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孔亮
摘要:為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地方高校青年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在分析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普遍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根據中省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有關文件精神,結合西部地方高校實際,大學應從師德師風、教師培養與發展、評價改革等方面推進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地方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096-002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師隊伍由“十二五”末期的1539萬人增長至現今的1732萬人,增長12.5%,可見教師隊伍規模在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堅持立德樹人,先后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多次舉行師生座談會、回信高校師生,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事關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也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可見其分量之重、要求之高,更為地方高校,尤其西部高校做好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據統計,青年教師隊伍占教師隊伍總體的70%左右,已經成為高校發展的主力軍和新生力量,但是在教學科研一線仍面臨著諸多的職業規劃困惑和難題,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與東部等經濟發達地區高校相比,西部高校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環境、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平臺及配套資源顯然不足,青年人才生活保障不夠,使得青年教師在思想上和職業發展上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立足于新時代對教師隊伍發展的迫切需要,西部地方高校應從師德師風、教師培養與發展、考核評價等方面推進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努力讓青年教師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3]。
1.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呼聲。在當今中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的時代背景下,高校青年隊伍建設在師德師風、培養發展、考核評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影響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效,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部分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弱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部分高校教師理想信念模糊,也有部分高校教師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功利化與世俗化的態勢。教師一味追求實惠和眼前利益,只把自己從事的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對教學敷衍了事,對科研急功近利。還有部分高校教師心態浮躁、利欲熏心、言行不一,不僅未能對高校學生的言行起到模塑作用,反而不利于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4]。
1.2青年教師的培養發展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高校中青年教師占比較高,引進后作用發揮缺乏整體考量和頂層規劃,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探索較少,盡管有新進教師培訓和國內外訪學等,培訓內容逐步豐富,培訓形式逐步多樣化,但教師培訓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長遠性還需統籌設計,使其滿足學校發展實際需求的同時,還能夠順應高等教育發展變化新趨勢。
1.3多元化人才評價尚未形成
很多高校“唯頭銜”評價人才,按照人才獲得的“帽子”和“頭銜”明碼標價、考核,似乎從當前高等教育角度來看,“杰出人才”就是擁有各種頭銜、身份的“人才”。同時,人才評價模式較為單一,學術評價、同行評價和社會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模式探索實踐不夠,人才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尚未形成。評價重數量任務輕質量和貢獻,對教書育人、學術發展潛力和學科貢獻度等方面的考核評價有待加強。
2.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路徑
2.1堅持黨管人才,深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把好青年教師政治方向關
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要務和第一標準。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高校應該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堅持把師德師風教育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尤其是針對青年教師,突出思想引領,不斷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質。
第一,堅持黨對教師隊伍的領導。加強黨委對教師工作的領導,尤其注重青年人才。及時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強化組織保障,統籌師德師風工作合力。高校各級黨組織要提高對教師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充分發揮基層黨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確保教師隊伍建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并在教師引進、培育、考核、晉升、評優和獎勵等工作中,加大教育引領,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
第二,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深入落實教育部《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強化準則的正向引領,堅守“紅七條”底線,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嚴把教師隊伍入口關,健全師德違規通報制度,將教師職業行為準則要求融入教師日常工作生活全過程,在教師招聘引進、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職稱晉升、評優評獎中堅持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制”。設立“師德師風宣傳月”,通過師德師風演講比賽、師德先進評選、教師節表彰等一系列活動,強化青年教師職業引領,倡導全校尊師重教氛圍。
