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楠
媒體融合是媒介發展的新階段,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也因此面臨挑戰。
以往單一的媒介載體、狹窄的傳播渠道,逐漸成為制約紙媒發展的重要因素。新媒體開放式、多元化的載體和傳播渠道,滲透力和影響力日漸強大。
發展多年以來,傳統媒體也形成了自身獨特優勢,專業性、權威性、原創性、深度性、品牌性等,新媒體并非一朝一夕可超越。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大背景下,傳統媒體應依托新媒體搭建載體平臺,拓展新聞傳播渠道,構建新發展格局。
本文選取了《支點》雜志作為代表,剖析了它在媒體融合方面的實踐和探索。
媒體融合并不是一個新詞。學術界認為,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始人尼葛洛龐蒂于1978年提出的——計算機工業、出版印刷工業和廣播電影工業正在趨向融合,可以算是媒體融合的雛形。
1983年,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系的創始人伊契爾·索勒·普爾,在他的傳世之作《自由的技術》中提出了一個與媒體融合接近的詞匯媒介融合,指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趨勢。
1999年,被譽為“21世紀的麥克盧漢”的詹金斯,在普爾的基礎上,將媒體融合定義為“跨越多個媒介平臺的內容流動,多種媒介產業之間的合作,以及受眾行為的轉移”。
國內學者對媒體融合的定義,普遍認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且不僅僅是媒介介質的融合,更是移動互聯網下產品形態的融合、經營模式的融合、產業發展的融合。
筆者認同以上相關定義內涵,但認為媒體融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概念也因新技術如5G、AR、直播、短視頻等不斷深化。
譬如,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使得網頁新聞端出現,彼時的媒體融合主要是在傳統媒體之外,開設網頁新聞端等。人民日報社1997年創辦了人民網,同年新華網成立,2000年光明網和央視網被推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等技術的日新月異,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多媒介出現,媒體融合又向與之為代表的多媒介、多渠道、多終端融合發展,“融為一體、合而為一”成為媒體融合的最新關鍵詞。
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為,媒體融合是個系統工程,涉及理念融合、制度融合、定位融合、內容融合、渠道融合、商業模式融合等多個方面。
傳統媒體作為媒體融合的重要主體,要做好媒體融合工作,需要圍繞以上幾個方面創新改革,筆者選取了《支點》雜志作為案例剖析。

《支點》雜志是一本財經月刊,生產有深度、有力度的財經新聞。創刊于2012年,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主管、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自誕生時,《支點》雜志就在積極推進媒體融合,創刊當年同步推出了官方網站和微博,并與新浪網、和訊網、荊楚網等新媒體合作,內容同步在這些平臺分發和傳播。
近年來,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支點》雜志轉型升級為湖北日報社財經全媒體平臺支點財經,包括《支點》雜志、支點網站、支點新媒體矩陣等。截至2020年底,支點財經微信公眾號用戶超過20萬,官方微博用戶逾800萬。支點財經還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新浪頭條、企鵝號、和訊、搜狐、鳳凰、雪球、東方財富、同花順、湖北日報APP、荊楚網、荊楚號等10多個新媒體平臺,并開通了微信視頻號、抖音號、西瓜視頻等視頻傳播平臺。
《支點》雜志以原創、深度報道為主,盡管創刊初期就有探索媒體融合,但當時主要是以雜志為載體進行傳播,故在內容傳播上是雜志先出刊,網站等新媒體內容同步跟進。這便造成一個問題,《支點》雜志是月刊,相關內容在新媒體等平臺傳播時,時效性會弱很多,新聞并不“新”。
為此,《支點》雜志編委會經過討論后,確定了移動優先的傳播理念,并把傳播順序進行了調整,報道即時采寫后先在新媒體平臺傳播,再挑選更具時效性報道刊載于雜志。
在確定移動優先的傳播理念后,《支點》雜志還在制度融合上進行了改革。以制度激勵形式,鼓勵記者在原創深度報道的同時,多采寫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報道,甚至是創作小視頻、直播等。
