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雯,姜 穎,栗 璞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口腔科,廣東湛江 524000)
牙周病的發生與口腔衛生狀況不佳、吸煙等因素導致牙菌斑、牙石量增加有關,其患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且病情更加嚴重,從而對患者的口腔咀嚼系統功能產生影響。防治牙周病的主要方法為去除牙菌斑與牙石。刷牙是最普及的牙齒清潔方法,其雖然能夠有效去除牙菌斑,但對牙齒鄰面的有效清潔率不高。目前清除牙齒鄰面菌斑主要依賴于牙線、牙簽、牙間隙刷等輔助工具,但使用牙線治療需要持續較長時間,對患者的耐受性要求較高[1]。壓力噴霧式沖牙器能夠利用空氣和水滴在高速下爆裂來發揮清潔牙齒的作用,同牙線治療進行比較,能夠去除更多的鄰面牙菌斑,還可減少牙齦出血的發生[2]。基于此,本研究重點探討了壓力噴霧式沖牙器在臨床牙周病治療中對菌斑的控制效果與應用安全性,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收的80例牙周病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應用牙線治療)和觀察組(40例,應用壓力噴霧式沖牙器治療)。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齡31~57歲,平均(42.31±4.77)歲;病程 5~23個月,平均(12.44±1.98)個月;疾病嚴重程度:輕度26例,中度11例,重度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齡32~59歲,平均(42.36±4.82)歲;病程6~24個月,平均(12.50±2.03)個月;疾病嚴重程度:輕度23例,中度13例,重度4例。將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牙周病診療指南》[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口內天然牙列不少于20顆,牙齒排列無明顯異常者。排除標準:既往存在牙科手術史者;近期使用過抗生素、含漱劑等藥物治療者;同時參加其他類似試驗研究者。本研究在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下實施,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患者均統一發放牙膏、牙刷,并通過培訓讓兩組患者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時間,了解沖牙器的使用方法。在治療前3 d結合患者的飲食喜好、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對照組患者應用牙線治療,提醒患者在3餐后至少刷牙3 min,之后應用牙線對牙間隙進行清理,清除菌斑,時間為3 min。觀察組患者應用壓力噴霧式沖牙器治療。在每次刷牙后,應用壓力噴霧式沖牙器(飛利浦有限公司,型號:HX8331/01)對牙齒進行沖洗,時間為3 min。在壓力噴霧式沖牙器充好電的情況下,安裝噴霧嘴,將水或沖洗液注入盛水箱,而后按電源開關按鈕打開沖牙器,按壓噴霧按鈕大約6次或直到產生噴霧。將噴霧嘴尖端置于牙齒外側的牙縫,輕輕施加壓力。按動噴霧按鈕可產生氣流和水流,沿牙齦線引導尖端滑動。重復操作清潔每1條牙縫,包括后牙后方的空間。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指數,包括菌斑指數(PLI)、探診深度(PD)、出血指數(BI),其中PLI評估標準為:0分為牙面、齦緣區無菌斑;1分為牙面、齦緣區存在點狀散落的菌斑;2分為牙面、齦溝內可見中等量的菌斑;3分為牙面、齦溝內有大量軟性沉積物存在;PD是指測量齦緣到牙周袋底部或是齦溝底部的深度;BI評估標準為:0分為牙齦正常,無炎癥、出血等情況;1分為牙齦色澤改變,探診后不出血;2分為牙齦色澤改變,探診出血;3分為牙齦輕度腫脹,探診出血;4分為牙齦重度腫脹,探診后出血量大;5分為自動出血[4]。②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棉簽拭去菌斑表面覆蓋的唾液,記錄PLI數據后去除齦上菌斑。使用無菌刮治器伸至牙周袋袋底,延著牙體長軸刮取齦下菌斑,轉移至1.5 mL含有滅菌的3%硫乙醇酸鹽溶液的EP管中,-20 ℃冰箱內儲存,應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定量檢測齦下菌斑樣本中卟啉單胞菌、福賽坦菌含量。③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疼痛、牙周膿腫、牙齦出血。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牙周指數 治療后兩組患者PLI、PD、BI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較對照組增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牙周指數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牙周指數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PLI:菌斑指數;PD:探診深度;BI:出血指數。
組別 例數 PLI(分) PD(mm) BI(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2.22±0.43 1.58±0.30* 5.14±0.71 3.37±0.57* 3.49±0.54 2.27±0.31*觀察組 40 2.24±0.45 0.96±0.17* 5.16±0.73 2.21±0.39* 3.52±0.56 1.48±0.22*t值 0.203 11.372 0.124 10.623 0.244 13.14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菌含量 治療后兩組患者牙齦卟啉單胞菌含量、福賽坦菌含量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菌含量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菌含量比較(, %)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牙齦卟啉單胞菌含量 福賽坦菌含量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0.67±0.040.46±0.03*0.84±0.110.62±0.05*觀察組 40 0.68±0.050.33±0.02*0.86±0.130.41±0.03*t值 0.988 22.804 0.743 22.778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例(%)]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會出現牙齦炎癥、出血、牙周袋形成等情況,嚴重者會出現牙齒松動、移位甚至脫落,是成年人牙齒缺失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刷牙是傳統的口腔清潔方法,雖然能夠起到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但由于患者未正確掌握刷牙方式,因此導致效果不理想,需要借助其他輔助工具提升療效。牙線在清除牙菌斑方面具有較好的作用,但牙線操作對技術要求較高,需要臨床醫生具備豐富的經驗,并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否則可能影響臨床療效[5]。
牙菌斑為細菌性生物膜,其被基質包裹并在牙齒、修復體表面黏附,通過水、唾液無法將其去除,一般需要通過機械方法清除。同時牙菌斑是導致牙周疾病加重的影響因素,故應該選擇更加有效的方法徹底清除菌斑。壓力噴霧式沖牙器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沖散菌斑,不利于細菌的生長,對牙齦有柔和的按摩作用,且壓力噴霧式沖牙器的機械作用與壓力能夠促使牙周袋炎癥介質水平降低,促使牙齦對微生物的反應改變,進而有助于維持牙齦的動態平衡,可較好地改善牙周參數[6-7]。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LI、PD、BI評分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表明壓力噴霧式沖牙器在臨床牙周病治療中可改善患者牙周指標。齦下牙菌斑與牙周炎的發展密切相關,其中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菌是主要致病菌。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牙齦卟啉單胞菌含量、福賽坦菌含量及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在于,同刷牙、牙線等方法進行比較,壓力噴霧式沖牙器通過高壓噴嘴將液態物料霧化,從而使其能夠到達口腔各個部位,將牙刷、牙線不容易清潔的部位進行有效清潔,因此配合刷牙能夠更有效地清除菌斑;同時其能夠更有效地將食物殘渣、軟垢清除,抑制細菌的生長,且其具有的按摩作用能夠促進牙齦血液循環,不會對牙齦組織造成損傷,可提升患者口腔衛生狀況,具有較高的安全性[8]。
綜上,壓力噴霧式沖牙器在臨床牙周病治療中可改善患者牙周指標,減少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菌含量,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