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麗娟 鄧豫
糖尿病作為一種常見的終身性、進展性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無法根治[1-3]。為了控制病情的發展及預防并發癥的出現,許多患者都需要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4]。基礎胰島素因具有控制空腹血糖效果佳、低血糖風險相對小、患者依從性好的優點,常被用于起始胰島素治療的首選方案。臨床常用的基礎胰島素包括: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及德谷胰島素,一般每天1次,于睡前注射,用于控制空腹血糖。但是,臨床調研發現,糖尿病患者起始基礎胰島素治療3個月后,血糖達標率不足40%[5-6]。其中,患者對基礎胰島素注射技術不了解、不規范注射,可能是影響其血糖達標的重要原因[7]。因此,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專業的教育指導,讓糖尿病患者熟練掌握基礎胰島素注射技術,提高血糖達標率。而普通護士由于專業知識欠缺,一般僅輔佐醫生完成血糖檢測、藥物注射等操作內容,糖尿病教育形式也常以口頭教育為主,無法為患者提供系統化、個體化的糖尿病教育及血糖指導。糖尿病專科護士是指經過系統化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具備糖尿病領域專業的護理能力,能熟練運用糖尿病專業護理知識和技術、提供專業化服務,具備執業資格的注冊護士。專科護士可以通過其專業知識對患者進行系統評估,根據患者生活習慣、工作性質等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糖尿病指導方案。因此,本研究將通過專科護士對初次使用基礎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院內的專業指導及院外的密切回訪,即進行涵蓋患者院內、院外的全程化血糖管理,探討專科護士糖尿病教育對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旨在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2020年1月—11月我科就診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2型糖尿病;②初次使用基礎胰島素治療;③具有一定的認知與溝通能力,能夠接受并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患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②精神障礙患者。按上述條件,篩選入組患者108例,男50例,女58例;平均年齡63. 24±11. 53歲;平均糖尿病病程為4. 76±7. 42年。按照組間基線資料匹配原則數字原則將108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首日給予基礎胰島素注射技術宣教、血糖監測宣教、低血糖宣教及生活方式宣教的常規護理措施,教育方式以口頭宣教為主。
1.2.2 觀察組
由專科護士實施全程化血糖管理,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基礎胰島素注射技術示教:利用基礎胰島素注射箱(包括胰島素筆、酒精、棉簽、針頭、注射仿真皮、注射定位卡、注射分區圖片、銳器盒等)進行示教,并一對一指導患者進行實踐演練[8-9]。
(2)血糖監測宣教:講解和示教如何進行血糖監測,強調初次使用基礎胰島素時應嚴密監測血糖。要求患者配備血糖儀,并給患者制定居家自我血糖監測方案。
(3)低血糖的發現與處理宣教:強調低血糖的識別與處理方法,并對急救方法及自我處理措施進行演練。
(4)生活方式宣教:專科護士根據患者不同年齡、飲食習慣、生活背景等制定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干預計劃,包括:計算飲食總熱量,制定飲食計劃、針對患者生活習慣制定作息及運動計劃[10-11]。
(5)回訪與指導:患者出院時加入微信群,由專科護士定期推送糖尿病保健知識、一對一回復患者咨詢問題,定期跟進患者血糖監測情況并給予相應指導。回訪過程需要注意:不應只關注血糖達標情況,更應注重患者飲食、運動等日常生活的管理,如詢問患者飲食上是否偶爾加餐,加餐時是否按照要求食用適宜食品品種及數量,餐后是否有規律運動等[12-13]。另需及時鼓勵患者、給予信心。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胰島素注射部位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血糖值以血糖儀測得手指末梢血糖值為準。
用SPSS 21. 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均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均值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均值比較(mmol/L)
干預后,觀察組的注射部位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注射部位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隨著人口老齡化增長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人患有糖尿病,其發病率在全球內逐年遞增。2020年發表的中國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學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2.8%[14]。糖尿病可引起多種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以及糖尿病腎病等,成為糖尿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15]。基礎胰島素治療是控制患者空腹血糖、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手段。基礎胰島素因平穩降糖、半衰期長、每日給藥1次,成為了大多數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島素治療的首選方案之一[16-17]。但是與口服藥治療相比,起始基礎胰島素治療往往需要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更多的合作,并且需要患者本人及其照顧者掌握更多的自我管理技能。據調查顯示,患者注射基礎胰島素主要的錯誤問題包括[18]:擅自多打、少打或不打胰島素致血糖控制不平穩;一次性針頭多次重復使用致胰島素劑量不準確;注射部位不規范致皮下脂肪增生、產生硬塊。因此,患者急需專業醫護人員對基礎胰島素的注射進行教育指導及回訪跟蹤,為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健康管理提供幫助。
本研究探討了在專科護士對初次使用基礎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全程化管理下,患者空腹血糖的達標情況,結果發現干預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均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另外,通過隨訪和調查,發現通過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基礎胰島素注射技術的教學可大大減少注射部位不良事件的發生。綜上所述,專科護士對初始使用基礎胰島素的患者進行全程管理,對于提高患者空腹血糖達標、降低注射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顯著意義,本研究結果將為護理人員在臨床開展2型糖尿病患者全程化血糖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