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
(東莞市博物館,廣東東莞 523000)
長沙窯又稱銅官窯,始建于初唐,繁盛于晚唐五代,止于北宋。與同一時期的邢窯和越窯相比,成品質地稍顯不足,但在紋飾的取材范圍上則更為寬廣。當時主流的紋飾題材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植物,主要包括梅花、菊花、蓮花、蔓草、葡萄、小樹等。第二類則是一些較為常見的動物,如蝴蝶、鳥、鴛鴦、奔馬、大象。第三類為人物,該類取材同后世的人物紋飾相比,有一定特殊性,唐代陶瓷人物紋飾多以武士、舞者、少數民族、雜技表演為主。這跟唐代初期崇武的社會風尚,以及發達的對外貿易有關。第四類可以概括為組合圖形,這類取材歷史悠久,制作也相對容易,主要依靠同類圖形的排列分布來修飾陶瓷,給人以整齊有序的精致感。為人們所熟知的聯珠、浪花、繩紋就是其中代表。

圖1 唐長沙窯青釉褐彩鳳鳥紋壺
此外,長沙窯陶瓷紋飾還有一些獨特之處。張倩的研究指出,為了迎合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需要,在出口的長沙窯瓷器中,“大量吸收了伊斯蘭教和佛教的裝飾圖案,借鑒西亞、印度的傳統藝術風格。”形成了長沙窯獨特的紋飾創作理念。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來看,長沙窯在紋飾取材上的突破是將詩當作紋飾,并采用各種裝飾技法賦予陶瓷,由此可見詩在唐朝的影響力。在裝飾技法上,長沙窯開創了釉下彩的先河,為紋飾的色彩表現形式提供了更多選擇,不過最新的考古研究似乎并不支持長沙窯最早使用釉下彩這一觀點。
紋飾的作用可以分為三種。大致包括為對現實生活的寫照、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對歷史、神話傳說的記錄。因此對紋飾的研究,就不應限于其技法高超,工藝精湛,還需要深入挖掘潛藏在紋飾后的社會意義。筆者學識有限,未免貽笑大方,在此僅從經濟、文化以及哲學的角度去分析長沙窯紋飾的社會意義,目的在于古為今用。
在出土的長沙窯陶瓷中,有著這樣一句紋飾詩?!案粡纳掀?,貧從不計來。五文?!痹俳Y合現有的各方面研究,不難發現長沙窯陶瓷高度商業化的特征,“明碼標價”顯示出陶瓷生產者將其勞動成果用于交換的意圖,低廉的價格加之其實用性也使它能夠擁有更多的受眾群體。這為陶瓷產業在唐朝甚至后世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98年“黑石號”的發現無疑是長沙窯史上的一件大事,該船滿載銷往西亞和北非的陶瓷商品,卻不幸沉沒于印尼海域。由于在其中一件陶瓷上可以清晰地看見“寶歷二年七月十六日”的紋飾,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經多次交流探討,可以初步確定,該船陶瓷大部分產自長沙窯。這批陶瓷除了具有長沙窯陶瓷的典型特征外,還加入了異域特色,如“安拉”字樣的紋飾,投其所好的目的一目了然。推廣用途的紋飾“湖南道草市石諸孟子有名樊家記?!鄙鲜黾y飾特征只是長沙窯陶瓷很小的一部分,卻反映出了長沙窯濃厚的商品經濟思想,這與封建社會盛行的小農經濟思想有著巨大差別,小農經濟強調的是自給自足,很少將自己的勞動成果用于交換,在生產技藝的傳承上也只是在家庭內部進行,這樣很容易造成某些技藝的消失,目前就有很多不知道如何生產的文物等待著解密。而富含商品經濟思想的長沙窯陶瓷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為了獲得長沙窯產出的商品,西亞和北非的商人們也帶來了各種奇珍異寶,這客觀上促進了互通有無,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其次,為了大批量的生產陶瓷,長沙窯的經營者雇傭和培養了一大批陶瓷藝人,為制瓷技藝的存續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最后,今日的制瓷業應該從長沙窯在外銷上的成功汲取經驗,它的經營方式表明陶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裝飾品,同時也可以是物美價廉的實用品。今日之陶瓷要想再創昔日輝煌,需要貼近民生,推陳出新,在紋飾上亦是如此。

圖2 唐長沙窯青釉褐彩題記壺
