何將高管薪酬差距的潛在風險納入審計風險評估的評估范圍內的研究。首先,審計人員在評估與高管薪酬差距相關的審計風險時,應考慮創新舉措和外部監管環境等經濟背景;其次,我國審計市場成熟度不高,價格競爭非常激烈,這使得會計師事務所更傾向采取低價競爭戰略,降低審計費用,而這必然會縮短審計時間和審計程序,導致審計質量無法得到保證,但是,過高的審計費用會損害審計師的獨立性。因此,審計費用的規范化對審計市場的健康發展影響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