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葉青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紹興 312000)
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一大短板,存在著諸多問題。了解問題,制定策略,是當下的重中之重[1]。
當前,貧困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存在著如下問題:
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的蓬勃發展之中,貧困地區群眾卻對此知之甚少甚至沒有了解。以往的媒體環境難以確保宣傳工作實現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信息推廣,互聯網技術的問世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資源獲得了更具效率的推廣以及傳播途徑。從商業運營的角度來看,借助新媒體資源對于商業推介活動加以宣傳,能夠讓該活動的影響力得到極大的增強。可以說,在以往官方主流媒體占據傳媒媒介主導地位的背景之下,以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為代表的傳播媒介成為全新的傳播模式。不過就國內貧困地區文化產業宣傳工作的實施情況來看,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并不能完全解決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落后的局面。原因在于,貧困地區社會公眾的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對于自身所處地區的歷史文化未能形成深入的了解,同時在生活重擔的壓力之下,其對于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也難以表現出足夠的興趣,進而導致其無法實現對當地歷史文化當中所蘊含的經濟價值的有效發掘。同時,從互聯網新媒體技術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白熱化的競爭格局意味著如若未能制定科學的宣傳戰略,則亦無法確保新媒體平臺發揮出應有的效用[2]。
審視國內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整體情況能夠看出,文化基礎要素薄弱是關鍵的制約性因素。對于貧困地區而言,無論是地理環境、氣候、通訊、交通、人力等同文化產業發展要素相關的基礎條件均無法同城市地區相提并論。這亦是造成其文化產業發展舉步維艱的瓶頸所在。同時,貧困地區極其落后的經濟發展實情導致難以在當地興建高質量的文化基礎設施。旅游業等產業亦會因為諸多主客觀因素的限制而難以在貧困地區得到切實推進,如此便無法達成對旅游業同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也無法構建系統化的文化產業鏈。除此之外,身處于貧困地區的社會公眾的收入水平較低,其收入主要用于對自身以及家庭生活的日常開支,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處于這一地區的社會公眾的生理需求尚且未能得到滿足,因而其根本無心也無暇去顧及其他。這便是造成貧困地區社會公眾忽視或者無視文化消費的緣由所在[3]。
國內貧困地區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創建尚且處于起步時期,同時相關配套政策亦未能夠及時出臺。由此造成的局面是:(1)文化企業面臨較大的融資壓力,多數小微企業所推出的文化產品及其服務因無法借助具體的價值標準加以衡量,故而慣常會面臨融資難的情形。(2)針對國內貧困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融資扶持政策未能實現配套建設,特別是地方各級政府亦未能對貧困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現實的重視,由此使得其在具體的工作之中以及政策制定過程當中對城市地區和鄉村地區未能實現區別對待。
人力資源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首要要素,而作為貧困地區而言,其最為匱乏的便是熟諳市場經濟和經營的文化產業管理者與經營者。杰出的文化經營者與文化管理者,其無論是思維、理念、視野均會對特定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發揮出無可取代的作用。貧困地區因為欠缺此類人才,因而亦是制約該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高素質的文化經紀人、中介機構的嚴重缺乏成為目前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中最大的制約因素[4]。
為了解決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這些問題,應該強化媒體宣傳,加大扶持力度,發揮當地優勢,強化人才培養。
(1)打造多種媒體協同宣傳策略
貧困地區文化產業在宣傳過程之中,應當打造多種媒體協同宣傳策略,唯有這樣,方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化產業的宣傳覆蓋面和宣傳影響力。當前一個時期,新媒體技術實現了大踏步發展,如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技術均在不同程度上便利了社會公眾的信息獲取以及信息傳播速率。有鑒于此,在推進貧困地區文化產業宣傳工作過程之中,應當制定多種媒體協同宣傳策略,借助對每一種文化元素的內容及其特質分析,并據此制定與之匹配的文化宣傳策略。舉例而言,在需要對貧困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或者古代名人故居時,應當借助大數據技術精準定位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受眾人群,以便據此實現對這部分人群的精準推廣,如此將極大地提升宣傳效度,并且達成對宣傳成本的有效控制。
(2)推動鄉村文化同新媒體深度融合
國內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必須依賴新媒體技術作為傳播媒介,也就是說,應當切實推動鄉村文化同新媒體實現深度融合,這樣將有效地推動貧困地區文化產業宣傳和推廣。具體而言,應當從下述方面著手:①實現對貧困地區優秀采購員不同文化資源的深度發掘,這些資源包括貧困地區的歷史古跡、名人、民俗等,并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對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項目的打造。②應當聘請優秀的新媒體從業者,為貧困地區制定科學的宣傳策略和宣傳方案。舉例而言,在對貧困地區古代村落加以宣傳的過程之中,應當鼓勵新媒體從業者先行拍攝專業的藝術宣傳圖片,從而能夠在視覺層面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感與吸引力。③應當采取多種新媒體技術結合的方式開展宣傳活動,并注重宣傳活動的指向性和針對性,如此將會最大程度地提升宣傳效果。
(3)思想層面應當形成齊抓文化產業的共識
黨中央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因此,在推動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進程之中,相關部門應當充分實現對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意義的深入了解和認同,并竭力擺脫以往政府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理念,通過對文化產業自身發展規律的洞悉以及對市場規律的熟諳,在此基礎之上力求實現對文化生產力的推動。同時,應當構建政府、企業以及民間參與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全新格局[5]。
在貧困地區實現文化產業發展這個問題上,政府的重視和投入毫無疑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鑒于此,相關政府部門應當繼續加大對國內貧困地區文化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以便讓貧困地區的社會公眾獲得參與文化活動的良好平臺。同時,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對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加以科學的引導和統籌規劃,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出臺有利于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此外,相關政府部門亦應當制定貧困地區文化發展市場準入機制,讓貧困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走上市場化道路。
當其一個時期,國內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遭遇諸多困境,文化產業表現出能耗低、污染小等特質,堪稱是低碳經濟,為此,貧困地區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能夠為當地經濟帶來全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此,貧困地區應當注重對自身優勢的深入發掘和利用,以便能夠走上差異化發展之路,并最終構建起完備的文化產業發展支撐體系。政府主管部門應當推動貧困地區文化項目建設,通過對影視、文娛、旅游等文化產業項目的積極扶持,打造出具備競爭優勢的項目集群,以此來提升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的影響力。此外,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借助互聯網+模式,打造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全新業態,以此來提升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效度[6]。
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滯后,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等相對來說都處于較為薄弱的水平。要提升貧困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就必須要在人才培養方面下足功夫。
(1)依托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發揮人才引領作用
貧困地區可以與當地或者本市、本省的高等院校加強合作,構建產學研互動合作機制,為當地的文化產業培養實用性人才,培養一批基礎文化人才,發揮人才的引領作用。
(2)強化在職人員繼續教育,提高文化隊伍整體素質
當前,貧困地區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在文化水平、專業素質等方面存在著薄弱的情況,為此,應該不斷強化在職人員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
(3)吸引優秀人才,打造專兼職人才隊伍
貧困地區在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大膽改革,不斷吸引優秀人才,除了聘請專業水平高的人才外,還可以聘請兼職文化人才,從而形成一支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專兼職文化產業人才隊伍。
本文中,筆者對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貧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文化產業是為地方經濟發展賦能的活力之源,是對區縣發展實績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貧困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于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也應該不斷提升,要根據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策略,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