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阿富汗局勢劇變之際,該國著名女導演薩赫熱·卡里米在社交媒體發文呼吁:“請幫助我們,讓世界關注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
長期社會動蕩導致阿富汗的經濟很難持續發展,其中包括電影業。1933至1973年是阿富汗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相對穩定的時期。1946年阿富汗第一部電影《愛與友誼》誕生,這是一部與印度合拍的愛情歌舞片。1949年阿富汗舉行首次議會選舉,電影業此后煥發生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蘇聯的援助下,一些對電影感興趣的阿富汗人獲得學習機會。同時,當地電影院向男女觀眾開放,放映本國和好萊塢、寶萊塢的最新電影。1968年阿富汗電影公司成立,這是個類似于國家電影委員會或電影局的官方機構,同時也制作電影,主要是紀錄片和新聞短片,介紹政府會議和重大事件等,在故事片開始前放映,有點像中國老電影觀眾曾經熟悉的《新聞簡報》。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戰亂。阿富汗電影業被迫中斷,許多電影人背井離鄉。1989年蘇聯撤軍,1992年其扶持的阿富汗政府倒臺,1996年塔利班奪取政權,包括電影在內的藝術、文學在公開場合禁止,此后全阿富汗的電影院關閉,大量影片拷貝被毀,只有少量被酷愛電影藝術的人冒著風險保存下來。
當時,一個名叫伊布拉印·阿里菲的阿富汗青年秘密保存了總長超過8000小時記錄著阿歷史文化的膠片,后來被轉為數字模式。
2015年,酷愛阿富汗歷史的新西蘭導演皮耶特拉·布萊特凱里與阿富汗電影公司合作,將這個故事拍成了大電影,名為《膠卷救援任務》。
2001年美國入侵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被推翻,電影在阿富汗解禁。2003年阿富汗電影工作者拍出了《奧薩瑪》,由本土電影人斯迪克·巴爾馬克導演,講述了窮人家的少女奧薩瑪以幼小身軀承擔起供養母親和奶奶的責任的故事。為了方便奧薩瑪外出工作,母親無奈給她女扮男裝,最終還是被識破。
《奧薩瑪》獲得伊朗著名導演莫森·瑪克瑪爾巴夫的大力支持,他不僅出資2.1萬美元承擔了全部經費,還親自擔任制片人,并把這部片子帶到戛納電影節。莫森本人又于2001年拍攝了名片《坎大哈》,他的大女兒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在2003年拍攝了《下午五點》,小女兒漢娜·瑪克瑪爾巴夫于2007年拍出了《佛在恥辱中倒塌》,父女三人專攻阿富汗題材,揚名世界影壇。
2002年,蘇聯入侵時期流亡法國的阿富汗電影人阿提克·拉希米重返故土,兩年后創作了故事片《土地與塵埃》,該片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講述的是一位在戰火中失去家園和幾乎全部親人的阿富汗老人,帶著因爆炸失聰的五歲孫子前往遠方礦區尋子報喪的故事,真實反映了阿富汗人民遭受的戰爭創傷,發人深省,打動人心。
此次發出“求救信”的女導演薩赫熱·卡里米出生于德黑蘭,父母是阿富汗難民。她年輕時在捷克斯洛伐克專攻電影學,獲博士學位,2012年搬回喀布爾,從事紀錄片創作工作,特別關注阿富汗女性題材,先后于2010年、2016年拍攝了紀錄片《方向盤后面的阿富汗女人》《帕麗卡:進入男性領地的女人》。
2019年,薩赫熱·卡里米用了四年時間拍出了自己的故事片處女作《喀布爾的女人們》。這部電影取材于真實故事和人物原型,全部在阿富汗境內拍攝,在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并獲得“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提名。2020年,她擊敗四名男性候選人,成為阿富汗電影公司史上首位女主席。
現在美國撤出阿富汗,如果阿富汗不同政治力量能夠達成和解和共識,徹底結束戰亂,將賦予當地人民在和平中重建家園的新機會,希望當地電影業也能享有這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