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文
2021年8月5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中)指示安全部隊關閉該國邊境,加強邊境保衛工作,謹防非法移民。
自2020年8月白俄羅斯總統大選以來,因選舉結果有效性受到質疑、選后示威活動持續爆發,白俄羅斯與美國、歐盟以及波蘭、立陶宛等鄰國關系持續緊張。今年5月以來,瑞安航空迫降、白俄羅斯女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期間拒絕回國并尋求庇護等事件使雙方沖突加劇。
在歐美與俄羅斯博弈加劇、烏克蘭東部局勢持續緊張背景下,白俄羅斯成為雙方在價值觀、政治模式、經濟利益全領域進行博弈的主要場域。去年,歐盟相繼對白祭出三輪制裁;美修改于2004年通過的《白俄羅斯民主法案》,為其后續施加制裁奠定法律基礎。今年6月和8月,歐盟、美國、英國、加拿大對白經濟的支柱產業實施制裁,這些舉措均被視作“前所未有”的。此后,“難民危機”則使白歐關系陷入更加難解的泥潭。白總統盧卡申科在多個場合對西方制裁進行嚴厲回擊,并稱“如今世界發生了變化,西方國家對白俄羅斯的施壓不會得逞”。
處于俄歐之間的白俄羅斯,是繼續在大國博弈的漩渦中深陷危機,還是能夠利用地緣優勢實現轉圜?未來白與歐美俄關系又將如何發展?
5月23日,一架從希臘飛往立陶宛的瑞安航空公司客機因接到炸彈威脅而臨時降落在明斯克國際機場。白方檢查未發現爆炸物,稍后批準客機繼續飛行。檢查期間,執法人員從乘客中逮捕一名支持白俄羅斯反對派的記者和其女友。歐美一些國家對此事反應強烈。6月21日,美國和歐盟擴大對白的制裁范圍。6月24日,歐盟正式對白實施經濟制裁。與此前針對個人與實體不同,歐盟此次制裁的范圍擴大至白主要經濟部門,實施“行業”制裁,主要包括白對歐出口的石化制品、鉀肥產品、煙草制品、用于監控的軍民兩用制品等,并通過限制白獲取歐盟貸款、限制向白提供保險與再保險服務等舉措使白難以進入歐盟資本市場。在歐盟采取“行業制裁”后,美、英、加相繼跟進,對白主要經濟部門或企業祭出制裁措施。根據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總統令,美對白制裁波及國防、能源、鉀肥生產、煙草、建筑、運輸等行業以及相關領域的人士。
從范圍來看,歐美制裁所涉及的行業、企業均系白經濟命脈,這將在中短期對白支柱產業經營、融資產生較大沖擊。具體來看:一是石化產業受沖擊明顯。歐盟是白石化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2020年白對歐盟石化產品出口額為11億美元,占總石化產品出口額的30.5%。二是金融制裁將使白經濟在中短期面臨下滑風險。制裁使白難以獲取國際資本;歐洲投資銀行目前對白基建項目總額達5.5億美元的八項信貸額度也將終止,這將使該國難以獲取發展資金;而制裁還將惡化白營商環境。
但從長期看,現有制裁措施影響有限,也難以撼動白政府的執政基礎。白支柱產業之一氯化鉀出口的主要對象國為印度、巴西、中國等,歐美制裁的影響相對有限。此前,立陶宛停止通過其港口運送白俄羅斯的鉀肥,對于相關運輸限制,白、俄的談判正處在收尾階段,白總理羅曼·戈洛夫琴科稱,白將在12月前做好從俄羅斯海港中轉出口鉀肥的準備。未來,白出口成本雖有一定上升,但不會沖擊其貿易基本面。即便是白受制裁影響最明顯的石油行業,未來也可通過第三國與中介機構實施轉運出口。歐盟對白煙草行業的制裁,體現在通過限售制煙設備提高白制煙成本,但因煙草走私難以嚴格管控,白廉價煙走私進入歐盟市場現象仍存,因此制裁效果有限。
