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雅璐 帥雨婷 宮奕波
摘要:大思政教育是當代各大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思想和構成內容,國內各大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利用有效性方法,科學引入大思政教學思想和內容,不僅有利于豐富思政教學內容與方法,提升思政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革新了現有的思政教學學生培養思想,幫助思政教學突破了原有的桎梏,更新了思政教學思想,促進了思政教育科學化現代化的發展。本文就大思政視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的具體開展方法與其價值以及意義進行了科學闡述,希望能為廣大高校思政教師開展思政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幫助。
關鍵詞:高校教育 大思政 實踐方法
隨著各區域之間思想文化交流的頻繁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作為人才培養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教師與學生思想都受到巨大的沖擊,一些不良的資本主義思想開始被廣泛傳播,針對這樣的情況,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因積極學習,有效論證,通過引進大思政等全新科學理論以及實施有效性方法來有效杜絕現有的錯誤思想腐蝕,積極開展科學的思政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增強思政教學效果,提升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推動當代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
一、大思政視野下高校思政開展的有效性價值及意義
高校思政教育是整個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思想發展以及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應用各種科學手段,有效引入大思政理論,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思想意識和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發展,還能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思政教學效果。
(一)大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課程改革的需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以及高校教育的全面提升和深化改革,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也從最初的“知識決定論”時代,逐步走向核心素養的全新時代。《大學生……綱要》明確指出,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思政教育學習能力,提升他們的思政教育學習水平,最重要的還是能夠讓學生科學的掌握思政教育學習方法,全面提升他們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養。而大思政教育作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培養的全新理念和方法,其有效性也必須受到重視,使其能夠切實發揮出應有的效用,達到基本的教學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在思政教育教學中必須注重大思政教育開展策略的研究,進而增強其有效性和科學性,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的最終目的。
(二)大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開展
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是當代高校學生思想培養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縱觀當代教育,大多數理論都是單從教師方面出發,對于學生一方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和界定。因此,當代教師應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從學生心理學、教育學以及情緒管理學等多方面理論出發,對于思政教學參與雙方進行一個全面的、明確的界定,從而在豐富和完善有效性課堂教學概念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學生思想培養體制機制,從而賦予大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應用策略理論與實踐上的雙重內涵,進而為大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理論研究以及策略實踐發展起到引領性作用。
(三)大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相關部門制定學生培養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高校教學以及學生培養不僅是關系到我國教育的重大問題,還涉及到當代人才培養的方向性問題。我國要想科學有效的完成從制造大國到創造大國的轉變,那么首先就必須要有一批具有高素質、高品質的具有極強創造能力的優秀人才。而只有科學的決策,才能真正保證教學構建的正確性和方向性,進而使其發揮出更好的作用,為國家與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基于此,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引入大思政教學理論,使其在不斷實踐中變得更加科學有效,更加的貼合學生培養的實際情況,進而為當代人才思想培養以及科學制定對應培養國策做好總結和打好基礎,促進當代高校人才科學培養工作的可科學化進行。
(四)大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開展是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
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以及核心素養等理念的提出,當代高校教育開始逐步走向全新的發展時期。在大思政理念的支持下,當代高校教育,學生需要從大量的思政知識以及書籍中,科學的掌握其背后蘊含的思政知識以及技能。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作為教育最重要的階段,也必須加強自身的認識,積極利用各種先進的思想和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增強其綜合素養,促進其正確思意識的構建與發展。大思政教育是當前學生思想培養的重要知識內容,在思政教育中實施科學的大思政培養理念和方法,能夠極大的豐富思政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思想素養。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大思政思想的科學研究和運用,提升學生的綜合思想品質和道德意識素養,讓他們在高校學習階段就能夠具備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將他們培養成為一個具備優質道德品質和思想意識的優秀人才。
