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雷
[摘 要] 教育評價在教育改革以及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引導的角色,是對學校的教學活動進行的判定,對現階段我國的教育事業改革以及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全面推動教育發展以及現代化的新時期,我們都應該對教育評價的內容以及作用有充分的認知,并且給大眾樹立正確的觀念,著重將教育評級的標準、體系以及管理等當面進行革新,將教育評價的重點放在立德樹人、表現我國特色以及增加技術創新方面,借助教育評價改革來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新時代的教育評價改革是一個涉及國家的將來和民族命運的事件,它還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等許多要素,對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以及現代化社會的進步都有非常大的價值,教育評價改革應該從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個理念出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指導方針,為教育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 教育評價;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
一、教育評價改革應堅持立德樹人導向
教育評價的根本便是要根據學生這個教育的主體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度來推斷現下的教育是否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從前的教育評價比較偏向于對學生這個教育主體的功利性需求,對育人這方面卻不看重。這能從很多學校中看出來,因為大家都是以一個學校的升學率來判斷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質量,而從來沒有人討論過哪個學校在育人這方面做得很好,都是用成績來衡量的。這種對學校的評價雖然說是很顯而易見的,但是并不能代表一所學校的實際教育質量。
學生接受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教育評價改革應該著重注意立德樹人這個標準,致力于幫助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教育評價改革的現實意義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對于加速推動我國的教育現代化有著巨大的意義。第一,教育評價是推動現代化教育往好的方面發展的主要方式。教育評價改革是勢在必行的,因為它是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個關鍵步驟,我們可以經過教育評價對學校教育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解,再幫助學校認識到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第二,教育評價可以作為學校提高自身教學質量的管制工具。通過教育評價對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質量的檢驗,不但能夠幫助學校認識到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足之處,對國內教育事業的發展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第三,教育評價可以幫助教育教學活動達到目的。教育評價可以給被檢測對象一個目標,建立一個好的競爭環境,加快各學校開始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
三、教育評價改革要著眼于“去三化”
(一)去功利化
事實上,大部分家長以及學生在意的考試分數、升學率、文憑、證書這些評價的指標都是表現教育行業的被人熟知的外在價值,并且這些數據也確實在某方面反映了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然而只要把這些指標數據和被評價學校的利益相牽連在一起,那么就會出現與教育本體價值產生偏離的現象,比如,升學率高的、考試分數高的就可以劃分為示范學校,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學校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需求,不斷地將教育的重心轉向提高學生的分數、學校的升學率等,如果一所學校長期堅持這樣的教育方針,那么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反而可能會降低學校的辦學質量。
(二)去標簽化
實際上,通過教育評價活動的展開,許多學校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標簽。舉例說,中小學??梢越浻山逃u價活動的開展獲得“優質學?!薄笆痉秾W校”“重點學?!薄笆〖壥痉缎!薄笆屑壝!边@樣的標簽;單單是中小學校已經這么多分類標簽,更別提大學了,并且還會通過評價,把學生也分出等級來;再進一步,很可能把學者研究的課題也分出等級,這種荒誕的現象出現得尤為好笑。這樣的做法違背了教育評價一開始的目的,還會給一些學校帶來負面影響,最嚴重的是,這樣的教育評價過于偏激,會誘導學校為了得到好的評價而做出一些破壞教育評價這個大環境的事情,比如說走后門、找關系得到有害的教育評價,但是從實質上來說,這種做法對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本沒有關系,并且從某方面來講,當下教育評價的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教學領域不重視育人的結果。
(三)去官僚化
因為我國歷史悠久,且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所以在教育評教活動開展的時候,存在著一些官僚化特征,甚至個別評價結果是由某個官員私下定奪或者是根據官員的喜好來定奪的。教育評價一度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官員管束學校的方式。自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新時代之后,在教育評價體系中官本位的情況逐漸弱化,但還是會有教育行政官員插手教育評價的情況出現。
以上闡述的“三化”情況正是現階段教育評價體系中存在的缺點,應該著重這幾點進行改革,唯有這樣做,才能發現教育評價中弊端的源頭,才能根據這些開展改革工作。
四、教育評價改革須立足于“興三化”
(一)教育評價的科學化
教育評價是一項充滿理智的活動、是一個科學探索的歷程。教育評價是不是具備科學性、合理性,是關系到教育評價產生結果的真實性以及牢靠性,并且還會影響到教育評價本身作用的表現。所以,現階段新時代的教育評價改革應該從各方面進行考量,將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大幅度地提升上來。教育評價應當具備科學性,并且能夠對被評價的對象進行客觀的、準確的、公平的、公正的判斷,這就要求教育評價的方式以及評價結果的標準都應當科學化。
(二)教育評價的個性化
教育工作的基本使命是立德樹人,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可預見性,所以不能夠規定每個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去成長。并且,一個人的成長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民族文化、歷史以及所在區域的不同等,這就導致了國家在教育觀念以及用人觀念上都存在著差異,尤其是在對學生的教育評價中,大部分人都會用分數的高低來評價一個學生,學校的教學目的也變成了提高學生分數以及追求更高的升學率,這樣的現象以及做法明顯是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沒有益處的。但是,創新型人才是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十分需要的。所以,教育評價改革勢必要沖破現階段的人才培養方式,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革除掉原本不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方式,給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教育評價的多元化
事物的變化存在多樣性,同樣,教育評價也存在著多樣性。不同的人對教育有著各種各樣的需求,所以不可能用相同的標準去對教育活動進行評價。但是,從以往的教育評價中我們可以得知,它存在著不尊重及支持學生個性發展的壞處,例如:現在的高校中的學科評估,高校都為了拿到更高的名次,廣撒網,但是卻做不好精細的方面,這樣的做法,直接就導致了學校沒有了自己的特色,間接地導致了校內的學生不能夠按照自己的個性去發展,校內豐富多彩的學科也越來越少,直至消失,這是個特別讓人惋惜的事情。所以,教育評價改革應該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去進行評價,在這個基礎上還應該改革完善教育評價內的專家評價體系,將重點放在教學的質量、人才的培養,堅持以德育人的方針,這樣才能對教育評價的多樣化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實際上,教育評價這個制度在我們國家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比如,漢代的察舉制、三國兩晉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來的科舉制等,以往的這些制度都和現在的教育評價是有關系的,都是官方對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評價,并且從歷史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每一次的教育評價改革都對教育質量的提高以及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教育評價改革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它與我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對學校教學教育的發展以及現代化社會的進步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賀宇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促進新時代教育發展[J].河北教育(綜合版),2021,59(3):36.
[2].《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摘編[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1(2):69.
[3]于發友,陳時見,王兆璟,等.筆談: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邏輯向路與范式轉換[J].現代大學教育,2021,37(1):20-37+111.
[4]靳玉樂,樸雪濤,趙婷婷,等.筆談: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與制度創新[J].大學教育科學,2021(1):13-25.
[5]瞿振元,張煒,陳駿,等.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研究(筆談)[J].中國高教研究,2020(12):7-14.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