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順

摘 要:高中歷史涵蓋很多的知識,需要學生牢固記憶。但是如果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僅學習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因此教學活動中應注重以興趣為導向,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增添教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加愿意學主動的學。
關鍵詞:興趣導向;高中歷史;教學;途徑分析
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因此教學活動中應做好相關理論學習,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重考慮學生的興趣所在,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經驗,注重應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歷史知識學習中。
一、滲透相關歷史故事
眾所周知,高中歷史涵蓋有很多歷史故事。教學中注重滲透相關的歷史故事不僅能豐富歷史課堂,而且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順利高效的完成授課目標。為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滲透歷史故事時一方面,在充分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收集、查詢相關的歷史故事,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尤其注重篩選學生較為熟悉的歷史故事,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在講解歷史故事時懷孕注重聯系學生所學知識,圍繞歷史故事設計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思考解答,從而更加全面的掌握與深入的理解所學。
課堂上為學生講解“弦高救鄭”的故事“公元前627年,秦軍準備偷襲鄭國,正好碰到鄭國的大商人弦高外出賣車,弦高一面派人回國報信,一面趕了12頭牛去犒賞秦軍,并說是奉了鄭國國君的命令前來。秦國以為鄭國已經做好了準備就放棄了攻打鄭國的計劃”。課堂上要求學生積極聯系所學,思考從這一故事中反映出()
①鄭國是個強大富庶的諸侯國;②弦高是代表鄭國的官商;③弦高具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④弦高是很有實力的私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歷史故事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而且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升。上述問題將“弦高救鄭”的歷史故事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融合在一起,能很好的檢驗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情況。故事中弦高使用計謀避免了秦國攻打鄭國。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發展知識可知當時商業發展迅速,商人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因此,③④的說法正確,選擇B項。
二、積極應用影視素材
當前很多的影視劇都以歷史為背景,而且高中學生也非常熱愛觀看影視劇,因此興趣導向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應注重影視素材的應用,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一方面,注重篩選與學生所學緊密相連的影視素材,教學的過程中注重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片段,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為使學生從影視片段中有所學有所獲,應注重相關的問題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引導,如要求學生思考影視劇中的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結局給后市造成的影響等,從而對所學的歷史知識有個更為全面、真實的把握。
電視劇《亮劍》成功塑造了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李云龍和國民黨晉綏軍某部團長,楚云飛的形象,劇中突出展現了李云龍和楚云飛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認為出現該情形的原因是()
①國共兩黨的階級立場相同;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③國共兩黨堅持的抗戰路線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學生對電視劇較為感興趣。教學活動中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電視劇片段,而后圍繞電視劇以及學生所學設計相關的問題,既能避免學生學習的枯燥感,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題目以電視劇為背景考查抗日民族戰線知識。通過回顧所學可知日本全面侵華導致民族矛盾全面激化,國共兩黨逐漸形成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但是兩黨的階級基礎不同,國民黨堅持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未能發動廣大人民群眾,而中共則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堅持全民族抗戰路線,因此,②④的說法正確因此選擇C項。
三、鼓勵表演歷史劇
高中歷史教學中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注重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對表演歷史劇具有一定的興趣,而且通過歷史劇的表演能更好的鞏固學生所學,因此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布置一個主題,要求其自己準備道具、編寫劇本,在課堂上進行歷史劇的表演,給學生帶來歷史學習的新鮮感。另一方面,認真觀察學生表演的歷史劇,并注重給予學生鼓勵與表揚,使其再接再厲。同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觀看歷史劇的同時應注重回顧所學歷史知識,指出學生在歷史劇表演中存在的問題,如此既能使學生在以后更加認真的收集素材,提高歷史劇表演質量,又能鞏固學生所學,及時糾正其理解的誤區。
學生通過對孔子進行研究,積極收集相關的材料編排了“孔子-名垂千古的名師”的歷史劇,其中一幕劇情如下:①孔子身后的墻上用工整的楷書寫著“仁者愛人”四個字;②顏淵問仁,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子貢問仁,孔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④孔子前面的書案上堆放著一疊講義紙和印刷精美的書籍。則歷史劇中編排有誤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教學活動中通過鼓勵學生積極聯系所學,認真收集相關的素材,準備相關的道具表演歷史劇,能很好的激活歷史課堂,營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圍繞表演歷史劇指出學生在表演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所學知識的全面認識與理解。題目結合歷史劇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相關知識。①楷書出現在東漢后期魏晉時流行,①不正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提出的因此③不正確。紙張在東漢時期普及,雕版印刷術出現在隋唐、活字印刷術是宋代以后出現④不正確,因此,①③④有誤,選擇C項。
四、組織開展實踐活動
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注重將歷史課堂延伸到課下,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做好實踐活動的總結,總結從實踐活動中獲得了哪些知識,暴露出了學習中的哪些不足,提高其以后學習的針對性與目的性。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時為達到預期目標,一方面,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歷史資源,如博物館、名勝古跡、重要的歷史遺址等,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實地的參觀,并要求學生做好記錄,鼓勵其制作相關的手抄報。另一方面,為更好地檢驗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收獲,應圍繞實踐活動以及學生所學設計相關歷史問題,要求學生思考解答,豐富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學歷史知識。
某學校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中國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展品后,要求學生分別發表自己的看法,部分觀點如下則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極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統
B.宋朝的五大名窯均分布在黃河流域
C.琺瑯瓷是清朝吸收外國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時大量輸出,國外歐洲國家開始生產
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參觀博物館、名勝古跡,并結合學生所學設計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作答,既能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上歷史知識的學習,又能很好的鞏固學生所學,避免其走進理解的誤區。題目以參觀博物館為背景,考查學生對中國瓷器發展知識的掌握情況。南青北白是唐朝兩大制瓷系統,A項錯誤。宋朝五大名窯中定窯在河北、汝窯在河南寶豐、哥窯相傳在浙江龍泉、官窯在河南開封、鈞瑤在河南禹州,B項錯誤。瓷器在唐朝時期大量輸往國外,但歐洲人直到18世紀才掌握制瓷技術,D項錯誤,因此正確答案為C項。
結束語
當前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應注重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做好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安排,尤其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應注重以興趣為導向。通過觀察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積極尋找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歷史知識的學習,尤其應注重歷史故事的滲透、影視素材的應用。同時鼓勵學生表演歷史劇,并充分利用合適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順利高效的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榮生.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J].教師博覽,2020(27):91-92.
[2]唐立.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構建高中歷史興趣課堂[J].新課程,2020(33):200.
[3]刁賀.淺談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興趣[J].知識文庫,2020(14):138-139.
[4]胡康莉.基于興趣教學視域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分析[J].學周刊,2020(23):123-124.
[5]褚萬秀.優化課堂提高興趣——淺談高中歷史興趣教學[J].考試周刊,2020(29):135-136.
[6]李加龍.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02):58-59.
[7]徐榮.以疑激趣、以境融情——淺談高中學生歷史興趣的培養[J].才智,2020(02):134.
[8]萬寶.探索影視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