第三,持續增強青年教師“立德樹人”使命感。積極推進師德師風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把師德師風教育擺在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首位,積極健全師德師風崗前培訓、專題培訓、全員培訓等制度,把師德師風教育貫穿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西部高校更應該學好用好“西遷精神”,強化青年教師“四史”教育,切實加強教師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按照教師承載的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三傳三塑”的新要求、新期望,積極促進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不斷提升立德樹人的使命感。
2.2強化分層培養,實施能力提升計劃,把好青年教師能力提升關
高校應積極發揮好教師發展中心作用,統籌好各類青年教師發展和培訓成長平臺,不斷創新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方式方法,分類分層次實施好能力提升計劃,逐步探索構建多元化發展為導向的青年教師培訓發展體系,全面提升青年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和能力。
第一,扎實做好新進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加大導師指引和授課資格考核力度,積極開展教學基本功規范專題培訓、試講點評和診斷幫扶等活動,夯實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積極開展各類教學比賽,以賽促教,鼓勵教師加大教學投入;舉辦教學研討、教學沙龍等交流活動,著力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鼓勵青年教師赴企業、研究院所開展工程與社會實踐,培養和提升中青年教師工程技術應用與研發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積極拓寬工程實踐和創新創業渠道,支持青年骨干教師到政府、研究所或高科技企業掛職鍛煉,通過校企合作項目,發揮自身優勢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加大科研成果轉化轉讓,不斷提升服務社會能力,擴大學校影響力。
第二,全面實施好中青年教師能力提升計劃。搭建教師跨學院、跨學科交流平臺,辦好學術沙龍和青年教師發展論壇,積極支持組建跨學科團隊開展合作研究,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學術會議和進修訪學等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在科研和創新能力方面夯實基礎、快速成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利用自身學術資源,主動聯系海內外著名學者進行訪學,拓寬國際視野,把握學科前沿,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第三,做好高層次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學校依托中省人才項目和人才政策,聚焦優勢特色學科,積極申報各類人才計劃,通過人才工程計劃為高層次人才提供項目經費支持,積極搭建職業發展平臺,幫助優秀青年人才沖擊更高的人才計劃。引進或培養一批學術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秀青年人才,加大支持力度、豐富培養措施,按類別、有側重、個性化地提供支持,創造良好的成長發展環境使其脫穎而出。
2.3深化評價改革,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把好青年教師職業發展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善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深化評價改革,高校應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推進中省“破五唯”政策落地落實。
第一,強化教師分類管理。高校應結合隊伍發展實際,強化分類指導、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和分類考核,構建適合各類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按照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等不同崗位類別進行分類管理,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對于新入職師資補充人員實行預聘,探索實施“預聘期+長聘制”,約定聘期及目標任務,聘期結束達到學校續聘業績標準的,方可進入長聘階段,業績未達標不再簽訂聘用合同,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探索建立人才改革實驗區,積極探索以重點學科、重點科研基地為載體的人才特區和創新學術團隊建設,實行特殊的人才政策和特殊機制,采取靈活模式聘用人才、實行個性化的崗位設置和職務聘任、實行建設期滿后的目標任務考核等。真正實現特區“有特殊目標、有特殊人才、有特殊政策、有特殊機制、有特殊保障、有特殊氛圍、有特殊產出”。
第二,深化職稱評審制度改革。高校積極落實上級部門關于深化人才評價等有關文件精神,堅持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克服“五唯”傾向,探索建立青年人才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突出質量導向,重點評價教育教學實績、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以及支撐人才培養情況,推行和優化同行代表性成果評價,不斷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對國內外引進的優秀青年人才進行職稱的特別評審,加快人才成長;對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突出貢獻的一線教師,特別評審職稱,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
第三,深化考核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分級考核力度,擴大學院考核自主權,發揮學院辦學主體作用。支持學院結合自身發展定位、目標和實際制定相應考核標準,加大“放管服”,調動學院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全面考核與重點考核相結合、分類考核與分層次考核相結合,發展性評價與獎懲性評價相結合;完善人才評價內容和方式,探索科學化、社會化和市場化人才評價,注重同行評價和代表作評審,適當延長基礎研究人才評價考核周期,最大限度把人才的各種潛能轉化為發展動能。對考核不合格或不能勝任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個別教師,由專任教師崗轉至其他崗位,充分發揮好校內各類各層次人員活力,形成更加積極、開放、靈活、有效的人事制度。
3.小結
在新時代背景下,要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地方高校青年師資隊伍建設,需堅持黨管人才,深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把好青年教師政治方向關。強化分層培養,實施能力提升計劃,把好青年教師能力提升關。深化評價改革,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把好青年教師職業發展關,這樣才能建成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青年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十三五”期間我國教師隊伍人數增長12.5%[R]新華網,2020-12-01
[2]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N]光明日報,2019-06-11
[3]喻曉社.新時代一體化推進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20(19):7-9
[4]劉志禮,韓晶晶.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內涵意蘊、現實困境及破解之道[J]現代教育管理,2020(9):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