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世雄,張偉麗,孫喜嬌,蒲東風
(1.黔西南州林業局,貴州 興義 562400;2.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3.黔西南州林業調查規劃院,貴州 興義 562400)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陸地上最龐大、最復雜的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等方面發揮巨大功能,對維持自然生態系統格局、功能和過程具有特殊的生態意義,對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起決定性和不可替代作用[1~3]。此外,森林還能為人工提供生產生活必須的產品。森林的面積分別只占地球表面和陸地表面的11%和18%,但森林凈初級生產量卻分別占全球和陸地的47%和71%[4,5]。近年來,黔西南州林業發展取得不錯成就,森林數量和質量明顯提高,然而,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短板明顯,如樹種結構不合理,人工林和純林面積過大,幼齡林占比大,樹種單一等。摸清森林資源底數,對森林資源現狀進行剖析評價,根據問題,提出積極對策,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全州林地面積101.0萬hm2,森林面積102.7萬hm2(含四旁樹),森林覆蓋率達到61.17%。轄區內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南部的冊亨縣和望謨縣,林地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幾乎占全州的一半,興義市和安龍縣的森林資源面積和質量在全州屬中等水平,普安和晴隆等北部縣森林資源較少,質量較低。
全州林地中,喬木林地面積47.5萬hm2,竹林地面積0.3萬hm2,疏林地面積0.7萬hm2,灌木林地面積40.4萬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積5.6萬hm2,苗圃地面積0.1萬hm2,跡地面積0.4萬hm2,宜林地面積6.1萬hm2。喬木林地占比最大,苗圃地占比最小。詳見表1。

表1 林地地類情況
防護林面積561481 hm2,特種用途林面積10235 hm2,用材林面積309065 hm2,薪炭林面積10026 hm2,經濟林地面積54273 hm2。防護林占比最大,薪炭林占比最小。詳見表2。

表2 林種結構
柏木(組)面積15001 hm2,馬尾松(組)面積8566 hm2,華山松(組)面積3223 hm2,云南松(組)面積23312 hm2,杉木(組)面積155353 hm2,軟闊類面積146665 hm2,硬闊類面積112429 hm2,闊葉混面積7812 hm2,果樹(組)面積1585 hm2,食用原料樹種(組)面積244 hm2,藥用樹(組)面積393 hm2,工業原料樹種(組)面積118 hm2。
根據喬木林分的針闊葉樹種組成,劃分樹種結構。針葉純林面積153893 hm2,蓄積12488570 m3;闊葉純林面積123460 hm2,蓄積7543574 m3;針葉相對純林面積17439 hm2,蓄積1672780 m3;闊葉相對純林面積54481 hm2,蓄積3643861 m3;針葉混交林面積7343 hm2,蓄積705272 m3;針闊混交林面積38135 hm2,蓄積3306153 m3;闊葉混交林面積79948 hm2,蓄積5740264 m3。詳見表3。

表3 喬木林樹種結構
幼齡林面積273921 hm2,中齡林面積131061 hm2,近熟林面積50317 hm2,成熟林面積16316 hm2,過熟林面積3085 hm2。詳見表4。

表4 喬木林齡組
天然起源面積223141 hm2,人工起源面積251559 hm2。詳見表5。

表5 喬木林起源
根據喬木林地郁閉度進行分級,低郁閉度面積59532.64 hm2,中郁閉度面積252512.58 hm2,高郁閉度面積162654.64 hm2。按照現實森林類型與地帶性原始頂極森林類型的差異程度,或次生森林類型位于演替中的階段,將森林自然度劃分為5級。Ⅰ級面積672 hm2,Ⅱ級面積3086 hm2,Ⅲ級面積24003 hm2,Ⅳ級面積393702 hm2,Ⅴ級面積440980 hm2。
將灌木林按樹種(組)劃分為7類,根據覆蓋度劃分覆蓋度等級。詳見表6。
喬木林地面積與灌木林地面積相當,森林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灌木林地,森林質量不高,單位面積上森林蓄積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資源分布南高北低,用材林面積明顯高于經濟林,經濟林產值、林業產業發展水平不高。
防護林面積561481 hm2,占總數的59.41%,一半以上的林地為防護林,主要原因是黔西南州是石漠化集中連片地區且位于珠江上游,保護森林資源的責任和意義重大,地方政府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嚴格按照區劃標準,應劃盡劃。特種用途林面積較小,只占總數的1.08%,主要分布在轄區風景名勝區范圍。用材林面積遠遠高于薪炭林和經濟林,轄區內的商品林主要以用材為主,經濟林僅占總數的5.74%,說明當地經濟不依賴經濟林或者經濟林效益低,老百姓發展經濟林的積極性不高。部分以獲取木材和經濟價值的林地被錯劃為防護林或特種用途林,林農權益得不到保障。

