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黃燕 甘新
摘 要:文章對發展“鄉村民宿+圖書館”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介紹了廣西公共圖書館參與鄉村民宿建設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廣西“鄉村民宿+圖書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思考,以期推動廣西文化和旅游多角度、全鏈條的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9-0012-03
關鍵詞:民宿圖書館;文旅融合;鄉村振興
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詩”與“遠方”攜手并進,啟航遠行。2019年7月28日,全國鄉村旅游(民宿)工作現場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會議指出要將規范發展鄉村民宿作為推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堅持文化引領鄉村特色,把鄉村民宿建設與脫貧致富結合起來,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推動鄉村振興。2020年,廣西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廣西旅游民宿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重點開發民族文化型、鄉村田園型、主題文創型等八大類型旅游民宿產品,將旅游民宿產業培育成具有一定規模、地域特色鮮明、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重要產業。
鄉村民宿建設的核心應該是文化,只有具有個性化、歷史性、文化性、鄉愁味的鄉村民宿才能真正吸引游客。“鄉村民宿+圖書館”無疑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宿建起圖書室(館),出現多個“一民宿一主題”的圖書館,特色鮮明,如浙江莫干山居圖民宿,安吉縣更是憑借多家民宿圖書館走紅。文化和旅游的不斷融合使民宿圖書館成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延伸,擴大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空間,發揮了文化服務在城市旅游、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1 發展“鄉村民宿+圖書館”的必要性分析
1.1 “鄉村民宿+圖書館”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
1.1.1 體現公共文化服務的下沉和延伸。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圖書館以挖掘文化旅游功能為契機,將服務站點搬進鄉村民宿,為游客提供集閱讀、交流、休閑于一體的綜合體驗空間,把“詩”和“遠方”結合起來,改善了原來相對單一的旅游狀態。鄉村民宿圖書館將文旅融合落實到縣區鄉,能夠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拓展公共服務空間,提升游客幸福感,實現公共資源社會效益的最大化[1]。在鄉村民宿設立圖書館,能夠滿足人們在旅途中對“慢生活”的訴求,使游客有更多元、更便捷的渠道了解地方民俗,暢游于文化空間[2]。圖書館在旅游發展中積極延伸館外服務空間的有益探索,既深化了總分館模式和自助服務理念,也縮短甚至解決了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的輸送問題。
1.1.2 文化注入有助于增強民宿競爭力。面對一樣的鄉村風景和人文資源,眾多同質化的鄉村民宿難免讓游客感到審美疲勞,從而流失客源,只有走差異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才是民宿的長久經營之道。圖書館在文化內涵挖掘、文化品牌打造方面優勢明顯,依托豐富的館藏地方文獻資料,圖書館可為鄉村民宿量身提供專業化咨詢服務,協助鄉村民宿業主開辟文化空間,使民宿環境與村落文化相融合、內部軟裝飾與地方人文掛鉤、民宿活動增加文化溫度,從而實現特色化發展。文化的注入使鄉村民宿營銷有了更好賣點,既能提升民宿的競爭力,也實現了民宿的差異化經營,讓游客成為回頭客和文化的傳播者。
