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瑋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深度學習已走進課堂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領域。但如何具體落實深度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有價值地思考,依舊是當今教學研究中面臨的難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通過課前準備、課堂引導、課后拓展來實實在在落實深度學習,發展高階思維。
關鍵詞:深度學習;少慢差費;主動建構;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028-002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及解決方向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少慢差費”的惰性平衡
少,是指教學的內容少。一學期教三十篇不短不長的文章。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內容非常少,輸入非常少。
慢,是指一篇課文要教兩到三個課時,教學進度慢。
差,是指課堂的教學效果差。一個學期,一個學年下來,語文素養的提高不快。
費,是指費時和費力。我們知道,課表上一周的語文課等同于一個月的音樂課或體育課。其實,在實際教學中,語文課的數量遠遠超過課表的數量。語文課占用了師生大量的時間,耗費了師生大量的精力,成效不大。
我們的語文課堂急需對本文內容進行量化整合,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質性規約,只有這樣,才能走出“少慢差費”的惰性平衡。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的解決方向——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本文從深度學習的特點出發,分析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1.深度學習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深度學習要改變“少慢差費”的惰性平衡,教師需要了解教材的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引導學生參與已有的社會實踐成果的創造過程,幫助學生獲得知識、能力、情感,成為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主人。
2.深度學生是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活動
深度學習在學生面對有難度、有挑戰的任務時,能夠幫助他們積極地獨立操作,主動地完成學習。這是因為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教師主導作用。3.深度學習是觸及學生心靈的教學
深度學習的“深”不僅在于知識層面上的“深”,還在與精神層面上的“深”。這里有教師對學生的愛與關懷,有教師對學生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的期待和為此付出的努力。
二、基于教學問題,提出教學策略
(一)深度備課,打破惰性平衡的前提條件
1.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
深度學習是觸及學生心靈的教學。它提倡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的學習;提倡教學要努力促成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提倡學生面對挑戰性的任務親歷學習過程,并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深度學習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從學生打游戲這件事上出發:很少有家長或老師會教孩子打游戲,但是孩子卻玩得出神入化。他們是如何學會打游戲,又是如何提高游戲技能呢?總結起來,無非是這么幾點:1.學生對游戲有好奇心、有新鮮感;2.學生間形成了熱烈而濃郁互討的氛圍;3.學生會去嘗試,去實踐;4.當遇到困難時,同學間會相論,相互交流,甚至會手把手教一教。
因此,深度學習,應該抓住學生學習的方式和特點——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形成濃郁的學習氛圍;要為學生提供親自實踐的機會;要讓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中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2.研究教材:抓牢教材的重難點
深度學習,關注孩子實質性收獲的教學。一堂課只有40分鐘,語文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教學的重難點。教學的重難點就像是“大石頭”,零散的知識點就像是“小石頭”。語文教學時需要先把經過處理后的“大石塊”放進去,再放“小石子”,最后才放“砂礫”。這個過程就需要老師有敏銳地察覺能力,去發現課文中的“大石塊”。
如《開國大典》這篇文章中點面結合的寫法便是這篇課文的“大石頭”。這篇文章按時間順序寫出了開國大典的喜慶、莊嚴、隆重、熱烈,是這篇課文的“小石頭”;文中的字詞句段、語邏修文等是文章的中的“砂礫”。
所謂,入乎其內得其意,出乎其外得其言?!把砸饧娴谩笔钦Z文教學的目標。一節課只有40分鐘,要抓住語言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語言密碼。
3.研究課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深度學習,關注課程標準的達成情況,關注學生核心語文素養的培養。課程標準就是對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應該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實際上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期望。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始終以課程目標為標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如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第二學段的復述要求為“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苯Y合《語文課程標準》教師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時,設置教學目標時,不但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掌握復述故事的方法——抓住主要內容,適當刪減不重要的內容,省去無關內容。在復述的過程中,在抓住主要內容進行復述時,要把事情的整個經過清楚,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現說明白,還要用上文中一些提示順序的詞句。通過四年級一個單元復述練習,掌握復述的方法并能進行遷移。從而達成《課標》的復述要求。
(二)方法指引,打破惰性平衡的重要策略