表6 灌木林統計 hm2
喬木林地面積474700 hm2,占林地面積的46.96%。森林質量仍然不高,全州喬木林公頃蓄積僅為73.8 m3,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從優勢樹種看,杉木、軟闊、硬闊、云南松、柏木占比較多,均為當地常見樹種,樹種相對單一。從樹種結構看,純林占比超過50%,混交林占比較低,純林比例過大,使得森林生態系統不穩定。從齡組上看,各齡組比例不合理,幼齡林占比高,中齡林、成熟林占比不高,可采伐的林木少,木材資源儲量少,供應能力差,木材經濟價值低。從起源上看,人工林略多,天然林少,森林資源抵御自然災害如林木病蟲害的能力弱。從郁閉度等級看,中、高郁閉度喬木較多,較為合理。從森林自然度看,原始頂級群落少,人為干擾十分明顯,頂極樹種較少,處于極為殘次的次生林階段的喬木較多;相當一部分喬木林人為干擾強度極大且持續,地帶性森林類型幾乎破壞殆盡,處于難以恢復的逆行演替后期。
灌木樹種組主要由果樹(組)、食用原料樹種(組)以及其他灌木樹種(組)組成。部分生長在石漠化地區,生長差,森林質量不高,主要區劃為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部分以經營為目的,被區劃為經濟林和其他林地,這部分灌木林因管理到位,加上林木生長條件好,林木質量較高。覆蓋度級按疏、中、密劃分,面積分別為195583 hm2、140678 hm2、68008 hm2,相對合理。
加大造林資金投入,制定地方造林標準(區間)和資金支付方法,根據造林任務完成情況,分階段支付造林經費,杜絕拖欠造林經費的行為,確保造林者合法權益和造林成效;完善造林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制定各任務完成時限,對造林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具體環節出現問題的,需要求施工方整改。
在選擇造林樹種上,必須科學嚴謹。根據當地實際,從樹種的生態習性、適應性以及穩定性入手,結合當地生態和經濟以及生物多樣性需求,選擇適宜樹種[6~8],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強化造林設計審查,采取必要的現地踏勘,核實造林圖斑,及時剔除不適宜種植地塊并重新選點,嚴格按照造林技術規程實施造林,確保造林成活率。
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黔西南州森林資源得到長足發展,森林生態系統效能明顯。同時也應該看到,過去只重視營造人工純林的方式,導致林分結構的諸多不合理,林分結構調整迫在眉睫。通過撫育采伐、低產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方式,輔以更新措施,逐步將人工純林向混交林改造[9,10]。在改造過程中,注意適當增加珍貴、珍稀樹種以及其他防護效能良好的樹種比例,促進森林生態系統正向演替。采用針闊混交的方式,在針葉林林下種植經濟樹種,既能完成林分結構調整,也能給林農帶來一些經濟收益。
在森林資源普查數據中,存在許多區劃錯誤圖斑,如將以經營為目的林分納入公益林管理,因公益林只能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此類區劃錯誤將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經營權,從而會引發濫砍濫伐甚至群體性事件。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排查力度,摸排各類區劃錯誤圖斑,及時上報修改。
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大對涉林案件排查和打擊力度,特別是對擅自改變林地用地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要充實林業行政執法力量,加強業務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林業執法隊伍。對涉及違法案件零容忍,達到行政案件的要及時予以行政處罰,達到刑事標準的要及時移交相關部分處理。
黔西南州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較之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森林生態效能顯著提高。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如分布不均勻,林分質量不高,林種和林分結合不合理,林農權益未得到有效保障,人為干擾嚴重、地帶性頂極樹種少等。各地應結合實際,不斷加大造林投入,確保造林質量,在提高森林覆蓋的同時,加大保護和管理力度,不斷調整改善林分結構,保障林農權益,推動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使森林資源的生態效能和經濟效能最大化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