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展強
[摘 要] 注意是心理認知過程的一部分,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點。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會影響最終課堂教學的效率與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的意志力水平不同,接收的外部刺激不同,能夠維持注意力的時間長短也不同。文章基于注意的心理學概念,探究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注意力。
[關鍵詞] 課堂教學;注意力;心理學策略;探究
一、引人入勝的課堂引入
課堂引入是課程內容講解的開始,也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起點,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課程的印象和預期。
強度大、對比強烈、多重感官通道的刺激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多媒體課堂的普及和技術的優化升級,課程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力量。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引入課程內容,能夠讓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充分感受到課程內容的刺激,快速集中注意力。
設疑導入法也是一種可以快速激活學生注意力的引入方法。教師可以設計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從后續的課堂教學內容中尋找答案。這種精心設置懸疑的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欲望,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活躍狀態。
經驗導入法能夠幫助學生聯想到過去的生活實踐,更容易引起學生對于內容的情感共鳴。這種導入方式更能夠強化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興趣,也能夠達到對學生進行深層次教育的效果,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課程內容的決心。
引人入勝的課堂引入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確立明確的課堂目標,有利于教師隨后抽絲剝繭地進行講解。
二、詳略結合,重點突出
在重要課程的講解部分,可以通過給學生更多的附加信息和多樣化的內容闡述,讓學生有效接收更多的外部刺激。這些刺激能夠激起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更加強烈的心理動機,有助于幫助他們排除外界干擾,保持更加長久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通常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需要與無意注意相結合。無意注意主要是由外界自然引發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互動和新穎的案例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如何將課堂知識與生活中出現過的案例和經驗相關聯,并且習慣主動思考。長此以往,學生會將這些內容融入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當中,從而在減少意志力耗費的情況下達到對更多相關內容的關注。
學生能夠保持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課程設計中要將這兩種不同的策略進行結合使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也可以相互轉化。前期教師可以通過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的方式讓學生調動意志力進行有意注意。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形成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會開始自覺地尋找生活中的有關內容或者更容易對相關知識進行多角度思考和聯想。此時,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有意注意慢慢轉化到無意注意了。
精心剪裁、詳略結合、重點突出的教學設計更能保持課堂的節奏感,使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
三、優化語言表達方式和內容
在內容方面,教師可以在講解中添加更加生動有趣的詞匯,或者按照緊密的邏輯關聯進行講述。有連貫性和趣味性的講述內容更能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松散的語言結構和混亂的邏輯表述會使學生難以抓住重點,導致學生的思緒無法跟隨教師的引導。在表達方式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狀態和講授內容調整音調、語速、語氣等,配合生動的非語言動作,如姿態、表情等,讓學生得到更加豐富的視聽體驗。
注意力分為環境注意和自我注意。人的注意力會在環境和自我之間切換。當環境刺激相對微弱或枯燥時,學生就會開始專注于自己的心理活動或者自己的各種小動作。一旦學生開始出現神游或者頻繁活動坐立不安的現象,則很難將注意力再集中到教師的講述中。反之,如果教師能提供的講述節奏和氛圍非常引人注目,即環境刺激越大,學生則越不容易將注意力向自我轉移。
語言講述是教師授課的重要部分,在內容合理的基礎上優化表達方式,能夠讓學生自然關注和接受講述內容,從而達到深刻理解的效果。
四、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受到各種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個性和行為方式存在明顯差異。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夠更好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將注意力轉移到當前的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可以適當鼓勵學生參與不同形式的活動,以發揮學生不同的性格特色。學生會格外關注自己擅長的領域以及其他同學的精彩表現,共同配合完成課堂任務。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發揮學生各自的特長。善于觀察思考的同學可以提出見解和優化方案;擅長動手實踐的同學可以通過繪畫或者創造完成實驗過程;熱愛演講與表達的同學可以作為代表對小組的成果和想法進行最終匯報。這種配合方式能夠讓學生發揮各自的專長,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愿意關注不同形式的教學環節,展現各自的風采。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提醒方式,幫助學生維持學習興趣。對于自覺性較高的學生,如果經常在課堂上走神,教師可以通過走近學生或者輕叩桌面等方式進行提醒。對于學習方面遇到較大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利用課余時間解答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疑問,提醒學生調整學習狀態。
因材施教的關鍵是對學生的適當關注和對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保持長久的興趣和專注。
五、強化學生自主意識
(一)保持清醒的意識和平和的心態
注意力和意識清醒程度有關。人在一天中的清醒程度并不是相同的。尤其是在午后或者自身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發生昏昏欲睡或者注意力渙散的情況。同樣,過度的興奮或者激動也容易影響學生的心態,從而無法在課堂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調整好合理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習慣也會影響日常狀態,可以建議學生清淡飲食,改變不良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在課間休息時間,建議學生不要做過于激烈的運動,可以進行適當的放松活動,以便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進行新的學習課程。
(二)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排除干擾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對學科的整體認知,并規劃學習的階段性的目標。學生可以在教師的配合下計劃不同時間段的學習任務。同時,學生應當樹立學習成長的長遠目標,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夢想和責任。明確的目標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集中注意力,提升階段性學習的效率。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課堂中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干擾,可能會影響學習效率。明確的目標規劃能夠讓學生主動捕捉對于完成目標最有用的信息,屏蔽無效的干擾。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營造更加有利于學習的氛圍。
(三)學會自我減壓,做適當的注意力訓練
學生由于來自學業或者家庭的壓力,容易出現精神焦慮或者緊張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人容易感到疲憊或者混亂,引起注意力方面的障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變不正確的認知習慣,調整來自自我的壓力和不切實際的期望。同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及時找老師或者家人、朋友傾訴,或者進行一些適當的放松訓練。這些都有利于幫助學生調整自身的狀態,以便更好地迎接課堂學習的任務。
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適當學習和提升注意力有關的訓練,以提高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比如學生可以將數字1-25隨機填入5×5的表格當中,并按順序快速指出數字的位置。這種方法所需的工具簡單,時間也較短,是非常合適的注意力訓練方法。學生也可以自行學習其他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是經常出現的課堂現象,打開注意力的窗戶,才能讓學生自由地接收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知識。學生的注意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外部刺激的強度、外部刺激的新異性和學生的主觀意志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性,通過有節奏的課程設計,重點突出的內容講解,精當的語言組織等加強外部刺激的作用。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調整個人狀態,樹立明確的目標,最終達到提升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梁振東.初中生學習注意力心理障礙的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8):58-60.
[2]吳善和.數學課堂教學中調控學生注意力的策略[J].龍巖學院學報,2010,28(2):96-99.
[3]陳花.從心理學角度看課堂導入藝術[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3(14):194-195.
[4]石玉格.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注意力的策略[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1).
[5]麻莉.提高高職生語文課堂注意力的有效途徑[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9):90-92.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