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林,徐 博
(陜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陜西 西安 710082)
盛世華府住宅小區位于渭南市規劃的城市中心區東南部,東臨杜化路,南臨規劃路,西北與商業區相鄰。小區總用地面積為5.3萬m2,總建筑面積為2.4萬m2。在前期項目策劃中,盛世華府住宅小區選擇以盛唐文化為背景,打造具有唐文化特色的居住環境。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先后出現了幾個鼎盛的歷史時期,史稱“盛世”。諸多盛世中尤以大唐盛世(即開元盛世)影響力最大,最為興盛繁榮。在大唐盛世時期,我國傳統文化進入了一個異彩紛呈、奇峰迭起的時期,在文化的各個層面表現出諸多高峰。“充實而又光輝”的盛唐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閃耀至今。盛唐文化內涵豐富,包羅萬象,考慮到盛世華府是一個住宅小區,在做設計時從浩瀚的盛唐文化中汲取了部分能融入和親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篇章,如唐詩、歌舞、唐代民俗等,從親和、民眾的角度反映盛唐文化,打造以盛唐文化為特色的住宅小區的景觀文化氛圍[1]。
唐代是中國傳統園林的全盛時期,唐代園林在魏晉南北朝所奠定的山水式園林藝術的基礎上,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山水畫、山水詩和山水園林這三門藝術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文人園林興起,公共園林開始出現[2]。
盛唐華府的景觀設計借鑒中國傳統園林的手法,與現代園林風格相結合,力求把詩畫一體的唐代園林風格融入現代居住環境之中[3],師法自然,合理運用植物、山石、水、景觀建筑四大園林要素,營造詩畫景三位一體的具有唐代園林特色、詩意宜居的住宅小區景觀。
(1)以生態文化為綠脈,營造生態宜居小區。在景觀設計中借鑒中國傳統園林造園手法,以自然和諧的近山水園林為格調,營造以植物景觀為主,山、水及建筑景觀小品畫龍點睛的景觀空間,形成生態和諧、景觀優美的人居環境[4]。
(2)以盛唐文化為文脈,展示大唐盛世風韻。盛世華府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以盛唐文化為文脈,對盛唐文化進行挖掘、體現、塑造和引申,通過景觀環境藝術與盛唐文化的緊密融合,營造出具有較好景觀效果、豐富文化內涵的住宅區綠地景觀序列,多層次、全方位地體現盛唐文化,突出居住區的文化特色。
在景觀設計中,注重“意境”的設計,重視傳統詩畫藝術與景觀空間的融合[5],情景交融[6],以景觀為肌膚,以文化為特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再現“一心詩情畫意,滿目水墨丹青”[7]的詩畫勝景,營造文化氛圍鮮明濃郁、生態景觀優美和諧的居住環境。
(1)生態造園,自然和諧。設計以生態理論為支撐,以綠色植物為主材,以綠色宜居環境為追求,營造生態和諧的生態景觀環境,形成生態、健康的生態式住宅小區綠地景觀系統。
(2)整體協調,局部變化。景觀設計要協調小區整個環境在文化體現、景觀風格方面的和諧統一,在景觀整體統一協調的前提下,各個景觀空間要富于變化,突出環境空間獨特的個性,創造出連續、有節奏的,不斷延展的景觀序列。
(3)師法自然,持續發展。整個景觀的設計,要遵循自然法則,師法自然,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態學習性和觀賞習性,合理配置,高低錯落,營造具有穩定結構和持久性存在的綠地景觀系統。
(4)合理布局,突出亮點。景觀設計應根據住宅小區空間的布局特點,合理規劃,巧于安排,在小區的主要焦點區域形成適當規模的景觀亮點,提升景觀品味,點亮小區景觀環境。
(5)景觀協調,豐富多樣。注重景觀與文化的融合及景觀與環境的對話,把文化、建筑融入景觀之中,使景觀與建筑和諧共存。在各個建筑空間營造多樣化的景觀空間,為居民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和體驗,同時變化豐富的宅間景觀增加了各個宅間的景觀標志性,有利于住戶清晰識別。
(6)以人為本,滿足功能。景觀設計要注重景觀的實用性,以人為本,為人服務,避免景觀“華而不實”。綠地景觀營造要賦予綠地實用功能,滿足居民觀賞、休息、休閑、娛樂、交流、運動、健身等多項功能需求,容納居民的多種活動,從物質和精神上引導居民的日常生活,豐富居民的生活。
