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
當前敘利亞局勢顯著改善,但仍存倒退風險。圖為2019年7月,在被反政府武裝頻繁襲擊的敘北部城市阿勒頗,當地兒童正在放風箏。
7月18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在首都大馬士革就任新一屆總統,開啟了他的第四個總統任期。在今年5月舉行的大選中,巴沙爾擊敗了其他兩位競爭對手——前國防部長阿卜杜拉·薩盧姆·阿卜杜拉和“解放敘利亞民族陣線”前秘書長馬哈茂德·艾哈邁德·馬雷。此次選舉的投票率高達78.64%,顯示出民眾對敘利亞未來的信心和期待;而巴沙爾95.1%的高得票率,則顯示出他在敘利亞執政地位的優勢。
2014年至2021年,在巴沙爾第三任期,敘利亞發生了諸多積極變化。首先,從內戰形勢看,敘利亞政府控制區極大拓展,反對派武裝力量式微。2014年敘利亞政府面臨的戰場形勢較為危急,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在敘北部、中部和南部多地發動反攻,一度逼近大馬士革城區。2015年,俄羅斯及什葉派軍事團體協助敘利亞政府軍發動反攻,先后肅清了敘中部和南部的反對派軍事團體。此后,敘利亞反對派武裝被壓縮在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及其周邊區域,敘政府軍收復了大面積土地,戰場形勢得到極大改善。
其次,敘利亞國內政治分歧有一定緩解。當前,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上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例如,通過阿斯塔納機制,幫助敘利亞穩定國內局勢,防止沖突升級;通過俄羅斯主導的索契機制,以“憲法委員會”為平臺,以撰寫新憲法為途徑,推動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政治團體進行和解。
再次,敘利亞國內恐怖襲擊數量顯著減少。位于敘利亞國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遭受重創,已經不再控制敘國內主要地區,極少數殘余逃竄至敘利亞和伊拉克邊境地帶。根據國際恐怖主義數據庫與聯合國數據,敘利亞國內的恐怖襲擊數量顯著降低,從2016年達到峰值的14次,降至2020年的兩次;戰爭造成的平民死傷人數也大幅下降,從2014年的18038人降至2020年的1528人。
最后,敘利亞政府的外交環境也有所改善。隨著戰場形勢的逐漸穩定,曾經反對甚至敵視敘政府的國家,逐漸重新開啟與敘政府的溝通交流。2019年初,巴林、阿聯酋等國重新開設駐敘使館;2018年,蘇丹領導人訪問大馬士革,埃及也在阿拉伯國家聯盟內部呼吁各成員國重新接納敘政府的合法席位。在巴沙爾第四任期就職當天,“歐盟候選成員國”塞爾維亞也表示將會重開駐敘使館。
然而,巴沙爾的第四任期仍面臨多方挑戰。首先,敘利亞的經濟形勢持續惡化。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對敘經濟和社會環境造成極大破壞。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相比2010年,2021年敘利亞經濟縮水了60%,敘貨幣與美元匯率也從2010年的50∶1急速貶值至2021年7月的2500∶1。此外,敘國內基礎設施毀壞嚴重,尤其在德拉省、霍姆斯省、阿勒頗省和代爾祖爾省等飽經戰亂的省份。甚至有機構認為,敘利亞需要一萬億美元資金來開展戰后經濟重建。
但是,敘利亞政府的財力早已捉襟見肘。2021年度敘利亞政府財政預算甚至不到30億美元,難以獨自開展戰后重建工作。敘政府的石油產量也大幅下降,2020年產量僅為2.2萬桶/日,是2010年產量的10%。與此同時,根據聯合國2019年的統計數據,80%的敘利亞民眾處于“極端貧困”狀態,需要敘利亞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幫助。
第二,敘利亞的安全形勢仍然存在風險。一是敘利亞國內局勢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十余萬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及其家屬仍然盤踞在敘北部伊德利卜省及其周邊區域,與敘利亞政府軍呈對峙之勢。敘利亞北部庫爾德人控制區域,一方面與敘利亞政府關系微妙,力圖達到某種自治狀態,另一方面也與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彼此警惕。
二是在敘利亞南部的戈蘭高地和周邊區域,敘利亞持續遭到以色列襲擊,并且面臨爆發大規模沖突的風險。以色列聲稱敘境內什葉派軍事團體得到了伊朗支持,要求其不得向這些軍事團體轉讓防空導彈和重裝武器裝備,也不得將這些團體部署在戈蘭高地附近。為震懾伊朗及敘境內什葉派武裝,以色列從2015年以來不斷發動襲擊,打擊敘境內軍事目標。隨著敘局勢逐漸穩定,以色列的襲擊可能遭到什葉派軍事團體的大規模報復,進而引發地區沖突。
第三,敘利亞國內政治和解進程仍存倒退風險。雖然已有促進敘國內和解的國際機制,但敘政府與反對派的矛盾仍非常尖銳:敘政府仍將反對派團體視為“恐怖組織”,堅持現行2012年憲法的合法性,僅同意對其進行修訂而非重新撰寫;反對派團體則堅持要求巴沙爾下臺,呼吁推出新憲法,重新劃分國家權力。
此外,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就敘利亞未來安排存在分歧。土耳其希望在敘北部的反政府軍事團體得到保留。伊朗則鼓勵敘政府通過軍事手段肅清領土上所有反對派軍事力量。俄羅斯則呼吁所有外國勢力撤出敘利亞,這一主張與土耳其、伊朗兩國立場抵牾。但涉及敘利亞問題,俄羅斯仍需要來自土伊兩國的支持。
最后,敘利亞政府仍然受到美歐制裁。美國、法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仍拒絕承認敘政府的合法性,并通過制裁向敘政府施壓。2011年敘內戰爆發后,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第13572和13573號行政令,對巴沙爾和敘政府高層進行制裁。2020年6月,美《敘利亞平民保護法》正式生效,制裁對象包括敘政府官員和與敘政府開展經濟往來的外國企業和個人。與此同時,歐盟也對敘政府進行制裁,包括禁止從敘進口石油,限制和凍結敘中央銀行在歐盟資產,禁止向敘出口一些裝備和技術等。美歐制裁極大阻礙了敘利亞的戰后重建,同時也使該國疫情危機加劇。受制裁影響,敘政府外匯收入減少,在醫療資源本就匱乏的同時無法購買到充足的防疫物資和藥物。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關注敘利亞問題并助力其戰后重建。2021年4月,筆者曾訪問敘利亞駐華使館并與敘駐華大使伊馬德·穆斯塔法博士進行交流,其間大使不斷表達對中國的感謝之情。穆斯塔法博士提到,中國在疫苗量產初期,就向敘利亞提供了數十萬支疫苗,援助敘利亞抗擊疫情,這讓敘利亞人民十分感激。中國一直主張,依據“敘人主導、敘人所有”的原則,尊重敘利亞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通過政治對話解決紛爭。未來,中敘之間的溝通往來有望進一步加深。
(作者為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