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莉

在女性避孕措施中,宮內節育器(俗稱節育環)的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尤其適用于已經生育過子女,近幾年不準備再次懷孕的育齡婦女。宮內節育器免除了使用一次性避孕藥具的麻煩.而且沒有口服避孕藥物的顧慮,取出宮內節育器后可以再次懷孕妊娠,因而獲得了育齡婦女的青睞。
節育環在女性群體中的使用現狀
宮內節育器,顧名思義,就是放在子宮腔里面起到避孕作用的一種工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節育環”。其避孕原理是通過干擾受精和受精卵的著床來達到避孕目的。據說節育環的始祖,是古代的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為了防止雌駱駝在沙漠的長途旅行中懷孕,在雌駱駝的子宮里面安放的小石塊,神奇吧!
經過歷代科學家的不斷改良、創新,現在宮內節育器的形狀和種類多達數十種,由于具有避孕效果好、安全、可逆、使用方便、經濟等優點,目前全世界約有1.6億以上的婦女在使用,其中我們國家就占了2/3以上。有資料顯示,在所有的避孕方式中,宮內節育器是目前中國女性使用最多的避孕手段。
不同種類及材質的節育環的使用年限
所有的宮內節育器都是有使用年限的,制作節育器的材料不同,使用年限也有差異。一般來說,按制作材料的不同,宮內節育器分為兩大類。
1.惰性宮內節育器。是用不銹鋼、塑料尼龍類和硅橡膠等惰性材料制成的,其理化性能穩定,本身不釋放任何活性物質。常見如金屬單環、麻花環、混合環、節育花、宮形環、太田環、蛇形節育器等。由于惰性宮內節育器的避孕效果較差,目前國內外已基本淘汰,而以活性節育器取代之。
2.活性宮內節育器。是指利用節育器為載體,帶有銅或鋅等金屬、孕激素、止血藥物及磁性材料。節育器置入宮腔后,在體內緩慢釋放活性物質,從而增加避孕效果并降低副作用,是新一代的宮內節育器。
帶銅宮內節育器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一類活性宮內節育器,利用銅對精子或受精卵的殺傷作用來增強避孕效果。此外,還有釋放孕激素的宮內節育器,將載于宮內節育器的孕激素緩慢衡定地釋放到子宮腔內,提高了避孕效果,并可明顯減少出血;釋放止血藥物的宮內節育器,則可有效控制宮內節育器放置后月經量的增加。
所有的宮內節育器都是有使用期限的,一般來說,不銹鋼的惰性宮內節育器環可放置15~20年;硅膠、塑料或其他類型的宮內節育器可放置5~7年。如果使用的是含藥的宮內節育器,一般有效期是5~10年。到了有效期之后就需要更換,否則就沒有避孕效果了。
“上環”是否會對女性健康造成影響
雖然20世紀七八十年代認為宮內節育器會增加盆腔感染的風險,但是隨后的研究發現,當時的試驗對照組選擇不合理,并且缺少感染因素的對照,從而夸大了宮內節育器與盆腔感染之間的關系。目前認為,宮內節育器相關的盆腔感染主要與性傳播感染有關。在性傳播疾病低危人群中,即使宮內節育器增加盆腔感染的風險,這也僅僅是放環手術本身帶來的。一項大型的國際隊列研究顯示,使用宮內節育器的女性急性盆腔炎的發病率大約為每年0.6/1000婦女。
“上環”是一項手術操作,一般說來手術都是有一定風險的。上環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包括術中出血、子宮穿孔和術后感染等。雖然這些并發癥聽起來有些可怕,但實際發生率都非常低。比如放環手術的出血量,通常也就5~10毫升,遠少于一次月經的出血量,所以其實不必太過擔心。放環手術引起的感染風險大約每年1/1000婦女,子宮穿孔的風險也大約在1/1000婦女。而且即使尚未生育,或者曾經有過盆腔炎病史的女性,也都可以使用宮內節育器。但是急性炎癥期間不能進行宮內節育器放置術。
節育環不取會對女性造成哪些傷害
通常宮內節育器超過設計規定的使用壽命,無論從避孕效果方面的考慮,還是對遠期并發癥的預防方面,都建議及時取出。而且,相比起育齡期女性,對于絕經后女性,取環的必要性要大得多。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中年女性若不是因為身體出現狀況去醫院檢查,可能都不會主動取環。而一旦節育環超期“服役”,會產生很多健康隱患。有項研究曾對多個城市的近千例絕經后上環婦女進行的調研發現,絕經不滿兩年者,取器的順利比例達96.1%;而絕經超過兩年以上者,取出困難的比例達43.9%。這是因為女性絕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開始萎縮、變小,宮頸口也會變緊。而節育環的大小是不變的,會與子宮內壁摩擦,并且可能會發生“嵌頓”——通俗點說,就是環長到了肉里,會導致出血、腹痛等癥狀;而且一旦發生嵌頓,取出就很困難,還可能出現大出血等危險狀況,甚至出現異位——環穿透子宮壁進入腹腔,可能對其他臟器造成損傷,甚至需要做開腹手術才能把節育器取出來。
此外,留在體內的宮內節育器有時還可能會妨礙其他診療,例如有些疾病需要做核磁檢查進行診斷,而金屬的宮內節育器一般是不能做核磁的。因此提醒廣大中年女注意,如果是通過宮內節育器避孕的,建議絕經后的一年之內還是要把它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