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雪華 肖婷
先天性肺囊腺瘤是一種由于胎兒末端支氣管過度生長,導致肺實質內形成明顯界限的疾病,該疾病可累及一個肺段或整個肺葉,甚至累及雙側肺實質,嚴重危害患兒生命健康[1]。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是治療先天性肺囊腺瘤的重要手段,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可有效切除病灶,緩解臨床癥狀[2]。由于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加之疾病不適易引起患兒產生不良情緒,導致其治療依從性較差,且患兒年齡梯度大,生理特點相差甚遠,因此對圍術期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護理不當會增加其并發癥發生率,嚴重影響患兒治療效果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3-4]。因此,尋求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輔助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手術治療,提升其治療依從性,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是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的關鍵。有關研究表明[5],科學合理的個體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手術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患兒治療效果,促進其疾病康復。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循證的個體化護理在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經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圍術期的應用效果 。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8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先天性肺囊腺瘤診斷標準者;3歲≤年齡≤14歲;臨床資料完整;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有胸部手術史者;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不符合手術指征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觀察組患兒男22例,女32例;年齡:3~14歲,平均6.37±1.03歲;體質量10.39~48 kg,平均19.73±2.16 kg。對照組患兒男24例,女30例;年齡:3~13歲,平均6.34±1.01歲;體質量10.28~47 kg,平均19.71±2.15 kg。兩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患兒實施常規護理。
(1)術前:為患兒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告知其手術相關事項,對其提出的相關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及時了解患兒心理狀態,并給予常規心理護理,囑咐患兒術前12 h禁食、6 h禁飲。
(2)術后: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做好管道護理,同時對患兒飲食、用藥、鍛煉、復查等方面進行詳細指導,告知患兒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2.2 觀察組 患兒實施基于循證的個體化護理,具體如下:
1.2.2.1 成立干預小組 由主治醫師1名、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5名組成基于循證的個體化護理小組,主任醫師負責患兒治療方案決策;護士長負責統籌、協調各項護理工作,并對責任護士進行專業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先天性肺囊腺瘤危害、治療、護理、循證理念及個體化護理模式的運用等;責任護士負責資料收集及方案實施。
1.2.2.2 制訂方案
(1)確立循證問題:干預組員借助知網、萬方、龍源、維普等數據庫,檢索“先天性肺囊腺瘤”“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個體化護理”“并發癥預防”“治療依從性”等關鍵詞獲取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個體化護理相關文獻,收集并匯總影響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護理效果(治療依從性、并發癥發生率、家屬滿意度)的主要影響因素:患兒對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缺乏了解,未能正確認識手術;疾病不適及手術易引起患兒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導致患兒未依從醫護人員指導執行并發癥預防措施。
(2)制訂方案:干預組員以會議討論的形式分析循證問題,結合自身臨床護理經驗及患兒臨床資料,采用循證醫學方式共同制訂基于循證的個體化圍術期護理方案。
1.2.2.3 基于循證的個體化圍術期護理措施
(1)術前:①個體化心理護理,患兒入院后,責任護士主動與患兒及家屬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收集患兒一般資料,了解患兒及家屬的心理狀態,出現不良情緒多給予鼓勵及安慰,并依據患兒個體差異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對于學齡前患兒可通過講故事、看電視、做游戲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對于學齡期患兒可通過講解手術成功案例,為其樹立治療信心,以消除其心中疑慮及恐懼,提升治療配合程度。②個體化健康宣教根據患兒年齡及理解能力實施個體化宣教。對于學齡前患兒,調查患兒喜歡的動畫視頻,將住院期間配合治療、飲食、用藥、鍛煉等護理內容融入于動畫故事當中,并邀請院內擅長繪畫的同事將其繪制成畫冊發放至患兒,由責任護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兒閱讀繪本內容,同時指導家屬在患兒不同治療階段利用輸液期間為其閱讀相應繪本,以加深患兒對治療過程的了解,提升其配合治療依從性,每次15~20 min,每天2~3次。對于學齡期患兒,由主治醫師借助多媒體會議室集中為患兒介紹手術室環境設施,講解手術簡單過程、手術成功案例、胸腔鏡手術優勢、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發癥危害及預防、手術治療效果及必要性、配合治療的重要性。
(2)術中:①保溫,將手術室溫度設置為25~27℃,使用加溫毯維持患兒體溫正常,對術中需輸注的液體加溫至37℃后使用,術中各項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并控制輸液速度及輸液量。②麻醉護理,學齡前患兒由家長及護士全程陪伴麻醉,指導家長可通過撫觸、唱兒歌、播放卡通視頻等形式安撫患兒情緒;對于學齡期患兒由責任護士陪伴麻醉,并多給予患兒夸贊及鼓勵,同時依據患兒體質量及體質控制麻醉劑量。
