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思羽

信任是一個容易理解卻難以量化的概念。像科學發現一樣,公眾對于科學的信任也是暫時的和變化的。公眾對科學家群體的信任程度是社會大眾與科學的關系質量的一項關鍵指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信任能夠量化。調查能評估公眾看待科學家的態度,并追蹤這些態度隨著時間發生變化的方式。在過去一年里,科學家及其工作一直處在社會大眾關于要如何應對冠狀病毒暴發、如何研發有效的療法和疫苗的大討論的前沿。我們可以預期,這些事件會影響公眾對科學的信任,于是皮尤研究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收集了度量這些影響的數據。
我們的調查——基于超過1萬名受訪者的全美國代表樣本——發現,從新冠疫情開始之前到現在,公眾對于科學家能為社會大眾最大利益行事的信心一直在上升。2019年1月時(那時新冠疫情尚未暴發)有35%的美國人表示對科學家“非常信任”,到了2020年11月時,有39%的美國人表示對科學家“非常信任”,還有45%的美國人持溫和正面立場,表示他們對科學家“基本信任”。僅有15%的美國人說他們對于科學家能依照公眾利益行事不太信任或完全不信任。
相比于公眾對其他群體和機構的信任,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適度上升:同個時期公眾對軍人的信任保持穩定,對于記者的信任進一步下跌。不過,不同政治群體對于科學家信任的上升情況不同。民主黨人和傾向支持民主黨的獨立人士對科學家的信任度上升,共和黨人和傾向支持共和黨的獨立人士并非如此。在民主黨人中,55%的人說他們對科學家非常信任,而共和黨人中的相應數據為22%;從2019年1月開始這個由黨派引起的差距已經幾乎翻番。




公眾對科學家的態度日益政治化可能會產生重要影響。畢竟,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持續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源于這樣一種觀點,即信任可以作為公眾對與科學有關的問題的看法和行為的先兆。譬如說,美國人接受新冠疫苗的意愿的上升與下降,隨公眾對疫苗研發過程的信任程度而變化。2021年2月,對于疫苗研發過程表示更高信任的人士更可能說:他們注射冠狀病毒疫苗的可能性比那些表示較低信任的人要高出75%。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公眾對于科學的信任具有多面性,公眾對科學家的看法在不同層面也有差異。譬如說,公眾對于科學家履職能力的判斷就與公眾對科學家同情普通人的觀點、科學家提供信息的準確性的看法極為不同。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2019年分析報告強調了公眾態度的多面性。我們發現,公眾對醫生的信任超過對醫學研究人員的信任,尤其是在照護和關切的判斷上。然而,當涉及科研誠信的評價時,公眾對醫生和醫學研究人員均有所懷疑。
只有15%的美國人認為,醫生和醫學研究人員“完全或大體上做到”透明公開地披露由行業關系引起的潛在利益沖突。同樣,只有小部分的公眾認為醫生或醫學研究人員在所有時候或大多數時候會承認自己犯錯并承擔責任。只有不到20%的調查受訪者相信,假如發生職業或科研不端行為,醫學專業人士會直面不端行為導致的嚴重后果。
這些發現表明,公眾對于科學的態度復雜和微妙。調查數據顯示,美國人對于醫學研究的倫理和科研誠信議題一般都持謹慎或懷疑態度。我們在針對環境科學和營養學領域的科學家所做的調查中發現了類似程度的懷疑態度。與此同時,調查結果暗示了構建信任的幾種方法。某些做法能激起公眾對科學家工作的更強信任。譬如說,57%的美國人表示,當數據任由公眾公開獲取時,他們對科研發現將有更多信任;半數的美國人表示,知道科研發現會接受獨立或第三方審查時,他們對于科研發現的信任程度也會提高。
鼓舞人心的跡象是:公眾對科學家的整體信任始終處于較高的基準。皮尤研究中心近期所做的大部分調查中,有84%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對科學家基本信任或非常信任,顯著高于對商業領袖的信任,是民選官員信任的兩倍。
資料來源 American Scien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