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經濟開發區疃里鎮王集小學 張克園 劉培培
1.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學方法不恰當
一是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擔心學生不理解,聽不明白。例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總是想方設法地在數學定理、公理、數量關系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反復的講解,真正做到了“講你千遍不厭倦”的地步,這種“滿堂灌”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獨立思考和親自動手實踐能力的發展,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基本數理知識,但沒有形成數學知識的架構能力,在獨自做題的過程仍會遇到許多問題。所以,教師如果不能盡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很難改變教學策略和方法,學生的作業就會出現大量的錯題。
二是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錯題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預設的教學內容有關。由于有些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不高,當學生作業出現很多錯誤時,不去認真研究地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更沒有把相應問題的解決辦法納入課堂教學的預設過程中,這就導致同樣的錯誤在學生的作業中多次出現,有時甚至衍生出一些新問題。

2.沒有深入分析學生的錯誤原因,不能進行跟蹤檢查
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對每日上課的內容進行鞏固,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有些教師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沒有深入地讓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更沒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只是讓學生在作業本進行簡單修改后,再進行批閱,至于學生是怎么改正的,教師卻一無所知。有些同學在改正錯誤時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缺乏思考和分析的過程,這也會導致相同的錯誤重復出現。
1.學生出現錯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基礎知識沒有掌握扎實,缺乏對于重點、難點問題的認知。例如,在數學計算中,有些同學的計算和靈活運用規律、定律等的數學解題能力不強,導致出現錯誤較多。
2.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也是他們出現錯題的原因,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魯迅《好的故事》一文時,學生無法集中精力對故事中描繪的意象進行細致分析,難以理解作者情感,也就不能深入理解魯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希望得到一份安寧,對美好的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因此,教師在進行自主學習,難以解答書本上的題目,容易出現錯誤。因此,學習態度不端正,聽課不認真是造成學生錯題的最主要原因。
3.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很多學生在做作業時馬虎粗心,不細心檢查,書寫不認真,導致答案出現偏差。同時,部分學生缺乏細致審題的意識,在沒有深入理解題目內容的情況下便開始作答,有的同學甚至還出現漏題、抄錯題的情況。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出現錯題是很平常的事情,教師只要切實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學生盡快改正錯誤,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切實準備好每一堂課,要把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同時,要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深刻的認識,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先讓學生在錯題本上認真記錄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題極其原因。此外,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的錯題本進行評價,如全班講評、個別指導、單獨面批等。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出現的錯題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要學會利用學生的錯題本認真分析他們出現錯題的原因,找出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及時改正。同時,教師也應養成深入研究學情,反思教學過程中得與失的習慣,以便順利開展下一步的教學。部分在作業中經常犯錯的同學,可能會不敢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逃避錯誤。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創設錯題分析本,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理清做題的基本思路,幫助他們鼓足學習信心。
教師除了課堂檢查和提問以外,還要特別注意布置作業后的錯題反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孔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就是這個道理。教師應經常讓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反思,這可以很大程度上讓學生減少錯誤出現的概率。教師也要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反思方法。如,語文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后再次進行深入思考:這篇課外文言文閱讀考查了課內文言文中的哪些知識點?對于重點字和重點句子,在自己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都已經涉及?自己做錯題的原因是什么?逐漸讓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減少其在學習文言文時錯題出現的概率。
總之,學生作業出現錯誤的原因還有很多,各科教師不但要讓學生認真聽講、規范書寫,還要仔細審題,防止出現看題錯誤和審題不準的問題。對于出現的錯誤,教師也要引導敘述進行分析、反思,總結經驗教訓,以便以后不再出現同類問題。教師要善于使用這些錯誤資源,深入實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