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月
摘 要:長期以來高中政治由于理論知識較多,內容較為抽象,老師的教學方式傳統,使得政治給學生的印象就是一門記憶的學科,這導致學生的生活與政治學科離得越來越遠。針對此情況,高中老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方式,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政治課堂更接地氣,進而提高學生的政治成績。本文將通過分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特點,進而探究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現狀,探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考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方法
引言:我國高考從體現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并走向了現在的新高考改革,政治學科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一改往日必考科目的地位,成了3+1+2高考模式中的“2”,除了語文、數學、英語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考試的科目,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但是對于政治學科在高考中的地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老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引起學生對政治學科的重視,促使思政課得到更好的發展,讓思政課成為學生指路的明燈,精神的燈塔。
一、新高考背景下對高中政治學科的要求
在新高考背景下,對于政治學科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高考命題時要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堅持以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而在設計題目時要遵循以下要求:(一)基礎性。反應基礎教育的要求,突出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考查,關注理解和運用相關的知識的思考。(二)應用性。設計的題目要與生活實際相符合,反應當前的社會熱點,不能出現客觀事實錯誤的情況。(三)綜合性。政治學科的內容較多,涉及面廣,在命題時可以將多個知識點糅合在一個題目中。(四)創新性。設計的題目要有新穎、開放,具有探究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由此可見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對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而在傳統的政治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政治思維的培養,這樣的教學雖然適合以前的教學要求,但是已經不能適應新高考背景下的要求。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現狀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由原來的必考科目改為了選考科目,考生可以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四門課中選擇2門學科進行考試,然后將成績納入高考總分中,這就是“3+1+2”的高考模式。據福建某學校統計,4門選考科目中,選擇政治學科的學生并不多,由此可見學生對于政治學科的興趣并不高,這就使得政治面臨著很大的困境。所以,為了改善高中政治面臨的局面,高中政治老師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立足新高考背景,結合學生的心理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增加政治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政治的興趣,并給學生提供了解政治的機會,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選擇政治學科,更好優化高考選科的組合,實現遠期就業規劃。
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注重引導教學,轉變教學方式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作為一門選考學科,再加上政治需要記憶的內容太多,所以并不受學生的歡迎,得不到老師的重視。為此,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老師就要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指導,轉變教學方式,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區分重點知識和非重點知識,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政治思維的培養,促使學生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提高學生的政治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效率[2]。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教學中,學生可能不太理解國家的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這些抽象的概念并且容易產生混淆,所以在對這些內容講解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2020年的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新聞,如,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與歐美國家防控工作的視頻內容,并讓學生在看完視頻后進行討論,說說我國與歐美國家在疫情防控中工作中有哪些不同之處,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加深對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以引導教學為主,不僅可以使學生養成政治思維,提高政治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以引導教學為主,不僅可以使學生養成政治思維,提高政治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情境式教學,創設真實情境
傳統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大部分老師喜歡給學生深入分析概念和原理,忽視情境在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性。而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作為高考選考學科之一,對于它的教學方式應該有所改變,應該盡量在課堂上高效地完成它的“教”、“學”任務,為此,教師就應該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指導,在政治教學中創設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政治概念、理解政治原理,爭取在課上完成大部分的理解和記憶,以減少課后復習的時間,提高課后復習的效率。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進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生活與消費》為例,在這一模塊的學習中,教材中有大量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元素,如在講“供求影響價格”的知識點時,如果單純地給學生講理論學生可能會出現混淆的情況,不明白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的區分,對供不應求和供過于求的理解并不深刻,但是如果老師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假設老師是賣方,學生是買方,當出現貨物短缺,而需求增大的時候,貨物的價格就會上漲,這時候賣方就占據主導地位,也就是常說的“物以稀為貴”,相反當賣方起主導作用的時候,肯定出現了貨多但買的人少的情況,為了銷售商家一般都會進行降價,經過這一的舉例學生就可以理解這些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激發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政治與生活的關系,感受政治的奇妙,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打造高質量政治課堂教學的目的。
(三)注重整合式教學,提高教學層次
以前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主要是對知識點進行零散教學,讓學生記憶這些零散的內容,并且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的教學僅限于對教材中概念、原理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學科思維的培養。為了改善這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模式,高考評價體系給出了明確的指導,高中政治老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通過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的方式,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知識框架,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減少學生的記憶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促使政治課堂的高效性[3]。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的教學中,老師就可以在講課前對整節課的內容進行整合,給學生畫出思維導圖,讓學生在宏觀上有個了解,然后再引導學生填充內容,讓學生了解公司的含義、類型、地位以及公司的組織機構、經營模式,在講完公司后,順勢引出公司運轉需要的人力支持,也就是勞動者,并引導學生在了解勞動的含義和意義的同時,給學生講述一些關于維護勞動者權益的知識,讓學生明白勞動者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最后與學生一起在課堂上挖掘本節知識背后的邏輯關系,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大部分的記憶。通過整合知識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政治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準確度,還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提高學習成績。
(四)構建實踐導向型教學,提高解題能力
傳統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將學習與生活等實踐活動分離,理論知識的形成找不到依托,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得不到應用,無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教條主義式教學。而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政治作為選考科目之一,顯而易見,在高中的學習中,在政治課的學習中并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所以就要求高中政治老師要基于高考評價體系,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以提高學生高考時的政治成績,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神奇的貨幣》的教學中,可以先給學生呈現一組從古至今的貨幣圖片,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貨幣發展,這時老師就可以順勢引入貨幣的概念、本質和職能,商品的概念和屬性,讓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有個很好地掌握,然后進一步引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并給學生出一道生活中關于計算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題目,讓學生根據公式進行計算,并得出答案,最后老師根據學生的計算情況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得出: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通過構建實踐導向型教學的模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減輕學習壓力,還可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做題的能力,促使學生成績的逐步提升。
結束語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依托高考評價體系的正確指導。在實際的教學中,高中政治老師可以轉變教學方式,運用引導式教學、情境式教學、整合教學、實踐導向型教學等方式,來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層次、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以此,激發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政治的學習主動性,進而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陽.情境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6.
[2]楊春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探究[D].溫州大學,2017.
[3]袁圓.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課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探索[J].發現,2018(8):64.DOI:10.3969/j.issn.1004-5023.2018. 0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