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麒 劉子涵
摘 要:中國的地攤市場最早可追溯至夏朝,發展至今經歷了多次繁榮和衰退,在每次衰退后又會再次涌現,并在以往的基礎上根據社會、政治、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新的發展。本文聚焦于上海的地攤經濟,通過問卷星對上海市民進行問卷調研;同時以安義夜巷為研究對象,對周邊居民、地攤組織者、擺攤人員進行調研,然后采集地攤經濟的相關數據,以及通過個人擺攤實踐經歷,對上海的地攤經濟進行分析,初步總結了上海地攤經濟的發展模式及未來方向,為后疫情時代地攤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攤經濟;市集;夜市;后疫情時代;上海安義夜巷
本文索引:沈一麒,劉子涵.<變量 2>[J].中國商論,2021(19):-031.
中圖分類號:F2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0(a)--03
1 引言
地攤經濟,俗稱“馬路經濟”“路邊經濟” [1],通過占用一定的城市公共區域以流動或固定形式擺攤,獲得收入來源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在上海,類似“市集”“夜市”“夜經濟”的詞語用得更多,如 “安義夜巷”等。我國的地攤經濟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史學家們在當時的遺址上發現了許多貿易貨物,并推測應該是在市集上用于交換或者販賣的商品[2]。西周時期,《周禮·地官·司市》中“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描述的就是當時的市集。隋唐期間,坊市制度是我國古代城市布局和管理的基本模式。“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是對早市場景的素描,類似趕集[3]。到了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時的地攤文化,從事經商貿易的人數多、范圍廣,市場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4]。新中國成立后,考慮到營業資格、環境衛生及市容文明等問題,政府嚴格禁止民眾擺攤,地攤經濟曾一度呈衰退趨勢。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地攤經濟再次興起。2020年6月,上海市政府舉辦首屆上海夜生活節[5],地攤經濟一下子在全國火了起來。此次發展地攤經濟的初衷是給受疫情影響失去收入或低收入群體開辟嶄新的謀生渠道,刺激市場經濟。當全民跟風的熱度褪去后,地攤經濟究竟還能火多久[6]?地攤經濟是否還能對上海未來的經濟有影響?這些都是當下政府相關部門和地攤主體關心的社會民生問題。
本文選擇上海市典型的地攤夜市——安義巷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相關的人物、組織、流程等調研分析,對上海地攤經濟的發展模式進行總結,對上述一系列問題進行初步探討,為相關群體和研究者提供借鑒,并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為上海經濟在后疫情時代的發展提供參考。
2 地攤經濟的問卷調查與分析
為了考察上海市地攤經濟的發展現狀,作者采用了問卷法、文獻法、訪談法和實踐法進行調查研究與分析。
問卷法是通過問卷星系統設計并向用戶推送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上海市民。調查問卷共設計各類問題13個,涉及年齡層次、商品價格、購買便利與節約時間、商品質量及售后,還有關于個人對于上海地攤經濟的認識等。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574份,結果顯示,人們愿意購買地攤產品,理由是價格優惠,占比50.87%;認為購買方便和節約時間,占比55.23%,不愿意購買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商品質量粗糙,占比63.94%;認為售出商品沒有售后保障,占比63.07%。55.57%的被調研市民認為地攤可以給周邊商場帶來人氣,50.35%的人認為地攤能夠促進消費流通。除此之外,地攤經濟還可以方便市民購物、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提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以及展現當地文化。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市民認為地攤商品質量無保證、市場管理秩序混亂、配套法律法規不健全、影響交通和市容、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等,因此,要想使得地攤經濟得到進一步提升,需要各個職能部門相互協作共同改進。
3 安義夜巷調研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地攤經濟,研究人員通過電話采訪以及實地走訪了上海幾家市集,匯總信息。
上海的市集通常是某個商場或商業公司在其范圍內的空地、天臺等區域組織市集。因為有了專門的主管部門,相對傳統意義上的擺地攤,市集的地攤活動更規范、更整潔,避免了很多問題。如表1所示,就是上海幾個特色市集的介紹。
由表1可知,不同地方的市集針對的客戶群體不一樣,地攤活動和文化特色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安義夜巷市集為例進行具體分析,說明市集的發展模式與文化特色。
3.1 規劃和客流
上海安義夜巷是地攤市集成功的典范,由上海靜安嘉里中心負責管理。它的范圍包括靜安嘉里中心南北區之間長264米的安義路,再加上南區小廣場搭建的舞臺,總體面積可設置超過70個攤位。假設在一個消費者眼中,20%的攤位具有吸引力,并在這些攤位上平均待上5分鐘,那么一個夜市至少需要60個攤位來保證每個消費者擁有1小時的“夜市時間”。夜市入口分設在南北區商場,出口設在街道兩端,整個場地相對封閉,總體流線簡單統一、與開放式的集市相比,如此設計可增強各個鋪位的可達性。安義夜巷與商場店鋪聯通,消費者逛累了可坐下來喝一杯,無形中帶動了商鋪的收入。此外,兩處街區內部設置了一些臨時座椅,提高了逛街體驗,自然也利于延長逗留時間。
3.2 業態和產品
在整個安義夜巷市集的業態分布中,占比最高的為零售業,約占45%,具體以各類設計師原創產品(如配飾、擺件、包、帽等)為主,同時增加了花卉、香水、護膚品等連鎖品牌產品,琳瑯滿目的商品極大豐富了消費體驗,延長了逛街時間。排名第二的業態為餐飲業,約占38%,這類攤位在經營時會避免重油煙食品,選擇一些輕食,具體包括兩大類:一是西餐小食,比如炸雞、薯條、漢堡等;二是清涼飲品,比如冰淇淋、凍酸奶、椰青等。緊隨零售和餐飲的業態為娛樂類攤位,約占15%。這些攤位主要體現為在入口區域布置大量彈珠堂、投籃機、娃娃機、扎氣球、套圈等互動攤位,吸引了大量的親子家庭和青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