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陽?
自2021年4月以來,東盟各國相繼出現了比以往更為嚴重的第三波新冠疫情。首先是東盟成員國中的“防疫優等生”越南淪陷,接著原本疫情不那么嚴重的柬埔寨、老撾、泰國也陷入防疫困境。其中越南累計確診病例在3月31日還只有2603例,隨后確診病例呈幾何級增加,日增確診病例連續突破1000例、2000例、3000例、5000例。到8月5日,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18萬。柬埔寨累計確診病例從4月1日的2440例增加到8月5日的8.02萬例。老撾從4月12日開始出現新增病例,至8月5日已從4月中旬的49例增加到7300多例。泰國累計確診病例至8月5日已接近7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5600人,目前泰國在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中排名第10。
其次是東盟所有國家的新冠疫情都日趨嚴重,累計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創了新高。到7月底,東盟各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合計突破700萬,單日新增病例突破了10萬,死亡病例超過15萬。截至8月5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是印尼,超過356萬,死亡病例超過10萬;菲律賓確診病例達到162萬,死亡病例為2.8萬;馬來西亞確診病例超過120萬,死亡超過1萬;新加坡7月下旬在時隔三個月后再度出現外籍勞工宿舍的群體性疫情,學生群體中也出現了感染者;緬甸因為政局的變化,疫情防控曾經一度停滯,近階段接受檢測人群的感染率一直在30%左右,最高達到了40%,截至8月4日,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1.5萬,死亡病例達到10695人。
第三是這一波疫情持續時間長,未來前景仍難預料。東盟的第三波疫情至今已超過四個月,雖然各國采取了比以往更嚴厲的防控措施,并且加快了疫苗的注射進程,但是新增確診病例并沒有出現減少的勢頭。
第四是第三波新冠疫情對東盟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其中越南制造業的發展勢頭嚴重受挫,股市急劇下跌。旅游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在第三波疫情的沖擊下,剛要重張的泰國國際旅游活動再次全面歇業。緬甸則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難以維持日常生活。因為疫情的影響,近期世界銀行普遍調低了東盟各國2021年的經濟增長率,東盟各國自己也對經濟走勢比較悲觀。
東盟的第三波新冠疫情來勢兇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新冠病毒的變異及其傳染性的增強。始于印度的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已傳播到全球132個國家和地區,專家稱其傳染性是此前新冠病毒的數倍甚至幾十倍,而且病毒載量高、潛伏期短、感染后特征不明顯。
二是社會經濟的壓力使得東盟各國不能采取極端的封城閉市措施。越南一直試圖利用本國新冠疫情不嚴重的歷史機遇,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而且不到萬不得已工廠不停工,最后導致工業園區中出現了大規模感染。新加坡在今年7月初宣布放寬堂食的限制,并恢復國際旅游,縮短外國游客入境后的隔離時間甚至取消隔離,但很快就出現較大規模的社區傳播,不得不再度收緊政策。泰國還一度開放了普吉島的國際旅游,但很快不得不終止。
三是東盟各國的防疫措施存在漏洞。東盟各國的防疫物資普遍短缺,連制氧設備都需要緊急進口,且各國民眾疫苗注射比例偏低。
四是東盟各國之間的相互影響。東盟成員國之間允許民眾自由流動,第一波疫情暴發之前,大量來自老撾、緬甸、柬埔寨的人員在泰國務工,泰國在2020年1月暴發疫情后,大量外籍勞工回歸老撾、緬甸、柬埔寨,給這三個國家的防疫帶來了嚴峻挑戰。緬甸的疫情在2021年4月再度惡化之后,大量緬甸人又涌入泰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泰國的疫情防控,泰國的感染者隨即又向老撾、柬埔寨流動,客觀上導致了這兩個國家的疫情的加重。
五是聯合自救不夠得力。東盟雖然在內部強調加強防疫合作,也設立了超過2000萬美元的東盟新冠疫情應對基金,并用其中的一半來為成員國購買疫苗,但上述資金顯然不能滿足東盟各國的需求。
六是國際援助有限。西方國家對東盟的疫情防控不僅沒有提供多少實質性的幫助,反而從政治上打壓、抹黑中國對東盟的抗疫援助以及中國與東盟的疫情防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