美國學者懷特認為“文化是一組現象,其中包括物質產品、身體行為、觀念和情感、這些現象由符號組成,或依賴于符號的使用而存在。”陶瓷在英語中用chinaware表示,可直譯為中國瓦,晚清時小寫的china開始逐漸指代陶瓷。法國人則將龍泉青瓷稱為“雪拉同”可見身披優美紋飾的陶瓷是早期中國散發給世界的“名片”。長沙窯作為外銷窯,在這張“名片”上印下的是各類寓意深刻的紋飾,外國商人大量進口這種陶瓷,證明附著其上的紋飾也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這說明不同的地域環境、氣候條件、生活習慣雖然會造成一些文化差異,然而這并不能掩蓋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今天市場上依然可以買到紋有鴛鴦圖案的碗,印有波浪紋的魚盤,充分表明陶瓷紋飾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但在這種前提下,一些情況依然需要引起應有的重視。一是塑料,不銹鋼,玻璃等材質開始進入傳統的餐飲器具制造領域,對陶瓷餐飲器具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如果陶瓷被迫退出了日常生活領域,那么陶瓷紋飾也會岌岌可危。二是外來的新興瓷器領域并沒有很好地吸收和借鑒傳統紋飾,例如在工業用瓷和建筑用瓷上,都盡量向純色靠攏,紋飾似乎顯得有些多余。如果站在傳統紋飾的角度考慮,更大的用瓷面積,意味著更大的紋飾發揮空間,工業用瓷姑且不論,但在建筑用瓷上紋飾理應有所應用,不過目前并沒有太多這種做法。建筑用瓷畢竟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現在的人們雖然習以為常,但在文化上對它們卻是麻木的。
辯證唯物主義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紋飾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符號化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存在。長沙窯陶瓷紋飾取材自大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了對愛情、富貴、勇毅、異域風情的欣賞與向往,說明當時的社會狀況總體趨于平穩,人民生活相對安逸,所以有時間和精力去追求理想之事物,了解不同于本地域的風光。同時類似陶瓷紋飾中蘊含的社會追求,也反過來影響了唐朝的社會進程,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唐朝對外貿易發達的局面。
此外陶瓷紋飾精湛的技藝,也反映出當時較高的生產力水平。制陶、制瓷需要火來燒制定型,火的應用在古代的制造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制陶,冶煉和打造都需要火來支撐,火是當時少數幾種能夠改變材料性質的技術?,F代研究成果則表明要使陶瓷達到長沙窯陶瓷的水平,必須將火的溫度提升到1300℃,這是同一時期其他國家難以達到的水平。因此今日的我們在欣賞美輪美奐的古代陶瓷時,不要只沉溺于其帶來的視覺沖擊,更多的是要看到勞動人民的辛勤付出以及非凡的創造力。
紋飾“隱”于陶瓷之中,表現的是制陶者精益求精的執著追求,即不僅要將陶瓷本身燒制得完美無瑕,還要將各種富含人文氣息的符號裝飾其上,使其盡善盡美,難怪受世人追捧喜愛?,F在的陶瓷紋飾雖然面領著新材質帶來的挑戰,被困于餐具和裝飾品領域,但是也享受著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裝飾手法上的更新,陶瓷激光打印技術能夠將陶瓷粉直接打印在目標物上,使其不僅有瓷的觀賞性,對事物的復刻程度上也幾乎能同照片媲美。同時工業用瓷和建筑用瓷的領域始終是向紋飾敞開的,只要制瓷從業者敢于嘗試創新,并付諸不懈努力,那么紋飾必將發揮其新的功能。況且紋飾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簡單的“?!薄暗摗薄皦邸比齻€字已經勝過了很多明星和“超級英雄”的代言,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為陶瓷紋飾的創作提供素材。
注釋:
①《牧羊女亞司泰來》舞臺劇中衣著華麗英俊瀟灑的男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