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旺
摘 要:為踐行我國提出的教改內容,教師要進一步研究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教學活動,充分滿足學生成長提升的個性化需求,立足于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給出創新現有教學環節的方法。基于以上背景,可以發現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可實現高效教學,本文將從利用此種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出發,闡釋對教學目標、學生、活動設計內容和評價采用差異化教學的具體辦法,以期為教改提供支持。
關鍵詞:中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策略
所謂差異化教學法指的是按照學生所呈現出的性格、興趣等設定與其發展規律契合的活動,充分滿足每個個體的成長規律,區別于以成績分層的方式,更為全面的考量學生能力提升的需求,以此完善教學內容。中學數學的難度適中,但仍存在著較為困難的問題,因此若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將不利于能力水平不一的學生生成興趣和理解知識,由此說明應用差異化教學法的積極意義。
一、中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差異化教學的必要性
差異化教學法的引入對接學生個性需求,需要教師以其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為出發點,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借助多種學情調研工具確定學生的基本情況,由此踐行了生本理念,體現出對主體身份的重視程度。運用此種方式,實現了主體角色的互換,更為重視學生的反饋,有助于結合其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設置相匹配的提升內容,從而保證其朝著不同的方向成長,逐步構建符合自身認知特點的思維體系。社會的變革體現出創新的重要性,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人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展示,僅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回答的方式很難激發學習熱情,自然不利于展開數學研究,應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可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利用合理分組的方式,將思維特點不一的學生構建成一個整體,在不斷的交互中各抒己見,針對同一問題給出不同思考方向、不同解決形式的方案,有效促進思維碰撞,刺激創新意識的產出,對于塑造新時期優秀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1]。
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差異化教學的策略
(一)對教學目標分層
傳統教學模式下,開展教學活動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忽視了能力生成與素養提升的現實作用,因而國家教育部門深刻認識到這一問題,積極提出課標標準,要求教育的目標要多元化,并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學中要針對三個層面進行分層:首先,要明確教材中多包涵的理論知識,確定經過講解后學生需要予以掌握的知識點,區分好掌握與了解之間的差別,就重點內容詳細闡釋,為后續能力提升打好基礎[2]。說明教師要立足于教材,考量其中的重難點,結合考綱要求,就學生知識與技能層面設定目標;其次,數學問題的解決并非只有一條道路,其可應用的技能方法較多,一道題目可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解答,教師要明確在該知識點教學中需要強化的解題思路和數學方法,并且確定數學模型構建的指向性要求,從而為學生學習此部分內容設置技能與方法的目標;最后,核心素養的滲透是素質教育的最終需求,借助教學活動的展開,要刺激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的生成,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踐生活之間的聯系,學會使用數學語言分析生活化問題,因此教師要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設置目標。結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差異化模式要針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設置具有分層特點的目標,使得更為貼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并能夠根據理論內容的改變調整具體目標,契合差異化教學模式作用的要求[3]。
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的內容時,要設置分層教學目標,結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此部分知識在講解中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設定對應目標。知識與技能層面:學生需要在體驗勾股定理驗證的方法后,對其內涵有一定的認識,明確其能夠反映出的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從數量和圖形特征兩個層面認知勾股定理,并能夠利用定理進行簡單計算和解決實踐問題。在技能與方法層面:學生需要明確數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夠形成“觀察-猜想-總結-驗證”的問題解決步驟模型,體味數形結合思想的作用,能夠感悟到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模型構建的重要性,并可構建簡單模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從勾股定理的學習中體會到數學推理的積極意義,有意識的作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提升對應用數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程度,從而感受探究的快樂,對于我國傳統數學定理有基本的認識,樹立熱愛祖國的精神。按照所設定的分層教學目標,開展實際活動。
(二)對學生進行分層