(3)術后:①情感支持,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待患兒麻醉清醒后,醫護人員誠懇地向其表示祝賀,告知其手術成功消息,并為其講解術后康復案例,以消除心中疑慮,增強其康復信心。②疼痛管理,依據疼痛程度實施個體化疼痛管理措施,對于輕度疼痛患兒,指導家屬多陪患兒講故事、看電視,為其播放柔和、舒緩的音樂,以轉移其疼痛注意力;對于中度及以上疼痛患兒,依據患兒體質量給予合理藥物鎮痛,必要時使用束縛帶。③排痰護理,依據患兒排痰能力實施排痰護理,對于學齡期患兒,指導其用力進行深呼吸促進排痰;對于學齡前患兒,定時翻身、拍背,采用吹氣球法或取頭低位利用重力促進排痰,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機械排痰。④并發癥預防,定時協助患兒變換體位,多詢問患兒生理感受,并實施個體化并發癥預防措施。對于學齡前患兒,密切觀察大便情況,加強臀部護理,保持臀部清潔、干燥;對于學齡期患兒,教會其正確咳嗽方法,以維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為患兒及家屬講解并發癥危害、識別、預防及處理相關知識。
(1)并發癥發生率:調查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括高熱、胸腔積液、肺不張、氣胸。并發癥發生率=(高熱例數+胸腔積液例數+氣胸例數)/總例數×100%。
(2)治療依從性:比較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判定標準:完全依從,主動配合治療;部分依從,存在輕微的抵觸情緒,經安慰、勸導能夠完成治療;不依從,經勸導仍不接受治療。總依從率 = (完全依從例數 + 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3)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調查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量表包括健康教育、護患溝通、主動性及護理技術4個維度,滿分為10分,8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8分為基本滿意,6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 =(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先天性肺囊腺瘤是一種以肺組織多囊性增殖、終末支氣管異常發育為特征的錯構瘤樣先天性結構畸形,其發病率占先天性肺部病變的25%[6]。先天性肺囊腺瘤早期無明顯癥狀,隨病情發展會出現反復肺部感染、呼吸窘迫、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病情嚴重會導致患兒死亡,對患兒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響[7]。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醫護人員可通過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切除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病灶,緩解其臨床癥狀,但患兒的年齡較小,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治療依從性較低,且年齡及生理特點相差較大,常規護理難以滿足患兒的需求,導致患兒并發癥發生率較高[8-9]。有關研究表明[10],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術后出現并發癥,會增加治療難度,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患兒疾病康復。由此可見,探尋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治療依從性,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是提升治療效果及患兒家屬滿意度的關鍵[11]。
有關研究表明[12],循證理念應用于糖尿病患兒護理中,可有效提升患兒治療依從性,改善其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循證理念的核心思想是指任何醫療決策應建立在最佳臨床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該理念強調將護理人員臨床經驗及科學結論相結合,獲取有力證據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以確保干預措施的科學性及有效性[13-14]。研究表明[15],個體化護理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個體化護理是一種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而實施的個性化護理服務,從而滿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護理需求,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臨床護理質量[16]。基于循證的個體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模式是以循證醫學理念為基礎,個體化護理為指導,可確保護理措施的有效性,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從而進一步提升臨床護理效果[17]。
本研究將基于循證的個體化護理應用于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經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圍術期護理中,通過確立循證問題,制訂針對性干預方案,可確保干預措施的有效性,從而顯著提升護理服務質量;通過圍術期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健康宣教、保溫、麻醉護理、情感支持、疼痛管理、排痰護理及并發癥預防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兒疾病認知程度,緩解其恐懼、抵觸情緒及疼痛程度,為其樹立治療信心,促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護理,從而提升其治療依從性,改善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其疾病康復,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基于循證的個體化護理能有效提高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治療依從性,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將基于循證的個體化護理應用于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兒經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圍術期護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