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靜
紫砂壺分為光器、花器與筋紋器三大類型,每種類型都有擅長表現的領域和獨特的氣質。筋紋器是三種類型當中比較復雜和具有“現代感”的一種,通過造型與筋紋的配合可以對瓜果、花卉等具有筋囊的植物實現生動的模仿,展現自然界的自然美和節奏美。圖1“玉菱壺”用筋紋設計模仿了美麗的菱花,作者對作品的造型也進行了調整,使之更有個性,更加逼真,展現了紫砂蓮花那獨特的藝術美感。
圖1 玉菱壺
菱花作為一種花卉給人們的印象是嬌美的、可愛的、燦爛的,作者在主題上又用“玉”字進行了修飾,強調了菱花高潔、脫俗的氣質,也強調了紫砂壺如玉一般純粹、通透的藝術特征。作品用紅泥制成,色彩較為濃厚鮮艷,襯托出菱花的鮮嫩健康。泥料的質感極為細膩,天然的砂質紋理幾乎看不見,表面像是光滑的絲綢和干凈的美玉,令人賞心悅目,忍不住想要觸摸。
紫砂壺創作對泥料的要求相當高。一方面,紫砂泥價值珍貴;另一方面,紫砂壺繼承了中國陶瓷藝術的傳統,必然要以精致為本,“玉菱壺”的泥料色彩與質感的配合完美揭示了“玉菱”的主題。
筋紋只有和造型配合起來才能準確表達作品的主題和筋紋本身的藝術特征。“玉菱壺”的造型非常獨特,從整體結構上看,壺體明顯是上小下大,且上下線條之間過渡自然,形成了均勻的節奏。壺身整體的形態是比較圓潤的,與半圓形比較接近,筒身部分的弧面自然地向下展開,有舒展、流暢的動感效果。壺身頂部由圓潤之處迅速向內收,形成了比較方正短小的頸部,用于承接壺蓋。壺蓋邊緣呈四方形,轉角處圓潤,與壺身保持統一,頂部向上凸起,承接了壺身線條并使壺整體結構達到完整。壺蓋中央是頂部寬大的圓形四方壺鈕,十分精致。壺蓋的結構與壺身結構是對應起來的,也就是說,壺身其實也暗含著四方結構,在方圓配合中構建起來的菱花看起來就更為挺括,更加富有朝氣。創作將壺底部向上提起,構成了弧型,與底部平面之間留有一定空間,也將壺身造型襯托地更加圓潤,是作品比較有創意和個性的部分。壺嘴短小精悍,鑲嵌在一側壺身上部,把手也是相當精致的環形,簡單實用。壺嘴與把手本是紫砂壺創作中最傳統的造型,在此壺中,它們更像是環繞著菱花的莖,使菱花的形象更加具體。
紫砂壺中的筋紋完全是純手工打造而成的,必須要一次成形,工藝難度極高,考驗了作者對壺體比例的把控,以及對筋紋制作工藝的熟練程度。以此壺一面為例,可見縱向運行,橫向均勻排列的三條筋紋,中間的一條明顯是凸起的,如同山脊一般,將兩側壺面襯托地微微凹陷;兩側的筋紋又是凹陷的,形成了清晰的刻痕,又將兩側壺身襯托地十分飽滿。在兩種紋線的配合下,壺面就形成了一種緩和起伏的弧度,如同那柔軟卷曲的菱花花瓣一般。
在壺蓋與壺鈕上,作者也用筋紋進行了裝飾,保持了壺身線條的整潔。壺蓋上的筋紋與壺身上的筋紋一一對應,絲毫不見參差不齊之處。壺蓋處的筋紋也是中央一條微微凸起,兩側形成刻痕,精致完美。壺鈕上的筋紋設計就更難得了,壺鈕的體型本就較小,再在其上裝飾上細密的筋紋可見難度。在筋紋裝飾下,壺鈕是花蕊,壺蓋是花心,壺身就是燦爛的花瓣,一朵燦爛的紫砂筋紋玉菱就綻放在人們眼前了,它既有紫砂壺的典雅、脫俗,又具菱花的嬌美、靈動,展現了自然的魅力與紫砂壺制作工藝的水準。
“玉菱壺”也體現了筋紋設計的一些特點,在創作之前,作者必須對壺的體積與筋紋的分布進行精準的測算,不能有毫厘之差,否則制成的壺就差之千里了;其次,在設計筋紋時,創作必須保持力度均勻,才能保持壺面的平整美觀;最后,創作還要保持筋紋運行的流暢,不能有猶豫之感,才能呈現出明快富于韻律美的特征。看似簡單的筋紋,其實大有學問,人們喜歡筋紋器,也是喜歡這種工藝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才能使這玉菱綻放,才能使紫砂壺藝術千古流傳。
“玉菱壺”使紫砂壺筋紋器的美感得到了完美的呈現、造型優美,做工精湛,用一朵盛開的玉菱帶給人們芬芳,也將紫砂壺藝術的精神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