1.積極參與:找到學習的最佳路徑
傳統教學,遵循老師講、學生聽的過程。老師的講更多的是基于教材的,而非是學生的學習基礎。而深度學習,遵循“學→教→學”的過程,學生在課前根據“預習單”預習課文,做到心中有數,腦中有疑。這樣,學生有準備地走進課堂,教師有重點地教學指導。其中,中間的“教”是重要環節,可以通過抓住重點、“路徑”指導、回顧總結、拓展延伸、提高能力這幾個環節進行。
如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執教《麻雀》一課。薛特呈現一張九宮格的學習單。九宮格的中間《麻雀》一課的學習目標,其余的格子是對教學目標的落實。
薛特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完成以下圖表:
接著,在圖表的基礎上,抓住主要內容進行復述。通過以上環節,同學們借助圖表能用通順、流利的語言進行復述。
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重難點進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后閱讀中進行鞏固和拓展延伸。教師通過方法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一類文章的學習方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2.深度思考:掌握思維的外顯策略
深度學習,注重學生思維的外顯過程。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或者在我們自己的課堂也會出現:老師請A同學起來回答問題,A同學答不出來,老師讓他坐下去了。接著,請B同學起來回答問題,B同學回答正確,老師表揚他“很棒”,就讓他坐下去了,繼續講下一題。我相信,同學B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路徑,同學A和其他學生未必明白。老師可以延遲評價,讓學生說一說他的思考路徑。
楊老師執教《盤古開天地》時,講到“天地分開以后,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天,腳踩著地,隨它們的變化而變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師:請你們用手比劃一下,盤古是怎樣隨著天地而變化的?
生:老師是這樣。(下面的手往下降,上面的手往上升)。師:為什么呢?
生1:因為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跟著長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也跟著往下長一丈。
生2:老師我覺得是這樣。(下面的手不動,上面的手往上升)。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跟著長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是地往下變厚,但地面并未下沉,因此盤古并沒有往下長。因此是這樣的。(學生比劃起來。)
生3:老師,我覺得是這樣的。(下面的手和上面的手一起升高。)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就往上長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地就往上長一丈,盤古不是一起上去了嗎?(學生紛紛說“這不是沒長嗎?”)
師:同一句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理解。想一想,哪一個詞影響了你?
生:下沉。
師:根據三位同學的理解分別可以換成什么?
同一句話,不同的學生有完全不同的答案。楊老師通過讓學生思考討論的過程,讓學生思考的過程外顯,從而找到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批判思維。
3.互動合作:運用教學的多元評價
深度學習,注重多元評價,注重持續性評價。評價是為了檢驗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否有提高,提高了多少;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等;是為了指導學生的學習;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學。
教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非常不錯的方法。評價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以評價方案等正式的形式出現。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都應該在活動前把評價的標準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對照評價標準隨時進行自我評價。
(三)實踐運用,打破惰性平衡的拓展延伸
深度學習,不但要挖掘學習的深度,更要挖掘學習的廣度。課堂上,抓住課文中“最大的麥穗”,圍繞語文學習,習得關鍵的語文素養,這就抓住關鍵的“1”。抓住了關鍵的“1”進行拓展延伸,變成“X”。當然,這個“X”不是沒有邊界的,而是以核心知識“1”為圓心進行輻射;拓展延伸的范圍也不是沒有限制的,它的最終目的是回到“1”,深化“1”,更加透徹地了解“1”。
在學習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要掌握本單元的四篇神話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更要用本單元學會的閱讀神話故事的方法,閱讀《中國神話傳說》《山海經》等,以及《世界經典神話與傳說故事》。
深度學習,是一種在教師引導下,面對挑戰性的問題,進行高效的有意義的主動學習。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主動性,知識的建構性,評價的多元性,學習的批判性,在重視孩子對課文內涵理解的基礎上,關注他們對文本核心思想和語言表達的掌握,促進學生高階思維品質的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通過深度巧問設疑、深層語言賞析、深化合作探究、深化多元評價等教學策略來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提升思維高度、拓寬思維維度之外,還可以加強持續性反思評價,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在深處進行交流與碰撞,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實現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淑霞.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微[J]中學課程資源.2020(05):15
[2]孫雙金.為素養而教深度學習的實時策略[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9:3
[3]王福英.分享教育觀下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J]教育科學論壇.2020(22):56
[4]葛林.依托提組模塊實現深度學習的學習模式——小學數學復習課探索[J]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202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