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言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中國綠色債券市場蓬勃發展。但綠色債券的環境效益信息披露相對薄弱,對碳減排等數據信息披露不充分,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和準確度亟待提升。
為加強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夯實綠色債券市場統計數據基礎,4月12日中央結算公司發布《中債—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標體系”)及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數據案例,引起市場廣泛關注。該指標體系涵蓋《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所涉及的綠色行業6個大行業203個子行業,結合債券實際產生的環境貢獻,進一步補充了“實質綠”地方債和鐵道債兩大類別,設計了30個通用指標和13個特殊指標。該指標體系是國內首次依據新版目錄對細分“203+2”行業制定的定量分析指標,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該綠債數據庫近期在中央結算公司正式上線,實現了環境效益的可計量、可檢驗,并可為監管部門統計分析環境效益數據尤其是碳減排數據提供參考。為提高發行人環境效益信息披露的積極性,可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統一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在綠債數據庫中加強信息披露。一方面,建立統一的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和制度。先行探索在深圳試點應用《中債—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另一方面,依托綠色債券數據庫,加強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數據填報,環境效益信息披露以綠色債券發行人為主。
二是對符合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的綠色債券制定差異化政策,提高發行人信息披露的積極性。首先,制定差異化的監管和激勵政策。建議對“實質綠”債券的發行機構給予利息所得稅一個百分點的稅收優惠;對金融機構持有的綠色債券,建議降低商業銀行一個百分點的風險計提;建議對綠債審批設立綠色通道,不設發行評級門檻,對優質綠債發行人無需再次審批,鼓勵直接發行。其次,探索進行沙箱實驗。探索由綠色債券發行人付費,由投資人選擇評級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方式,提高評級公允性;鼓勵對穿透底層的綠色企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放開發行規模限制,幫助綠色科創企業發展壯大。最后,推動綠色債券跨境交易。允許“實質綠”債券在盧森堡、新加坡等地交易所進行境外交易,在中央結算公司辦理結算。允許境外投資者以綠色債券作為質押品進行回購交易,并考慮簽署全球回購主協議(GMRA)。
三是提高綠色債券吸引力,促進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如果綠債項目產生的碳減排量能夠給發行人帶來綠色收益,那么發行綠債就可以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發行人便有了信息披露的內在動力。發行人通過落實碳減排目標,通過交易切實增加發行人的綠色收益。建議對金融機構強制碳中和,呼吁個人、學校、餐飲等主體自愿碳中和,從消費端激活碳市場,帶動新能源發展。
責任編輯:商瑾??鹿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