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平

【摘? 要】隨著新課改和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化,我國教學事業(yè)迎來了更高的挑戰(zhàn)。作為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為了更好地迎合新時期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進行積極的革新和優(yōu)化,以期構建一個更加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讓學生獲得全方位發(fā)展。其中,生活化教學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關注。基于此,本文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作為載體,著重分析生活化教學的滲透路徑,希望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6-0038-02
The Infiltration Path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Zhengzhou Road Primary School, Pingd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LIU Zhiping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our country's teaching career is facing higher challeng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system,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teachers must actively innovate and optimize th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er to build a more efficient moral and legal classroom, so that students can obtain all-round development. Among them, living teaching has gained wide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by virtue of its own advantage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as the carrier,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enetration path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Keywords】Life-oriented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所謂生活化教學,主要指的是將現(xiàn)實生活作為出發(fā)點,依托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氛圍中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課堂所學知識。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接受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得到積極向上的道德引領,學會嚴格規(guī)范個人的行為,從小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可見,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的產(chǎn)物,是小學教學領域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試著將生活化與情境創(chuàng)設這兩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更快地進入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課堂所學內(nèi)容,為后續(xù)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例如,教學“干點家務活”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本節(jié)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回顧做過的家務活,體會做家務活帶來的快樂及其給個人成長與家庭生活帶來的積極意義,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對此,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以“家庭生活”為主題的教學情境,借助一些簡單的道具來布置教室,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對個人的家庭生活進行描述、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暢所欲言,樂于分享自己在家里做過的勞動,享受做家務的樂趣,感受家長日常做家務的辛勞,學習如何為父母分擔。在結束這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以及未來的做法,引申出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順利達成本節(jié)課目標。
二、剖析生活案例,構建高效課堂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涉及不少與現(xiàn)實生活有關的元素,教學的有效實施,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意識水平,幫助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法治理念和思想道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匾瓿鲆恍┈F(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案例,以此進行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實現(xiàn)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立。
例如,在教學“生命最寶貴”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本節(jié)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出生、成長傾注了家人無數(shù)的心血,明白生命的可貴,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優(yōu)勢,為學生展示了一組圖片,即一位媽媽懷孕前后的圖片。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視線紛紛落在了大屏幕上,于是教師把握時機,拋出引導性的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懷孕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嗎?媽媽懷孕時除了肚子會變大,還有什么變化嗎?”以此引發(fā)學生思考。接著,再進行微課視頻的呈現(xiàn),帶領學生探尋生命的可貴。果不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紛紛發(fā)出了感嘆,如“我們的媽媽真?zhèn)ゴ蟆!薄皨寢屵@么辛苦才生下了我們,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獲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開展生活實踐,鍛煉應用能力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不能將教學局限在課堂、教材上,應當對其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幸庾R地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不例外。對此,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整合,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不斷促進自身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逐步學會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我們所了解的環(huán)境污染”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本節(jié)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塑料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以及塑料廢品處理不當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不斷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能夠就“白色污染”提出合理的建議,并且將其付諸行動。對此,教師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調(diào)查和記錄社區(qū)塑料的使用情況,將其制作成相應的表格,并且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讓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并將其真正落到實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滲透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推進教學改革進程的有力體現(xiàn),更是提高整體教學實效的必由之舉。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刻把握生活化教學的內(nèi)涵,找出其與道德與法治教學之間的契合點,并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促進二者的有機融合,最終實現(xiàn)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構建。具體來說,可以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剖析生活案例,構建高效課堂;開展生活實踐,鍛煉應用能力三個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一步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參考文獻:
[1]葉爾東·切爾提曼.淺析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滲透[J].文淵(中學版),2019(08).
[2]程吉,劉曉艷.新課改下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9(28).
[3]何培華.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20(01).
[4]章福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路徑探索[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7).
[5]張凱.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9(33).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