對學生分層是差異化教學的關鍵點,區別于傳統以分數確定其發展層次的方式,要全面考量每個個體的發展情況,依據其現階段的發展水平,利用最近發展區設置滿足激活內源動力的教學活動[4]。為深度調研學生的情況,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在學前測試階段,合理設置問題,考察其知識掌握、能力水平和數學方法的應用水平等,結合大數據的分析報告,生成學情調研總結,基于此明確其在學習方面的優缺點,有利于合理設置優化方案。為避免出現斷層的現象,教師要盡可能縮小學生間的差距,在與其交互中感受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及時掌握學習狀況,根據調研結果設置差異化的目標和方案,體現出對每個獨立個體的尊重。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每個學生均能夠開動腦筋,聯系之前學習的內容,但對于部分學生可能更為困難,在此種情況下要題體現出差異化教學的核心任務,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引領其感受數學的魅力,最終走向終身學習之路,因而教師要立足于每個個體在接受能力和學習習慣上的差異,不放棄任何一名成員,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為社會建設輸送人才。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過程中,結合大數據對預習中給定的測試題進行分析,出具學情報告,明確班級學生所處的狀態,對學生初次分層,確定其在課程中應當提升的部分。對于能夠準確回答出測試題答案的學生,要在課程進行中對勾股定理的形成過程予以明晰,掌握其中應用的割補、拼湊等方法,并能夠結合教師所給定的練習題,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勾股定理的實際應用,強化與生活間的聯系,對接三維教學目標;對于能夠回答出大部分題目的學生,要重點加強其對于抽象模型的構建程度,能夠從數學題目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并利用三邊關系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其探究、總結的能力層次;對于沒能回答出測試問題的學生,重點加強其對勾股定理公式:c2=b2+a2的認識,幫助其辨別其中各字母代表的含義,在給定數據條件的前提下可準確計算,重點提升其計算能力,對于知識內化可在后續的練習中逐步深入。
(三)設計差異化教學活動
在對教學目標、學生情況進行有效分層后,需要結合分層結果優化教學活動的設計工作。利用多種方式方法,考量方法聯用的舉措與作用,形成完備的設計規則,創新現有的形式,耐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答疑解惑。結合之前對學生情況的調研結果,為其創建生成性檔案,衡量學習能力,按照強弱搭配的方式,按照興趣分組,對于組內綜合素養較為優異的學生,鼓勵其樹立榜樣,做好“小先生”的角色,帶領其他成員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并從旁指導,為不同的成員確立其在組內活動中的角色和位置,重點關注中下等的學生,就其目前的進步予以鼓勵。不同的學生接受表揚的喜好有所不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從性格出發,優秀的人鞭策,防止驕傲,有待提升的人放大優點,增強信心,以此使學生認識到教師對于學習的關注。而有些學生較為懶惰,僅通過言語上的表揚無法促使其進入到學習情境,適當引入競爭機制,為每個小組設定研究主題,并明確組內成員的不同任務,對于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成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可以為小禮品、積分等,創建和諧的趣味性課堂氛圍。因此,為達到差異化教學的目標,要從教學中涉及的要素出發,規劃流程,將課前、課中和課后加以聯系,形成連貫的課堂。
例如,在講解有關反比例函數的問題中,給出合作探究的題目:在第一象限中放置一正方形,其四邊平行于坐標軸,邊長為3,假若點A在直線y=x上,且其橫坐標為1,先給出一雙曲線,表達式為,且與正方形存在交點,求出k的取值范圍。此題考查反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交點確定的知識點,且聯合圖形知識,屬于綜合體的范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教師在精準分組后,鼓勵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帶領小組成員互動,分析題目,關注能力稍弱同學的反饋,確定其在題目思路構建中所面臨的困難。部分小組能夠自行繪制圖像,而對于沒能畫出草圖的小組,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可能的圖樣,啟發其繼續探究,學生基本均可結合圖像求出A點的坐標(1,1)和C點坐標(4,4),接著采用分類討論的方式,確定了k的取值范圍1≤k≤6。
(四)給出差異化評價內容
教學閉環的形成離不開評價環節,差異化教學亦如此,教師要尊重個體發展的多樣性與特異性,針對其階段性的發展情況給出對應的評價結果。引入學生互評和自評的方式,在分層教學活動結束后,小組內成員需要針對其他成員的態度、思路準確性、提升空間等給出評價,自身也要注重反思,回顧之前的研究過程,寫下或者分享給其他人,教師結合學生互評和自評的結果,更為客觀的看待其具體表現。聯系之前的表現,不僅要從能力和思維水平的跨越層次入手,還要加入學習態度、習慣、優劣勢等全面評定,區別于總結性評價中以成績定論的方式,著重考量其動態生成的效果。對于不同的學生給出針對性的優化辦法,加入鼓勵的話語,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記錄在學生檔案中,以便于復習階段設置差異化的復習計劃與目標,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上一部分提到的活動中,在此過程中,設定鼓勵目標,對于在最先完成的小組予以積分的獎勵。要對一開始沒有形成雙曲線以及一次函數圖像y=x相交圖像、無法確定交點坐標但最終參與進來的學生予以表揚,并不斷激勵其迎頭趕上,考慮到每個同學。對已經能夠獨立完成結合圖像求出A點的坐標(1,1)和C點坐標(4,4),能夠采用分類討論的方式,確定了k的取值范圍的學生采取增加學習積分的鼓勵措施,充分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通過此種差異性的設置評價內容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與其他人之間的差異,同時教師也要在評價的基礎上注重反饋和刺激最近發展區。舉例說明:在完成以上的評價活動后,就難以在第一時間參與的學生要布置根據要求畫出一次函數、雙曲線圖像、二次函數圖像的作業,比如在同一坐標軸中畫出y=5x+6、、y=3x2-5x+3的圖像;對于已經能夠完美分析題目的學生可更換題目條件,例如:其他條件不變,雙曲線更換為y=3x2,求出相應的數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能夠提升對差異化教學方法的認知程度,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可通過何種辦法能夠提升應用效能,進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學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丁美龍.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7,10:119.
[2]謝忠海.淺談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8,02:55.
[3]馬小剛.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12:12-13.
[4]宮淑晶.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差異教育的分析[J].新課程(中),2019,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