歐美對白施加行業制裁反映出在地緣博弈加劇、輿論氛圍裹挾的背景下,歐美對白政策的轉型。歐美長期以來對其奉行“平衡”策略。一方面,出于宣揚“西方價值觀”需求,歐美對盧卡申科政府長期續任及其與俄密切關系屢有批評并施加相應制裁;另一方面,為避免白完全倒向俄,歐美采取的制裁手段相對溫和、有限,僅針對白少數個人,且持續為白經濟發展提供一定資助。但是,此次歐美對白制裁呈現逐漸升級特征。這一方面是因為歐美與俄博弈加劇。白雖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有意展現出與西方合作、在俄歐間保持平衡的態度,但其經濟、軍事與俄高度融合,不僅參與俄主導的所有地區組織,更在軍事指揮系統等領域與俄密切合作。這牽動著歐美尤其是“北約東翼”國家的敏感神經。今年以來,美歐與俄在“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事件中也展開了激烈的博弈。另一方面是因為社會輿論的裹挾。瑞安航空迫降及東京奧運會白運動員拒絕回國事件的輿論走向對歐美加碼對白制裁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對白施加制裁的同時,歐盟還出臺并實施多項支持白所謂“公民社會”、獨立媒體的法案,并向白中小企業、學術交流提供幫助,映射出歐美由“安撫”白向企圖顛覆白政權的政策轉向。
對于歐美制裁,白迅速做出回應。6月28日,白宣布暫停參與歐盟“東部伙伴關系”倡議、召見歐盟駐白大使、撤回駐歐盟大使。白暫停參與歐盟“東部伙伴關系”倡議,對雙方合作打擊非法移民與有組織犯罪產生負面影響。隨后,有大量來自伊拉克、阿富汗等國的難民自白涌向白俄羅斯與立陶宛、波蘭、拉脫維亞的邊境。截至8月底,到達立陶宛的難民已近4200人,是2020年的50倍;僅8月試圖跨越波白邊境進入波蘭的難民就超過2000人。
自去年8月盧卡申科在大選中取勝、再次連任白總統后,立陶宛、波蘭兩國出于與白的歷史聯系及地緣政治目的,積極支持白反對派人士。立不僅為白反對派季哈諾夫斯卡婭提供政治庇護,更為出逃的白各界人士提供“難民身份”。但立、波兩國對中東地區難民持堅決拒絕的立場,顯示出其“道德雙面性”。根據白國家邊防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波蘭執法人員將一大批以阿富汗人為主的移民帶到白邊防哨所地段,并試圖強行迫使他們進入白領土。未來,難民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激化白與立、波等國之間的矛盾,并將使白俄羅斯困局更為難解。
作為俄歐之間的“戰略要沖”,白局勢的發展將對歐美俄博弈產生重要影響。
一是白將深化對俄合作。在歐美制裁不斷加碼下,白必將深化與俄經貿、金融、軍事合作。在經貿領域,白或將充分利用俄對其優惠條件,并利用俄港口、中介機構等渠道進行轉運出口以緩解制裁影響;在金融方面,因歐盟嚴格限制其在歐盟融資,白對俄融資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白將更加積極地參與歐亞經濟聯盟等合作倡議,為自身發展提供資金;在安全方面,俄將推動白繼續深化在俄白聯盟框架下的一體化及軍事協作,而白也有意通過對俄軍事合作向西方施壓、以促其采取讓步措施。但俄白聯合有其限度。1999年底,俄白兩國簽署了建立聯盟國家條約,正式確認兩國在該框架下實現經濟、政治、軍事一體化的長遠目標,但白隨后出于維護主權的考慮對俄白聯盟深化持擱置態度,始終未就協議中組建兩國聯合議會、統一貨幣等問題進行實質談判。未來,在歐美壓力下白雖將加大與俄聯系與合作,但盧卡申科政府也將保持對企業的控制權或對由俄收購其戰略性企業持謹慎態度,同時將對西方保持一定開放,并利用周邊國家局勢運籌和處理外交事務。
二是歐美對白政策有可能隨著白國內局勢變化而轉變。歐美對白嚴厲制裁是出于其支持白“公民社會”有可能使白政權更迭的判斷進行的。如其意識到無法實現該目標,便會對白采取逐漸軟化的立場,以避免白、俄過于接近。未來若白抗議活動漸趨消散,歐美或將對白持更加開放態度,并通過恢復部分務實合作轉而向白推動“漸進”策略。對歐美來說,在“東部前沿”抵擋俄影響力、防止白與俄軍事合作進一步深化是優先戰略目標。長遠來看,白困局將在其內部局勢趨緩后逐漸紓解,但俄美歐圍繞白俄羅斯問題的博弈將會持續。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實習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