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如嫣
【摘要】本文以 “停課不停學”的網絡教學為背景,通過問卷調查對某小學語文在線教學的實施進行研究發現:該校網絡教學形式多元,教學資源多樣,教學時長適宜,學生參與度較高,適合小學生學齡特點和教學要求;同時也發現:該校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學實際效果無法保證,師生網絡互動操作難度大,部分教師存在技術難題等。為保證教學實際效果,需要加快線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關鍵詞】停課不停教;小學教師;
伴隨著我國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加上我國教育事業全面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網絡教學也成為特殊時期一種重要的教學途徑。小學開展網絡教學工作是保證“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應急之舉,也是“互聯網+教育成果”的有益運用和實踐探索。本次緊急大范圍使用網絡在線教學,一方面展示了網絡教學的巨大優勢,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網絡教學需要進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一、疫情防控階段小學語文在線教學的成功實踐——以重慶市某小學校實施情況為例
在教育部發布利用“網絡平臺、停不停學”以來,本校成立了疫情防控期間本期教學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準備停課不停學,修改原定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組織實施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本科教學方案。
(一)教學形式多元,營造便捷網絡學習條件
在疫情期間,語文教師認可并使用的網絡教學軟件主要是QQ群(69%)和騰訊會議(73%)以及兩者的融合,其他平臺極少使用。教師主要通過“推送學習資源”(73.9%)、“進行直播(68.9%)”“批閱作業”(70%)等家校溝通方式開展網絡教學。
(二)教學資源多樣,可供選擇范圍廣泛
全國免費開放課程資源后,語文教師可充分利用各種平臺,獲得越來越豐富課程資源。教師開展網絡教學使用的課程資源主要來自于“狀元成才路慕課堂”(68.4%)、“學科教師、QQ或微信群共享的資源”(35.9%)和“學樂云課堂平臺”(20.4%),“網絡資源”(19.7%)、“個人自主開發”的網絡課程資源較少。
(三)教學時長適宜,符合小學生的學齡特點
學校靈活性的安排課程設置,據調查“每周2-3次”語文網絡教學的老師占25.4%,每周4次及以上的占60.4%。語文學科在低段每次課時多為15-20分鐘,在中段和高段每次課時多為20-29分鐘;課時安排在上午的占78.5%可見,延遲開學期間,語文學科的教學時間較長,但每次課時大多數情況下沒有超過30分鐘。
(四)學生參與度較高,教學任務得以保證
據多數老師反映,學生的上課率基本在95%以上,學生作業的提交基本在89%以上,學生的參與率基本得到保證,但是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無法得到絕大多數老師的認可。有(33.4%)的教師認為學生學習效果較差。對這樣的學習成效,64.5%的教師表示疫情期間只能如此,只有(23.3%)的教師對網絡教學的效果表示滿意,剩下的教師表示無法做出判斷。
二、“停課不停教”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網絡教學是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必然選擇,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很大的挑戰。
(一)教學實際效果無法保證
調查顯示,最讓教師覺得困難的是“難以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高達82.5%,網絡教學主要是人機交流,學生面對的是沒有情感的電子設備,無法完成師生的情感交流。同時在網絡教學中,沒有了教師的監督,學生可能會聊天、打游戲、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自制力差的同學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提交作業方面,網絡教學由于受到平臺制約,上交作業和批改作業的時間會有滯后性;學習不端正的學生也沒有很好的措施來督促其整改和提高。
(二)師生互動操作難度大
網絡教學的特殊性決定師生之間的互動趨于單向性,小學語文老師的教育對象8-14歲左右的小學生,他們對網絡教學技術的掌握不到位,經常會在回答問題時忘記開通話筒,學生學習表現及反饋的缺失更讓教師難以適應,且增加了教師的操作難度。因時長的限制,減少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同時因網絡平臺的隔空性難以對學生的個別情況進行有效輔導。
(三)信息技術支持不足
絕大多數語文老師認為“缺少硬件條件支持”的占65.1%、主要原因是隔離期間家里不具備上網絡的硬性條件?!熬€上教學平臺不穩定”的占52.8%、大規模在同一時間使用教學軟件容易出現網速卡頓的現象?!艾F代信息技術能力不足”的占45.4%,這種情況發生在工作多年的老教師中。說明硬件條件支持仍是困擾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停課不停教”網絡教學改進對策
(一)加快線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面臨本次突發疫情,多數學校線上教學準備不足,出現短期物質應急和不適現象。網絡教學不僅能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償性混合學習方式,而且有單獨存在的必要和價值,因此學校需要未雨綢繆,做好線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一要為教師提供持續的線上教學資源和硬件儲備支持。搭建穩定的教學平臺,提升教育資源網絡速度。二是提高教師的新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校應為教師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技術培訓。三是加強線上教學管理和資源建設,多渠道的豐富教學資源,
(二)家校聯合,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完善評價系統
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疫情期間,更是促進家長和學生親子關系的有利時間。在停課不停學環境下,學生通過在線教學進行學習。授課教師和學生無法面對面進行交流,僅靠授課教師通過平臺技術手段和有效的網絡教學策略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家長的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授課教師在教學中,家長也應該通過技術和有效的監管下,確保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盡量避免學生使用小屏幕設備觀看學習。
總結
網絡教學是新興事物,它的成長和發展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撐下,只要我們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選用恰當的直播技術和教學方法,定會用我們大愛的教育情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參考文獻:
[1]許海深,焦青亮.關于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實施網絡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5,(11):254-256.
[2]高寧,李晉玲,艾瓊.淺談信息時代學校網絡教學的優缺點[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8(29):6956-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