(7)隔離塵囂,雅靜家園。在景觀設計上,力求營造一種區別于城市景觀的住宅小區景觀,營造綠色、雅靜、舒適、輕松、閑散的景觀氛圍,隔離城市的喧囂,形成“居鬧市而不失林泉之致,處繁華而享有蘭幽寧靜”的意境,給城市居民創造一處緩解現代快節奏生活壓力的舒適家園。
結合住宅小區建筑環境的總體布局和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小區內形成了6個功能不同、景觀各異的景觀區,分別是:入口景觀區、蘭池核心景觀區、林蔭休閑廣場景觀區、休閑健身景觀區、兒童游樂景觀區和詩韻廣場景觀區(圖1、2)。

圖1 景觀設計總平面圖

圖2 景觀設計鳥瞰圖
(1)入口景觀區。盛世華府的入口有3個,其中東入口是主入口,南、北兩個入口是次入口。入口區是小區的門面,是進入小區的第一印象,因此,入口景觀的營造十分重要。設計中,針對各個入口的道路與建筑布局特點,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景觀設計分別對待,形成視覺優美、風格各異的入口區景觀。
(2)蘭池核心景觀區。在小區北部較大的綠地上以廣場和蘭池水域景觀相結合,設計了一處集娛樂、親水、休閑、觀魚的景觀空間。蘭池設計為水岸曲折多變的自然水面,池上設計有曲橋和臨波亭,池畔設計有石舫、雕塑等景觀,蘭池、曲橋、景亭、游魚和池畔花木扶疏的植物形成一幅自然和諧、風景如畫的美麗景觀。
(3)林蔭休閑廣場景觀區。與北部的蘭池景觀區相呼應,在小區南部空地設計了一處規模較大的林蔭休閑廣場,成為整個小區南部休閑娛樂的核心區域。整個景觀布局以古典布局為主,圍繞林蔭廣場,設計有景墻和樹池坐凳等景觀設施。
(4)兒童娛樂景觀區。在幼兒園的西部區域結合建筑和道路的布局設計了一處為幼兒園服務的兒童娛樂區,滿足兒童室外游樂需求。同時,在景觀設計中結合花壇、花架等休息設施的設計,充分地考慮了接送幼兒的家長集散、等待和休息等方面的需求。
(5)休閑健身景觀區。為了滿足居民的室外健身需求,在小區的東北部和東南部的宅間綠地上各設計了一處健身廣場,放置一些室外健身器材,為居民提供健身休閑場所。
(6)詩韻廣場景觀區。在小區西部的宅間綠地上設計了一處休閑集散廣場——詩韻廣場,在門形景觀架和景石上鐫刻盛唐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的詩,作為體現盛唐文化的詩文化的一個集中區,營造文化氛圍。
(1)植物景觀設計要與文化景觀進行有機銜接,充分利用中國傳統園林中常用且具有特殊涵義的白玉蘭、海棠、牡丹、桂花、白皮松、梅、蘭、竹、菊等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樹種,形成具有古典文化韻味的園林景觀環境[8]。
(2)植物景觀設計根據各個景觀空間的景觀主題風格進行分別設計,與景觀主題相融合。通過不同植物景觀的營造,一方面確定主調樹種,使各段植物景觀保持和諧統一,另一方面通過局部變化,營造豐富多彩、變化多樣的植物景觀,每個景觀空間形成鮮明的特色,使各個景觀空間具有明顯的識別特征。
(3)充分考慮樹種的生態適應性,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引進適宜本地的外來樹種,豐富植物景觀。
(4)樹種多樣性原則。只有樹種的多樣性,才能保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設計中盡可能采用多種樹種,形成多物種的、穩定的、可持續的綠地系統。
(5)植物景觀設計應考慮一層住戶的采光,高大喬木遠離建筑,喬木、灌木和地被合理搭配,既不影響建筑采光,又要注意低層住戶的隱私保護。
本設計遵循以植物景觀為主的造景原則,景觀小品設計上以實用、點綴為主,靈活應用,規模適當。設計的景觀小品類型主要有景亭、廊架、景墻、雕塑、置石等。景觀小品的風格以仿唐建筑為主,體現盛唐文化氛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環境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都渴望擁有一個景觀優美、恬靜舒適的居住環境。“家”不僅僅是滿足基本居住、休閑娛樂的地方,在更高層次上,“家”也應該是一個能滿足文化體驗、情感交流的精神家園。在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中,汲取中國傳統園林的精華,注重“生境”“畫境”和“意境”的融合[9],營造具有中國園林特色的居住景觀環境,以優美、舒適的景觀為載體,承載特定的歷史文化內涵,不僅能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而且能滿足人們的深層次的精神需求,使居所成為內心深處真正的“家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