同時,為培養記者“融合”技能,邀請業界資深媒體融合同行授課,提升記者一專多能水平,帶動全員成為能夠勝任文字、圖片、視頻等工作的“融合記者”。
《支點》雜志最初以記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中部崛起、展現中部地區支點形象為定位,并致力于成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思想庫、研究所、參謀部”。
為更好地貼近市場,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傳播需求,《支點》雜志在關注區域經濟發展建設高端智庫的同時,新增了上市公司報道、監督報道等板塊,致力于維護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既“高大上”,也兼顧了普羅大眾的需求。
在寫作風格上,鼓勵記者借鑒新媒體輕松幽默風格,寫作專業的同時,又不失風趣,報道融合專業性、權威性、原創性、深度性、品牌性、趣味性等。
同時,鼓勵記者將內容融合進行報道。譬如,在微信公眾號傳播平臺上,文章中插入小視頻等增加可讀性、視覺性、真實性等;在抖音平臺上,反過來接入文章鏈接,增加報道深度性、權威性、專業性等。
在發展過程中,《支點》雜志轉型升級為湖北日報社財經全媒體平臺支點財經,包括《支點》雜志、支點網站、支點新媒體矩陣等。
近年來,在我國高等醫學事業的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醫學院校實驗室的軟、硬件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因此,實驗室資源共享要求的提高、實驗室儀器設備規模的擴大、參與實驗室活動人員數量的增多等軟、硬件完善與實驗室管理體系落后之間的矛盾也就顯得日益突出。
除打造自有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外,支點財經還入駐了多個外部新媒體傳播平臺,目前總體用戶數量近千萬。2020年,新開通了微信視頻號、抖音號、西瓜視頻等視頻傳播平臺。每一篇稿件推出后,會在全平臺進行傳播,單篇稿件整體閱讀量均過萬。
媒體融合背景下,《支點》雜志廣告投放,同樣會在全平臺進行傳播,廣告效力得到提升,并形成了品牌性。
同時,《支點》雜志重構商業模式,除傳統廣告售賣、軟文寫作等服務外,還提供多功能服務。譬如,搭建了“支點思享會”“自貿區公開課”“湖北最佳上市公司評選”等活動,搭建平臺經濟,即將兩個或者更多個相互獨立的團體以共贏的方式連通起來,形成商業模式。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支點》雜志生產了多個媒體融合產品,筆者特選取參與過的三個案例進行說明。
《今日,湖北今年第三家上市公司掛牌交易》,由《支點》雜志于2021年4月9日發布。筆者除正常寫作新媒體文字稿件外,還以當日報道主體共同藥業為引子,創作了小視頻,報道了共同藥業上市情況、股價情況、創始人身家情況等,并盤點了湖北上市公司總數等情況。
新媒體文字稿件和小視頻在全平臺發布時,相互融合了鏈接,雜志也對報道進行了呈現,最終全平臺閱讀量達到數萬,讀者互動留言稱這種媒體融合形式很有現場感,更有助于他們理解和轉發傳播。
《旭輝武漢兩樓盤被投訴:精裝修不精細,房屋質量有瑕疵》,由《支點》雜志于2021年4月19日發布。在該篇媒體融合報道中,筆者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傳播平臺中,穿插了大量實地拍攝圖片,并制作了現場采訪小視頻,媒體融合層面更加深入。
和上篇報道一樣,該篇報道在《支點》雜志全平臺進行了傳播,有讀者通過這些平臺反映并提供了其他樓盤線索問題,這是此篇媒體融合報道的意外收獲。同時,該篇媒體融合報道傳播效果更好,全平臺引發了數百位讀者討論和爆料。
《未來5-10年,我國兒童安全座椅市場規模將達600億元》,由《支點》雜志于2020年12月23日發布。該篇報道是對“支點思享會”活動的報道,除通過上述媒體融合進行傳播外,該活動還嘗試了直播,全程記錄活動全流程,并在線與觀看直播的讀者進行了互動。
通過此次直播,《支點》雜志收獲了一批新用戶,傳播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品牌活動“支點思享會”的品牌性也得到了增強。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實踐探索中,《支點》雜志收獲了一定成績,但深度和力度顯然還有待繼續開發。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支點》雜志還需不斷創新改革,“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進一步深化媒體融合,進而在影響力、品牌力、創新力等方面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