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瞳
隨著時代的發展,紫砂壺有了更廣闊的舞臺,優秀、多元的中華民族文化和其他藝術形式是保證和促進紫砂壺發展的重要基礎。圖1“長樂未央”紫砂壺古樸莊重,這一主題也非常美好,體現了一種非常獨特的中國式的莊重祝福,體現了紫砂壺優雅、典雅與儒雅的特征,又具快樂、美好的內涵,是一件具有多元審美效果的作品。對于體積有限的紫砂壺作品來說,在有限的空間內最大限度地表現出紫砂壺藝術的特質與民族審美、文化等特質,有利于紫砂壺工藝特征與民族氣質的展示。
圖1 長樂未央壺
紫砂泥有很多種類,每一種泥料因成分存在差異,在燒制后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紫紅、棕紅的顏色在紫砂壺中比較常見,反映了中國的審美特征:華麗且深沉。“長樂未央”用的泥料比較獨特,從顏色上看是冷靜、低調的青灰色,類似于中國古代建筑之中所用的青瓦,冷色調是能夠令人感覺到清凈與放松的,與茶文化的氣質是非常相符的,為作品帶來了富有中國氣質的沉靜之美。
泥料質地細膩,配合獨特的顏色產生了清爽、清涼的感覺,有使人清心靜氣的效果。作者也沒有過于強調泥料的光澤感,對于這樣色彩的泥料來說,樸實、低調反而能呈現出獨特的美感效果,給人以新奇感,沉靜之美亦得到了加強,使這一冷色調的泥料依然保有紫砂壺優雅、典雅與儒雅的民族特征。
泥料的色彩與質感已經將人們帶入一個寧靜的世界,造型則使人們感到安穩。一方面加強了作品的沉靜感,另一方面體現了紫砂壺中規中矩的造型結構特征。
四方壺是紫砂壺方器中的基本造型之一,這種四四方方,中規中矩的造型結構是中華民族審美特征的體現,也是中國人嚴謹、踏實的性格體現。壺身是一個長方體,比較高聳,身姿挺拔。頂面與底面是正方形,底面要略微小于頂面,縱向上看壺身會有一個向下收緊的過程,這樣壺整體上看會非常秀氣,上部又呈現出非常偉岸的效果。筒身四面是一致的長方形,每兩面是垂直鑲嵌的,棱線利落干凈,棱角銳利分明,整個壺身挺括明快。在壺身下部,創作在四角部分調整出四足,這一設計參考了中國古代的鼎,作品的莊重感也在于此。四方壺的制作要采用“鑲身筒”的技法,創作必須掌握泥料的特性,在制作坯體時要有精準預留,否則在燒制后坯體發生收縮,輕則產生裂紋,嚴重則壺體全散,導致制作全部失敗,所以四方壺是非常考驗創作整體素質的一種壺型。
壺身上部是方正的壺頸部,對壺身與壺蓋進行承接,使壺身的結構層次更加分明,也更加挺拔和端莊。壺蓋與壺頸部銜接緊密,壺蓋邊緣比較寬闊,用于強調壺蓋的造型結構。壺蓋頂部為梯形,四邊向內收,這樣壺的上部就呈現出一個梯形,使壺身上部更加穩定。壺身中央的壺鈕與壺身是同一造型,上寬下窄,有四方的明快感,也非常精致,集兩種氣質如一體。壺身一面鑲嵌了經典的三彎嘴,其造型是流暢柔和的曲線,整體輪廓是四方形的,與壺身造型保持一致。把手是經典的耳狀環形,也是四方的,頂端線條較平,側面線條與頂面線條垂直,下部則與側面線條自然相連。總的來說,壺嘴與把手的設計出現了“變奏”,有了剛柔并濟的效果,對壺身整體硬朗的氣質是一種調和,在堅定、穩定中走向博大和深廣。
在壺身一面中部,有一塊顏色較淺的長方形空間,創作在上面用線條勾勒出古體的“長樂未央”四字,整體上看是方方正正的,文字的線條則是柔和流動的,這也是一種剛柔并濟的美感。裝飾體現了紫砂壺裝飾的精致性和中國古體文字的美感,中國文化、藝術的豐富性也在此得到集中體現。
“長樂未央”是中國成語,意思是歡樂長長久久,永不斷決。這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心愿,也是美好的祝福。在莊重的壺體中有著情感的溫度和最樸實的祝福,使作品在展現優雅、典雅與儒雅之美的同時有了貼近人民生活的底蘊,使這“長樂未央”真正融入人民生活中,走進人民心里,這才是作品最鮮明的民族特色。
“長樂未央”是一件具有濃厚中國古典沉韻之氣和美好祝福的作品,四方的造型展現了民族氣韻,文字裝飾古雅又精致,曲線的充分融入更彰顯中國博大、寬容的氣質。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將中國獨特的莊重的祝福帶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