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柯
摘 要:在高中階段,教師加強并做好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提升學生的學業生涯規劃能力,不僅可以幫助高中生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當前社會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是什么,進而更加科學地選擇職業和填報志愿,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出現問題。鑒于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規劃教育時,既要強調學生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教育,讓學生家長配合學校開展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又要從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入手,向學生講述一些職業知識,以此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加深學生對一些職業的了解。
關鍵詞:高中生;規劃教育;學業生涯;規劃能力;具體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3-0004-02
引言
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高中教育階段,教師不僅需要強調學生學習基礎性學科知識,實現自身考試成績的提升,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開設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課程,從而讓學生在接受學業生涯規劃教育期間提升自身的學業規劃能力。然而,從目前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生自身的學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不僅對今后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缺乏足夠的了解,而且對于自己的定位和認知也不清晰,始終不明確自己未來要從事什么行業,導致在填報志愿時經常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多數學校對于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整個高中學科教育中所占比重偏低,課時量非常少,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開展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難度。為此,本文從五個方面來作論述和說明。
一、共同開展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強調家校合作教育
學生家長是學生教育當中的重要一環,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的學業生涯規劃能力,教師需要密切和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促使家長協助學校教師共同為學生開展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從而在學生家長的配合下,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
舉例來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業生涯教育期間,需要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共同對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當前,許多高中生不會主動去學習和掌握一些學業規劃方面的知識,導致在填報志愿時經常性地出現填報的志愿不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問題以及填報志愿完全按照家長的要求進行的情況。為了有效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需要和學生家長加強合作,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還需要對學生家長進行教育,著重幫助學生家長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真正放手讓學生獨立成長。比如,讓學生家長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職能,不斷引導學生去了解相關的學業情況,并且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了解當前的就業壓力,培養學生的學業規劃意識和能力。當然,教師在協同學生家長對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規劃教育期間,還要明確學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和方向,這樣才能形成合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進行合理的人生規劃。
二、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加深對職業的了解
自我認知,包括認識到自己喜歡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具體的潛能在哪里,優勢與劣勢又是什么。它涉及學生的個性、愛好、能力以及價值觀。高中生能否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是教師開設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課程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然而,從目前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態勢來看,多數高中生在平時的學科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客觀地去認識和評估自己,不僅對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能力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同時,對當前社會上的主流職業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導致自己對今后想要從事哪個行業、能夠從事哪個行業缺乏主觀判斷力,而這又增加了教師開展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教學的難度。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實現學生學業生涯規劃能力的提升,教師就需要從培育和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出發,結合時事,著重幫助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行業動態。
舉例來說,在對高中生進行學業生涯規劃教學期間,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密切關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了解我國當前人才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現實需要,從而根據需要來確定今后自己想要從事哪個行業、能夠從事哪個行業;另一方面,學生需要進行自我認識和評估,尤其需要從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以及能力入手,對自己進行系統性評估,從而在評估的過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比如,部分學生比較沉默寡言,喜歡畫畫,特長也是繪畫,因此,在進行職業定位時,則可以盡量選擇一些和美術相關的職業作為自己調查和了解的方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資源整合優勢,在網上搜集和整理與美術相關的職業信息,從而在瀏覽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并為今后的志愿填報提供一定的參考。當然,教師還需要采用自我反思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和評價,從而讓學生通過和父母、朋友以及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這些親朋好友對自己的看法和期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學業測評軟件來進行測評,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
三、增強學業生涯規劃意識,提高自身規劃能力
社會經濟的發展,讓行業之間的競爭力度逐漸加大,導致各行各業對于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就要在高中階段加強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保證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課程順利開展。而幫助學生樹立學業生涯規劃意識,是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需要予以關注和重視,加強對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以此來提升高中生的自我規劃能力。
舉例來說,在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課程實施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需要建設具有學科群性質的課程體系,著重解決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課堂上教師所講授內容過于空泛,缺乏切實有效的生涯規劃方法,且對于各專業、各職業的介紹主要停留在簡單的概念方面,教師缺少更加具體的感性體悟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則需要將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滲透到具體的學科教學之中,從而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起職業規劃意識,提升自我規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