1.1.3 文旅跨界合作促使綜合效益互為提升。“鄉村民宿+圖書館”主要由圖書館提供資源、民宿提供空間的方式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是公共文化服務引入社會資本的嘗試。鄉村民宿搬進“圖書館”,一方面,圖書館為民宿提供書籍、借還設備等資源,并對民宿藏書給予專業指導,協助民宿開展相關活動,既便于地方文獻素材采集,完善館藏資源結構,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成效;另一方面,民宿管理者有了圖書館這個專業外援,既降低了民宿文化氛圍的運營成本,又借助圖書館資源打造了獨具特色的經營風格,提升了競爭力,實現了合作共贏。
1.2 “鄉村民宿+圖書館”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
民宿產業能夠帶動資源要素下鄉,促進城鄉互動交流,增強鄉村發展活力,契合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切入點。“鄉村民宿+圖書館”作為鄉村旅游新業態,是踐行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的生動例證,在興村富民、產業融合、文化傳承等方面有積極貢獻。一方面,民宿業主以秀美的田園山水和多彩的民族風情為基礎,將文化品牌納入民宿主題包裝,培育出各具特色的民宿精品,為鄉土文化的存續提供了土壤,成為當地文化展示、傳播和交流的重要窗口,增強了鄉村經濟發展新動力;另一方面,“鄉村民宿+圖書館”把城市居民與鄉村聯結在一起,將經濟品牌與鄉土民情相融合,通過游鄉村、住民宿、品文化,把城市游客吸引到農村,為鄉村振興帶來流量,讓更多的城市居民認真、細心地品味書香民宿帶來的不同感受,真正認識、了解當地的鄉土文化,吸引各類人才回流,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2 廣西公共圖書館參與鄉村民宿建設的主要模式
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廣西符合或接近旅游民宿概念要求的民宿約有700家[3],主要分布在桂林、賀州、北海、柳州4個地區。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民宿+圖書館”逐漸成為旅游發展趨勢。目前,廣西公共圖書館參與鄉村民宿建設主要依托總分館模式,在已有的農家書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基礎上優化服務效能,因地制宜地與當地民宿合作,建立了龍勝書香壯寨閱讀點、玉林河村悅讀驛站、北海海島智慧書房等。
2.1 龍勝書香壯寨閱讀點
龍勝書香壯寨閱讀點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聯合龍勝各族自治縣圖書館在金竹壯寨民宿內設立的閱讀點,場館依山傍水,建造在桂林著名旅游景區龍脊梯田山麓上,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壯族干欄式建筑特點,是廣西著名的網紅打卡地。該閱讀點現存圖書800余冊,定期更新,主要入藏廣西特色民俗讀物等,同時結合文化扶貧項目送書進寨,助力村民文化素養提升。
2.2 玉林河村悅讀驛站
玉林河村悅讀驛站位于游客量年均10萬的網紅村——河村中,周邊配套村史館、茶館、手工藝創造工作室等,文化氛圍濃厚。悅讀驛站目前配有智能柜及200余冊圖書,按需更新,是村中民宿的共享書房,也是承載鄉村孩子們讀書夢、傳承鄉風文明的重要場所。
2.3 北海海島智慧書房
北海海島智慧書房由潿洲島旅游區管委會與北海市圖書館聯合建設,是“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聯盟”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的成果之一,位于潿洲島盛塘村幸福里民宿內,現有圖書3,000多冊,設有自助借還機、電子借閱機等智能化設備,無人值守,全程自助操作,為島上居民和廣大游客提供公益性閱讀服務。當前,海島智慧書房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6座城市、8家公共圖書館已聯網,共享400萬冊圖書資源。
3 廣西“鄉村民宿+圖書館”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相關政策和規范缺失,行業管理不到位
目前,廣西關于民宿發展規劃和行業管理規范出臺較多,但對于如何促進民宿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并沒有系統的規劃和管理意見,致使鄉村民宿定位不清、經營無序、經濟效益不明顯。一些鄉村民宿經營者為了追求空間的文藝氣息,吸引游客入住,隨便采購一些書籍放在民宿內,購買的圖書沒有展現出當地文化特色,更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最終淪為擺件無人問津,無法起到增強游客體驗感與參與感的作用。
3.2 公共財產管理有待明確