二、高校開展大思政下實踐育人的具體方法和指導思想
(一)科學引入思政內容,有效增強學生思政知識探究興趣
無論學習者處在哪個階段,興趣都是其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保證。高校思政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想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思政綜合素養,最重要的就是要科學運用各種科學學習的方式和手段,從而變學生的不喜歡為喜歡,變沒興趣為有興趣,繼而讓學生在興趣的主動趨勢以及知識需求的雙重引導下,主動地投入精力和時間去學習,進而科學的掌握相關的技能與知識,提升他們的道德意識和思想品質。如在教授學生思政教學具體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積極引入大思政的思想和各類全新的教學輔助方法,以此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將僵化的思政教育內容化為生動形象的思政知識,進而在引起學生重視與興趣的基礎上,有效增強課堂教學以及引領效果,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
(二)整合創新發展各類培養方法,有效開展大思政教學活動
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文化思想交流愈加頻繁,各類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也開始逐步被國內教育界吸收、改良以及完善發展。這些新的方法或者思想相較于傳統方法更加的科學,更加的有效,也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本質和發展本質。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不妨積極使用這樣的方法來增強學生的思政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思政意識和道德思想品質。如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首先是課堂教學。教師在思政教學中,應積極引入各種全新的多元化教學手段,從而利用這些手段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保證學生培養效果的科學性實現。如在具體培養過程中,教師先可以利用一些問題情境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利用實際案例的模式來對學生進行講解,之后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加強學生對于對應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的意識,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培養效果,有效增強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其次是課外溝通。思政教育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大思政教育也是基于時間的一種教育方式。因此,在這相對漫長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的利用微信等各種手段來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關切以及引導,利用積極交流的方式將課本上的思政教育內容如春風化雨般的融入到日常交流中,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提升其道德品質。最后則是打造良好內外環境。環境對于人的思想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對于人的思想有著更重要的關系。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想得到科學發展,大思政教育要想得到有效實行,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思想意識要想得到科學提高,那么高校在實施思政教育的時候,還要從內外兩個環境方面下功夫。如高校可以再一些校區的宣傳欄或者走廊上制作一些思政思想內容的宣傳,貼一些名言警句等。除了這種硬性思政教育構建外,高校還應從學生心理思想方面出發,積極通過一些手段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影響,從而有效保證學生思想培養與引導效果,增強思政教育質量。
三、大思政教育開展的基礎原則
(一)以生為本的原則
高校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已經達到正常人水平,很多東西與成人認知已經不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大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就要關注學生的興趣以及其自我認知能力,科學利用他們喜歡或者認可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用“共情”似的法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中,從而有效實現自身的引導和教育目的,增強其綜合素養。教師在具體的思政教育教學情境構建或者實施時,還要積極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學習習慣,利用案例教學或者合作學習等多元化方式來引導學生科學使用各種資源和方法,從而在以生為本的思想與培養原則下,科學的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保證其效果,提升其質量。
(二)與時俱進的原則
當今社會各個方面發展很快,先進生產力促進了各類科技的發展。而人類社會也在這種急速發展中誕生了各種不同的思想和意識。在當前社會中,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每天都在依靠不同的終端或者方式來獲取著各種信息,而這些信息也或多或少的對人們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質進行著改變。因此,教師要想科學構建良好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那么就必須要與時俱進,從而在緊跟時代潮流與學生認知的基礎上,科學設計,有效論證,從而利用學生熟悉且認可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影響,從而保證其培養效果以及培養目的科學達成,有效確保引導效果。
總而言之,大思政教育是當代高校學生思想意識以及道德品質培養的重要內容與構成部分,當代高校思政教師一定要對其內涵以及具體實施方法進行科學研究,從而有效提升其效果,增強其科學性,進而在不斷實踐中,將學生有效的培養成為一個具備優質思想意識和較高道德品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徐爽.大思政視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探索[J].吉林教育,2021(08):89-90.
[2]袁剛.大思政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及其價值[J].辦公室業務,2021(0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