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召臣,汪心國,許興成,寧國君
(1.山東省寧陽縣磁窯鎮政府林業站,山東 泰安 271411;2.山東省寧陽縣磁窯鎮政府辦公室,山東 泰安 271411)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鄉村綠化對樹種的選擇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優先選擇鄉土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所謂鄉土樹種,就是在當地經過長期種植,在進化過程中已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并已融入到當地生態系統的樹種;或雖然部分外來樹種不是當地的原生樹種,但在長期培育、種植過程中,已具備鄉土樹種的條件,也將其當作鄉土樹種[1]。鄉土樹種是最適宜在當地生長的樹種,在鄉村綠化中適當地使用鄉土樹種,不但能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也更能體現當地特色。
我國地大物博,南北跨度大,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植物物種資源,各地都有與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相適應的樹種,將這類樹種應用于鄉村綠化中,不僅能體現地方特色,且具有很多明顯的優勢[2]。第一,鄉土樹種對當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且具有外來樹種所不具備的生態效應,鄉土樹種的這一特點也是實現生態平衡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3]。例如,山東省寧陽縣磁窯鎮海子村廣場(圖1)采用白蠟、紅櫨、紫葉李、木槿、紫薇、龍柏等多種鄉土樹種混交配置,喬灌結合,常綠樹與落葉樹混合搭配,綠葉樹與彩葉樹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色彩鮮明,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景觀效果,而且具有很強的生態穩定性[4]。
第二,鄉土樹種在栽培管理方面更有優勢,經過多年的進化,鄉土樹種已適應當地生態環境,并且園

圖1 山東省寧陽縣磁窯鎮海子村廣場樹種
林綠化部門對其生物學特性與生態學特性也比較熟悉,在栽培管理中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加之鄉土樹種繁殖方便,種苗易培育,栽種后成活率高,采取粗放式管理方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節約人力、財力[5]。例如,山東省寧陽縣文廟街道辦事處關王村休閑公園采用當地常見的黃連木、雪松、黑松、海棠、小葉女貞、黃金槐、薔薇、冬青、鋼竹、櫻花等鄉土樹種,樹木成活率高,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效果(圖2)。

圖2 山東省寧陽縣文廟街道辦事處關王村休閑公園綠化效果
當地政府要加大對鄉土樹種的推廣力度,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引進先進的繁育技術,積極做好鄉土樹種的培育工作[6]。園林綠化部門應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組織專家進行認證,選擇適宜鄉村綠化的鄉土樹種,并根據各類鄉村綠化工程對景觀樹木的需求,提前制定至少五年的種植規劃,由苗木培育基地根據規劃做好育苗、培育等工作[7]。同時,園林綠化部門要與苗木培育基地聯合,充分開發本土野生植物資源,豐富當地綠化樹種[8]。例如,比較適合寧陽縣栽種的鄉土樹種有楸樹、國槐、法桐、紫薇、紫荊、紫葉李、海棠、栓皮櫟、垂柳、香花槐、白榆、側柏、松類、龍柏、冬青、女貞、紅瑞木、竹類、丁香等。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既要加大對常綠植物的種植,確保冬季有景觀;又要加大對色葉樹、觀枝、觀果植物的種植,使之富有季節與色彩變化[9]。
鄉土樹種在適應本地氣候條件、保持生態環境穩定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要構建鄉土樹種繁育基地,選擇適合鄉村綠化的樹種進行培育,積極研究鄉土樹種的生態習性、生長規律,分析鄉土樹種的綠化效果、生態意義及經濟價值,從而為在鄉村綠化中推廣鄉土樹種奠定基礎[10,11]。在培育過程中,要突出品牌優勢,選擇性地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樹種,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把鄉村綠化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不僅使本地優良的樹種得以保留,同時也能培育出適應本地環境、滿足鄉村綠化需求的具有鄉土特色的優良樹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然要開展道路拓寬、拆除違建、修建排水渠等工程[12]。當鄉村規劃與鄉土樹種產生沖突時,如果對樹木進行移栽,成活率往往不高,若砍伐重栽,其生長周期又很長,所以要盡量減少對鄉土樹木的移栽或砍伐,體現鄉村規劃的包容性,若非迫不得已,盡量不要破壞鄉土樹種的微生態環境[13]。例如,修建排水渠要提前做好規劃,事先布好線路,并且挖溝時要盡量與樹根保持適當的距離;拆除違章建筑時,若需使用大型機械設備,要注意保護附近的樹枝,避免碰傷[1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鄉村恬淡的生活、良好的生態環境令人向往,并且從經濟角度來考慮,生態資源也是生態資本的一部分,鄉村生態經濟增長潛力巨大,而鄉土樹種是生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必須做好對鄉土樹種的保護工作[15]。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村建設中的綠化工程如火如荼進行,對抗逆性樹種的需求逐年增加[16]。但當前抗逆性樹種的種苗在實際綠化供應中卻很少,所以苗木培育基地要做好對抗逆性樹種的培育工作,培育具有抗旱、抗病蟲害、速生、耐鹽堿等特征的抗逆性樹種,如油松、火炬松、水杉、千金榆、梓樹、君遷子、香果樹、杜仲、雜交馬褂木等,從而滿足新農村建設的綠化需求。
在鄉村綠化中,應本著突出鄉土樹種優勢、適當引進外來樹種的原則,實現鄉村綠化植物的多樣化,打造富有鄉土特色的鄉村綠化景觀,具體應做到以下四個結合:一是從美化、環保的角度出發,將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相結合,以常綠植物為主[17];二是根據植物的生長期,將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以慢生植物為主[18];三是從植物群落的要求出發,將喬本植物和灌草類植物相結合,以喬本植物為主[19];四是從園林美觀及公眾審美角度出發,將特色植物和一般植物相結合,以特色植物為主[20]。例如,可選擇種植國槐、銀杏、毛白楊、白玉蘭、油松、白皮松、連翹、金葉女貞、月季、紫荊等,使之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富有鄉村特色的園林景觀,與新農村建設相映成趣,從而有效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包括經濟上的發展,而且還包括人居環境的改善。綠化是改善鄉村環境的重要方面,鄉土樹種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鄉村綠化過程中,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要著重培育、推廣鄉土樹種,優化鄉村綠化樹種結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綠色環境,使鄉村綠化工作再上新臺階。