當前,鄉村民宿經營者都是自掏腰包購書,擁有圖書的所有權,民宿舉辦的各類活動也多是根據經營者的個人喜好開展的,而公共圖書館與鄉村民宿合作勢必涉及設備購買、使用管理以及相關活動舉辦權屬等問題。但是,當前公共圖書館開展鄉村民宿合作缺乏相關的行業操作指南和統一標準,民宿業主的評估標準、合作效益轉化評估機制等都不明確,不利于“鄉村民宿+圖書館”模式的健康持續發展。
3.3 品牌化程度不高,文旅融合深度不夠
廣西鄉村民宿總體上品質不高,為縮短投資回本周期,多以農家樂、家庭旅館等低端經濟型民宿為主,同質化現象較嚴重,地域特色不明顯,重模仿輕創意。一些鄉村民宿雖然也意識到要引入圖書館力量共建鄉村民宿圖書館,營造民宿的書香氣氛,但由于缺乏深入鉆研和創新意識,并未挖掘出民宿真正的文化內涵,社會影響甚微。當前,廣西鄉村民宿主要是簡單的“居民+民居+掛牌”式經營,由村民自營或是外來者承包的小作坊模式,經營水準參差不齊,而建立鄉村民宿圖書館需要專業的民宿管理人才,同時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和圖書館知識,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這是目前許多鄉村民宿不具備的。此外,在建筑風格上,目前廣西大多數鄉村民宿只是在原有民居基礎上進行簡單裝修,以滿足住宿、飲食等需求為主,沒有充分體現當地文化特色,拉低了游客的體驗感;在產品打造上,欠缺賦予文化內涵的核心產品,缺少對本地歷史文化和民俗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文旅融合深度不夠,特色不明顯。
4 關于廣西“鄉村民宿+圖書館”發展的思考
4.1 盤活鄉村文化資源,建設鄉村民宿分館
當前,廣西許多縣級公共圖書館都已建立了分館,基本實現了村級公共服務的全覆蓋,取得了較好成效。為進一步發揮鄉鎮分館的作用,縣級公共圖書館可逐步將圖書資源配送點轉移到鄉鎮分館、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處,并定期對村民、游客的圖書借閱數據進行分析整理,除按民宿業主需求配送紙質圖書資源外,還應加大數字資源的配送服務力度。公共圖書館還應構建鄉村民宿合作共建機制,包括準入準出機制、績效評估機制等,建設一批有個性、有品位、符合游客需求的鄉村民宿圖書館。
4.2 融入特色文化,建設主題民宿圖書館
廣西鄉村民宿發展只有加大與文化的融合力度,通過廣泛利用廣西各地的人文情懷、文化元素、地域符號等,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民宿,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公共圖書館建設鄉村民宿圖書館要因地制宜,以建筑布局、物品陳列、圖書配置、特色美食、鄉愁記憶等為發力點,將文化作為民宿營銷的重要賣點,走品牌化、高品質發展路線,塑造民宿的文化靈魂,打造有故事的旅游民宿,讓傳統村落、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4.3 創建鄉村民宿閱讀活動品牌
只有成為游客有期待、有念想、想回頭的向往之地,鄉村民宿才有生命力。鄉村民宿圖書館不僅是一座住宿的房子,還是服務文化旅游、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基層場所,鄉村民宿應依托公共圖書館的平臺優勢,共商共建把圖書館已有的品牌活動融入民宿活動中,如引入非遺記憶現場體驗課,豐富游客體驗,提升民宿吸引力。
4.4 重視人才培育,做好人才輸送工作
相關部門應重視鄉村民宿圖書館的發展及人才培訓和管理工作,除邀請旅游和圖書館領域的專家開展鄉村民宿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外,還可與旅游院校、公共圖書館合作,合力共建人才培育基地,開辦鄉村民宿圖書館培訓大講堂,定期對民宿從業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民宿運營、圖書館知識等,為鄉村民宿培養、輸送優秀的民宿服務和管理人才,從而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旅游閱讀服務。
參考文獻:
[1] 鄢瑩.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典型實踐與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9(1):111-114.
[2] 高鵬.“圖書館+民宿”:讓文旅融合更親民[J].傳播力研究,2019(30):20.
[3] 廣西旅游民宿發展規劃(2020—2025年)[EB/OL].[2021-05-08].http://wlt.gxzf.gov.cn/zwgk/ghjh/P020200508659012785504.pdf.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