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俊鋒,王 強
(宜興市人民醫院骨科,江蘇無錫 214200)
骨質疏松癥在我國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好發于老年人,極易導致患者出現骨折。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的發生率逐年增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臨床對于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治療多以抗骨質疏松、止痛、臥床休息為主,但遠期療效欠佳,同時患者長期臥床休息易導致褥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影響患者預后[1]。過伸性體位復位聯合經皮椎體成形術(PVP)與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是近年來臨床微創治療脊柱壓縮性骨折的常用方式,均可起到快速緩解患者疼痛、恢復椎體高度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治療方式對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恢復情況的影響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宜興市人民醫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間治療的93例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3組,分別為保守組、PKP組、聯合組,每組31例。保守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9例、12例;年齡62~88歲,平均(71.6±5.3)歲。PKP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8例、13例;年齡61~88歲,平均(71.0±5.4)歲。聯合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例、14例;年齡60~89歲,平均(70.6±4.2)歲;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科循證臨床診療指南: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損傷循證臨床診療指南》[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影像學檢查與骨密度測量確診者;椎體后壁完整者。排除標準:合并脊髓受壓或神經根受壓者;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繼發性骨質疏松或患有惡性骨腫瘤、多發性骨髓瘤等可對骨代謝產生明顯影響者。本研究已經宜興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保守組患者采用常規保守治療,對患者進行抗骨質疏松、藥物鎮痛等常規治療,指導患者絕對臥床8周后下床活動,并予以固定4周[4]。PKP組患者采用PKP術治療,術前進行無菌操作準備,給予患者全身麻醉,術中采取仰臥位,并在胸部和骨盆處墊襯墊,使患者的腹部懸空。采用C型臂X線機對患者進行雙側椎弓根交替穿刺與球囊擴張,后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固定??刂乒撬嘧⑷肓浚ㄒ詫⒁绯鲎刁w為宜),采用推注管擠壓骨水泥直至完全固化,拔除推注套裝,之后輔助患者平臥,12 h內禁止行走。聯合組患者采用過伸性體位復位聯合PVP術治療,術前行過伸性體位復位,同時給予患者止痛藥以完成復位過程。術中取俯臥體位,分別于患者下腹處和胸前墊枕墊,懸空腹壁,傷椎穿刺點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定位,麻醉后適度用力按壓傷椎棘突點處再次進行體位復位后,再實行PVP手術[5]。所有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均由同一高年資醫師完成,術后給予患者24~48 h的抗生素治療。對3組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的椎體高度與Cobb角,分別由2位高年資醫師根據患者脊柱側位X線結果進行綜合測量。②對比3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的疼痛、功能障礙、日?;顒幽芰υu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6]評定患者的疼痛情況,總分為10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7]評定患者腰椎功能障礙狀況,包括10個方面,每個0~5分,分數越高表示腰椎功能障礙越嚴重;采用Barthel指數(BI)[8]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統計3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多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趨勢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椎體高度與Cobb角 與治療前比,治療3個月后3組患者前緣高度、中線高度均顯著升高,且PKP組與聯合組均顯著高于保守組,Cobb角均顯著降低,且PKP組與聯合組均顯著低于保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3個月后PKP組與聯合組患者的前緣高度、中線高度、Cobb角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3組患者椎體高度與Cobb角比較()

表1 3組患者椎體高度與Cobb角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保守組比,#P<0.05。PKP: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
前緣高度(mm) 中線高度(mm) Cobb角(°)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保守組 31 11.5±3.7 13.5±4.3* 10.4±3.3 12.7±3.9* 19.1±6.0 15.8±6.4*PKP 組 31 11.4±3.6 16.8±3.2*# 10.3±3.2 15.6±3.6*# 19.2±6.1 10.3±4.3*#聯合組 31 11.6±3.5 16.9±3.1*# 10.2±3.1 16.1±3.5*# 19.3±6.2 11.6±4.4*#F值 0.024 9.080 0.030 7.754 0.008 9.7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2.2 疼痛、功能障礙、日常活動能力評分 與治療前比,治療3個月后3組患者VAS、ODI評分均顯著降低,且PKP組與聯合組均顯著低于保守組,BI評分均顯著升高,且PKP組均與聯合組顯著高于保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PKP組與聯合組患者的VAS、ODI、BI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疼痛、功能障礙、日常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2 3組患者疼痛、功能障礙、日常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保守組比,#P<0.05。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ODI: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BI:Barthel指數。
VAS ODI BI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保守組 31 7.2±0.9 2.8±1.2* 85.2±6.4 39.4±7.9* 29.4±6.3 72.9±11.4*PKP 組 31 7.3±0.9 1.0±0.3*# 85.4±6.5 23.6±8.9*# 29.1±6.2 86.7±8.0*#聯合組 31 7.4±0.8 1.1±0.4*# 85.5±6.3 24.2±8.8*# 29.2±6.1 87.2±8.3*#F值 0.412 56.314 0.018 34.037 0.019 23.30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2.3 并發癥 PKP組與聯合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均顯著低于保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KP組與聯合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3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在受到外界壓力作用時,極易出現脊柱壓縮性骨折,臨床表現為骨結構異常,進行性骨脫鈣等情況,早期臨床對于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鎮痛、外固定及臥床休養為主,但該方式只能緩解臨床癥狀,無法從根本上治療疾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會出現惡性循環,再次骨折風險大;另外,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較差,常規開放性手術治療受到較大的限制。
隨著臨床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醫療理念的更新,PVP與PKP手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其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治愈率高、穩固性好的特點,PKP是在PVP的基礎上通過擴張球囊置入到患者的椎體內,之后利用造影劑液壓球囊擴張,進而使塌陷損傷的椎體復位,以促進椎體高度恢復并糾正后凸Cobb角,待恢復到最佳的位置后,將球囊撤出,之后再注入骨水泥,相較而言,PVP手術過程中骨水泥的撐開作用十分有限,只能加固傷椎,但有相關研究指出,過伸性體位復位聯合PVP治療可在復位過程中使脊柱最大程度過伸,從而拉近前縱韌帶,將被壓縮的椎體骨質帶回原位;另外過伸性體位復位有類似球囊擴張的作用,對骨折后盡早就診的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利于患者早期恢復[9]。本研究中,治療3個月后PKP組和聯合組患者前緣高度、中線高度均顯著高于保守組,Cobb角顯著低于保守組;且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保守組,而PKP組和聯合組患者前緣高度、中線高度、Cobb角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相較于保守治療,PKP與過伸性體位復位聯合PVP術均可加快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骨折端的恢復,且并發癥均較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同時,有研究指出,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骨折患者治療的重點在于快速止痛并盡早開始功能鍛煉[10]。本研究中,治療3個月后PKP組和聯合組患者VAS、ODI評分均顯著低于保守組,BI評分均顯著高于保守組,且PKP組和聯合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提示,相較于保守治療,PKP與過伸位復位聯合PVP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病痛,促進患者早期功能恢復。究其原因可能為,PKP與過伸性體位復位聯合PVP術均為微創手術,可直接作用于骨折端,減少骨折部位對神經的刺激,緩解椎體壓縮骨折引起的疼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采用PKP與過伸性體位復位聯合PVP術治療均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快患者恢復,但需注意的是在行手術前需嚴格把握患者的手術適應證,以選取更適宜的手術方式,提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