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彥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堅持“黨建引領學校全面發展”的工作理念,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濃厚的黨建氛圍引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努力形成各項工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提升組織生活活力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現有204名黨員。黨員隊伍如此龐大,如何保證組織生活質量,提升組織生活的活力?如何實現政治學習和業務研究相融合?校黨委結合學校實際,在原有四個年級支部的基礎上,將語文、數學、英語、文綜、理綜、圖音體等科組編排為10個黨小組,將每周一次的科組會與黨小組組織生活會有機整合。這樣,在每周一次的集會上,教師首先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然后開展科組的教育教學研討,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科組會與黨小組組織生活會的有機整合,讓各科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時,更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來改進教育教學,并引導教師深度挖掘學科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一步拓展學科知識所具有的價值傾向、家國情懷等,在教授學科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引導和道德素養的熏陶。
例如,在歷史科組中,教師首先學習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學習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分析、研究各種歷史問題和現象。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研討,并確立了教學策略:學習歷史不是簡單的歷史知識學習,而是要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課堂上要通過實地調研、材料分析、專題學習等方式,讓學生更親切地認識、理解偉大祖國的發展和奮斗歷程,讓他們為偉大的祖國感到自豪,進而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的遠大志向。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把中青年骨干教師吸收入黨、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是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
學校黨委書記馬瑛介紹:“‘雙培養就是借助名師工作室,發揮黨員名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引領中青年骨干教師發展。在名師工作室這個平臺上,內練和開放相結合,名師充分發揮自身輻射作用,組織成員教師在校內外開展一系列研修活動,充分展示骨干教師學習和研究成果,并在展示中汲取建議,豐富經驗,提練成果,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加大發展骨干教師入黨培養力度,及時把政治過硬、教學成績突出的青年教師吸收入黨。學校黨委經常性組織名師工作室‘雙培養對象聽黨課、參加主題黨日活動、列席黨員大會、參加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等活動,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培養對象提交入黨申請書后,學校黨委會指派兩名黨員名師作為培養導師,在發展期間給予培養對象思想政治和教學業務的雙重指導,切實保障發展黨員的質量。”
學校名師工作室成員劉霞,是數學組骨干教師,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馬瑛是她的導師。入職以來,榜樣的引領成為劉霞成長路上最堅實的后盾。劉霞說,“我一直稱呼馬書記為‘師父,從我入職到現在,除了在專業上的傾囊相授,他還在政治思想方面引領我進步。”雖然還不是正式黨員,但劉霞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除了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黨員活動,她還主動承擔數學科組新教師的指導老師,手把手地向新教師傳授教學經驗,使新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關懷學生學習生活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承辦新疆內地高中班已有15年。新疆學生在學校要度過4年的高中學習生活,每年只能在暑假回家一次,不可避免會思念家鄉和親人。“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學校打造成新疆學生的家,讓每一位老師都成為他們的親人。‘黨員教師與新疆學生結對子的導師制活動,就是始于這一初衷。導師既是老師又是家長,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給予新疆學生關心和輔導,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導師制”設計者馬瑛說道。
從新生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導師制”便正式啟動。學習上,導師會為學生選購合適的教輔材料,并在課余時間為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輔導;周六日,導師會帶著學生走出校門,或登高望遠,或看場電影,或品嘗美食;寒假時,導師會帶學生回家過一個溫暖的春節,體驗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校園里,時常能見到新疆師生散步的身影,那是他們在交流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
黨員教師黃艷芬是一名特殊新疆學生的導師。這位學生性格內向,與同學難以交往。初到蓬城,他無法適應廣東的天氣和住宿環境,而且內心充滿了自卑、抑郁和想家的情緒。于是,黃艷芬在課后經常與他談心,鼓勵他當課代表,利用節假日一同外出,鼓勵他多與別人交往,為他組織生日會……漸漸地,該名學生對黃艷芬敞開心扉,開始努力適應校園的學習和生活,半個學期過去,他便從原來的不及格躍到年級第二。
積極推進文化育人
文化是深厚的育人力量。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將校園文化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道德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為期2個月的“百年心向黨,書香氣自華”書香文化節,以“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主旋律,開展了“書香校園,詩響培英”主題活動、校園心理活動月作品征集、“美育載道 匠心傳承”工藝作品比賽、“學史愛國”黨史團史知識競賽、“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演講比賽決賽、年度社團評優暨“禮贊建黨百年華誕,彰顯特色社團文化”主題匯展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以閱讀、演講、手工藝、校園心理等社團活動為載體,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
“禮贊百年心向黨,同心共筑中國夢”文藝匯演中,學生深情歌唱《唱支山歌給黨聽》《追尋》《少年中國》,唱出心中對黨的熱愛與祝福;齊聲誦讀紅色經典《沁園春·長沙》《青年·志》,分享《一片丹心,赤誠向黨》《黨是我心中最亮的星》等紅色故事,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全校師生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同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演講活動,學生用鮮活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講述了何寶珍、林基路、周文雍等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述說了平凡的村支書帶領鄉親奮戰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描繪了新疆在黨的領導下呈現出的團結和諧、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美麗畫卷,表達了對黨的崇高敬意和對祖國的深深熱愛。
……
學生努爾扎提·努爾麥麥提深有感觸:“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這些來自天山各地的學生能夠到內地城市學習。我要繼續努力學習,將來為建設更加美麗的新疆貢獻力量。”學生黃嘉琪感言:“只有奮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會向著心中的理想努力奮斗,書寫精彩人生,開創幸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