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穎


摘 要:青年教師的課堂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拋出問題后,總是期待學生能夠說出正確答案。因此,每次上課后,評課教師對課堂的評價都是課堂太淺顯,像是走流程。怎樣才能讓課堂有深度?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及理論研究,文章作者認為在課堂中不該單純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這樣會遮蔽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錯過使師生對話走向深入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更應該讓學生暴露出認知問題,從學生的錯誤入手,以學生的問題解決為重點,從而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基于此,文章以“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節復習課為例,淺談在生物復習課中解決學生錯誤點的策略。
關鍵詞:“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教育教學;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3-0077-02
引言
復習課是常見的課型,其目的是加深對舊知識的理解,并能遷移應用舊知識解決其他問題。在日常生物復習課中,教師經常采用學生背誦記憶提綱、教師抽背的方式進行授課,這不利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甚至會讓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厭惡感。筆者以“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節復習課為例,提出一些可以解決錯誤點的策略。本節復習課以學生的前認知為起點,以結構化的知識圖為支架,幫助學生從宏觀上認識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一、課時目標及課堂評價
第一,學生通過構建流程圖,能獨立描述昆蟲(節肢動物)、兩棲類和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細化流程圖、復習教材、生生互動,能描述被子植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同時用流程圖(文字+箭頭)描述家蠶、蝗蟲及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第二,查看學歷案上學生書寫的答案情況,了解知識理解、掌握程度。對于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學生用手勢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知識掌握程度,能夠直觀、清晰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目標達成度。
第三,以兩棲類生殖和發育過程的流程圖為載體,讓學生訂正昆蟲和鳥類的生殖發育過程,自主訂正和鞏固,同桌互相檢查,教師抽查,使95%以上的同學能夠達標。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魯科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章的內容,屬于課標十個主題中的第七個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中的內容。本章分為三個小節,主要講述了植物與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從不同方面向學生介紹了生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生殖發育的意義。考慮到一節課承載的內容是有限的,因此本節課不考慮人的生殖,只復習動物和植物的生殖和發育,其中植物的內容只涉及有性生殖。
學生在新授課中對本章內容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遺忘程度較低。知道某一動物的生殖方式、受精方式、發育過程等,但是知識的連貫性不夠。例如,描述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時,大部分學生只能聚焦到發育過程,無法將生殖和發育聯系到一起。而對于生物體而言,生殖和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第一,指導學生用流程圖的形式表示蠶蛾、蝗蟲和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寫在學歷案(課前準備區)并自主訂正蠶蛾、蝗蟲及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與同桌合作找出共識和異議,做好標注。同時歸納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共性過程。從而暴露學生的認知程度和錯誤認知。
第二,教師要以青蛙為例,引導學生用流程圖的形式描述其生殖和發育過程。巡回觀察同桌合作中大家的異議,挑選典型代表發言。在前知展現中,學生對“生殖”和發育的概念界定不清,因此先引導學生梳理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再用訂正的形式進行反饋。
第三,根據之前梳理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讓學生用流程圖的形式自主完善被子植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將對應名詞填到圖1被子植物生殖流程圖和圖2被子植物發育流程圖相應的位置處。學生先自主完成(2分鐘),后小組合作(4分鐘),完成后手勢示意。
第四,巡回觀察學生在完善流程圖中遇到的困難或典型錯誤,用希沃助手拍照上傳。生生互動中繼續暴露問題,教師在副板書中整理關鍵詞。挑選小組展示交流。
四、設計意圖
第一,暴露學生在被子植物生殖和發育中的前認知:對果實、果皮、種子、胚等名詞的關系感到模糊。
第二,這部分內容多、跨度大,因此采用知識圖的形式,給予學生一定的支架。先梳理模糊名詞的關系,再進行知識遷移,完成流程圖。
第三,幫助學生完善整個生殖和發育的大框架,使學生形成宏觀認識。不同的生物生殖和發育過程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但它們都以各自的特點適應環境,生存和繁衍。
五、課堂總結
(一)放手學生,充分思考
有意義的課堂對話推進的前提是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拋出問題后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課堂上要適當放慢節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時間。多點耐心,少些急躁,不能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等待也是必要的。
(二)抓典型、找共性
有思考才有回答,有回答才能產生對話。在學生充分思考后,才能有話可說。這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說,對正確認知予以鼓勵和肯定,對不確定或者錯誤認知,可以將其困惑點寫在黑板上,待學生充分交流后,找到他們的共性錯誤認知。該共性錯誤認知就是這節課教師和學生需要一起解決的教學重難點。例如,本節課的導入環節,讓學生用流程圖的形式寫出某些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學生暴露出很多有趣的錯誤點:有些同學只寫了生殖過程,有些只寫了發育過程。他們的共性錯誤是對生殖和發育概念的理解不夠準確。因此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聚焦生殖和發育的概念。又如,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在流程圖中自主完善被子植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教師在巡回觀察的過程中,捕捉到典型錯誤。借助希沃助手將典型錯誤抓拍投影,讓學生補充或質疑,結果,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門。正是這些五花八門的錯誤答案暴露出學生對植物受精卵的發育存在的共性錯誤。
(三)集體聚焦,生生對話,指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